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板及其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829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热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通过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一板体靠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板体靠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支撑柱为空心支撑柱。在该均热板中,将支撑柱设置为空心支撑柱,以使得空心支撑柱的内腔也能够用于工作流体流动以传热。将支撑柱改为空心支撑柱,可以有效地缓解支撑柱对第一毛细结构中气体流动阻力影响,这是因为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将阻隔流体流动的阻隔面进行分散处理,有利于气体更为顺畅流动。而且采用空心支撑柱,不仅不会降低强度,而且能够提高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均热板的成型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均热板的成型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均热板的成型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热板及其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均热板,还涉及一种均热板的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真空均热板一般真空腔体内部上下板布置铜网、铜粉和支持柱,支撑柱防止上下板凹陷或鼓胀,铜网、铜粉提供毛细结构,支撑柱一般实心铜柱。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柱会导致内部工质流动不畅。
[000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两个板体之间工作流体流动不畅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热板,该均热板可以有效地解决两个板体之间工作流体流动不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均热板的成型工艺。
[0005]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均热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通过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一板体靠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板体靠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支撑柱为空心支撑柱。
[0007]在该均热板中,将支撑柱设置为空心支撑柱,以使得空心支撑柱的内腔也能够用于工作流体流动以传热。将支撑柱改为空心支撑柱,可以有效地缓解支撑柱对第一毛细结构中气体流动阻力影响,这是因为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将阻隔流体流动的阻隔面进行分散处理,有利于气体更为顺畅流动。而且采用空心支撑柱,不仅不会降低强度,而且能够提高强度。综上所述,该均热板能够有效地解决两个板体之间工作流体流动不畅的问题。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抵。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管腔内设置有内毛细结构,所述内毛细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衔接。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管腔内具有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气体流动空腔。
[0011]优选地,所述内毛细结构为空心筒状结构,且外壁与所述支撑柱内壁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包裹有外毛细结构,所述外毛细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衔接。
[0013]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底端具有贯通至内外的导气槽。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具有多根所述支撑柱。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圆型管柱或方形管柱。
[0016]优选地,包括位于边缘的立板体,所述立板体相对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
体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边缘连接,所述立板体的内侧板面设置有边缘毛细结构,所述边缘毛细结构两侧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第二毛细结构衔接。
[0017]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均热板的成型工艺,该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板体内侧面烧结第一毛细结构,且在固定于第一板体四周边缘的立板体内侧面烧结边缘毛细结构,并使第一毛细结构与边缘毛细结构接触;在空心支撑柱内烧结内毛细结构;在第二板体内侧面烧结第二毛细结构;将所述空心支撑柱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且将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与所述立板体焊接连接。该成型工艺用于成型上述实施例中的均热板,由于上述的均热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该均热板的成型工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均热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柱的剖面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的复合支撑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均热板的组装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均热板的成型工艺流程图。
[0027]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8]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一毛细结构3、第二毛细结构4、支撑柱5、内毛细结构6、外毛细结构7、立板体8、边缘毛细结构9、导气槽10、热源11;
[0029]其中箭头表示其中流体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均热板,以有效地解决两个板体之间工作流体流动不畅的问题。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请参阅图1

图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均热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柱的剖面分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
的复合支撑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均热板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均热板的成型工艺流程图。
[0034]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热板,具体的,该均热板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支撑柱5、第一毛细结构3和第二毛细结构4。
[0035]其中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在应用中,一个贴合靠至热源11、另一个朝向散热腔或散热模块上。其中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之间会形成工作空腔,以方便其中工作流体流动,且其中工作空腔一般为密闭空腔。
[0036]所述第一板体1靠向所述第二板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3,所述第二板体2靠向所述第一板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4。为了方便描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面向上述工作空腔的一侧为内侧。即在第一板体1的内侧面烧结有第一毛细结构3,而在第二板体2的内侧面烧结有第二毛细结构4。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第一毛细结构3和第二毛细结构4为厚度均匀的平板型结构,当然也可以不均匀设置,或设置成曲面型板型结构,在应用中,第一毛细结构3和/或第二毛细结构4可以根据热源区和非热源区,设置不同厚度的板型结构,一般靠近热源的热源区毛细结构相比其它区域的毛细结构做减薄设置。
[0037]在应用中,如第一板体1贴附热源11,热源11的热量通过第一板体1传递至第一毛细结构3,第一毛细结构3中液体状工作流体会受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通过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一板体靠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板体靠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支撑柱为空心支撑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管腔内设置有内毛细结构,所述内毛细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衔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管腔内具有自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气体流动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毛细结构为空心筒状结构,且外壁与所述支撑柱内壁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包裹有外毛细结构,所述外毛细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衔接。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国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