一种前撞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05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洁机器人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撞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前撞结构包括前撞外壳、底壳以及弹性件;前撞外壳相对底壳间隔且滑动设置,前撞外壳的两端均沿底壳的周向相背延伸并均形成拐角;弹性件位于底壳与前撞外壳之间且连接底壳,各拐角处均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相对拐角的两侧表面悬空设置,且弹性件的两端均具有弹性恢复力并均能够相对弹性件与底壳的连接点沿多个方向摆动,前撞外壳朝底壳滑动预定距离,以抵接并压缩弹性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前撞外壳适配不同方位上的阻碍物之间的碰撞,从而通过一个弹性件可以实现多个方向上的摆动,能有效减少弹性件的设置数量,并提高了前撞结构的组装效率。的组装效率。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撞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洁机器人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撞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D字型清洁机器人包括主机和前撞组件,前撞组件安装于主机的前端,前撞组件相对于主机可前后移动,而起到碰撞缓冲作用。而且清洁机器人的前端呈圆形,当前撞组件的左右两侧发生碰撞时,前撞组件仍然能起到缓冲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清洁机器人前撞组件是将前撞组件连接于底壳,而再通过弹簧实现前撞组件的摆动。由于前撞组件的摆动是多个方向,而弹簧只具有一个方向或一个维度的伸缩,因此需要相对前撞组件布置多个弹簧,即需要在前撞组件上沿前后、左右和/或上下布置弹簧,从而在前撞组件受到外力撞击时,弹簧能进行吸能和缓冲。
[0004]但是,弹簧的体积一般比较小,多个弹簧立体布置共同对前撞组件进行支撑和定位,会导致组装工艺过程困难,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撞结构,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前撞结构的装配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撞外壳、底壳以及弹性件;所述前撞外壳相对所述底壳间隔且滑动设置,所述前撞外壳的两端均沿所述底壳的周向相背延伸并均形成拐角;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前撞外壳之间且连接所述底壳,各所述拐角处均设置有一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相对所述拐角的两侧表面悬空设置,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均具有弹性恢复力并均能够相对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壳的连接点沿多个方向摆动,所述前撞外壳朝所述底壳滑动预定距离,以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外壳包括前撞板以及两侧撞板,两所述侧撞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前撞板的两端并分别形成所述拐角,两所述侧撞板的另一端均沿所述底壳的周向延伸;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分别供所述前撞板和对应的所述侧撞板抵接和压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外壳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底壳朝所述限位孔内凸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柱的外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壳侧表面并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前撞外壳之间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轻触开关,所述前撞外壳对应所述轻触开关的位置朝所述轻触开关凸设有触碰柱。5.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晓叶力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银星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