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82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上编织网目或沟槽结构,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中部下凹成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内设金属圆柱,金属圆柱外套设金属粉环,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外设下编织网目和金属粉柱,台阶结构外两端设编织线束,编织线束下方设下编织网目,下编织网目伸出编织线束的部分上方设金属粉末,台阶结构内设金属粉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壳体上设上编织网目或沟槽结构,在下壳体上形成局部覆盖下壳体的金属粉末、金属圆柱、金属粉柱、金属粉环、下编织网目、编织线束,使均温板具有较好的热响应、储液和上下回水能力及较强的线性传液毛细力,均温性好,更好的应对高热流工况。热流工况。热流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


[0001]本技术属于均温板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

技术介绍

[0002]均温板是由壳体、有吸水能力的毛细结构和相变介质组成,其利用可相变介质在负压腔体内蒸发段沸腾吸收大量潜热,快速传导到四周的低压冷凝端及上部冷凝端凝结释放大量潜热,毛细结构的单位截面积的回液能力会影响腔体气流空间和最大热通量,毛细结构的单位截面积的回液能力越强,均温板能承受的热流量就越高。但是,目前的均温板内部毛细结构在解决高热流问题时尤为困难,需要足够的腔体气流空间比例及毛细结构更强的回液能力和受热部位更多的储液能力,以便利用更小体积的毛细结构承担足够多的回液作用,因此,毛细结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面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形成空腔,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面设置上编织网目或沟槽结构,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中部下凹形成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内设置有金属圆柱,每个金属圆柱外壁均套设有金属粉环,台阶结构内未被金属圆柱覆盖部位设置有金属粉末,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内表面无金属粉末覆盖,台阶结构内的金属圆柱底部与下壳体直接接触,台阶结构内的金属粉环底部与台阶结构内的金属粉末顶面接触,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外还设置下编织网目和金属粉柱,台阶结构外部两端横向对称设置编织线束,编织线束下方设置下编织网目,下编织网目长度大于编织线束的长度,下编织网目伸出编织线束的部分上方设置金属粉末。
[0006]进一步地,所述沟槽为波浪状沟槽或辐射状沟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是由焊接或通过原子扩散进行结合,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厚度分别为0.2~1.6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编织网目和下编织网目规格为80~600目/英寸。
[0009]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线束规格为120~600丝/束,数量为2~12束。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粉末粒径规格为20~250μm,烧结厚度为0.2~1.2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圆柱直径为3~6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粉柱所用粉末的粒径规格为20~250μm。
[0013]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粉环所用粉末的粒径规格为20~250μ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
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面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形成空腔,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面设置上编织网目或沟槽结构,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中部下凹形成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内设置有金属圆柱,每个金属圆柱外壁均套设有金属粉环,台阶结构内未被金属圆柱覆盖部位设置有金属粉末,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内表面无金属粉末覆盖,台阶结构内的金属圆柱底部与下壳体直接接触,台阶结构内的金属粉环底部与台阶结构内的金属粉末顶面接触,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外还设置下编织网目和金属粉柱,台阶结构外部两端横向对称设置编织线束,编织线束下方设置下编织网目,下编织网目长度大于编织线束的长度,下编织网目伸出编织线束的部分上方设置金属粉末,下编织网目与下壳体烧结结合,编织线束、金属粉柱均与下壳体的金属粉末及上壳体的上编织网目烧结,金属粉环与下壳体的金属粉末、上壳体的上编织网目及下壳体的金属圆柱烧结,金属圆柱与下壳体通过焊接或原子扩散结合。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在上、下壳体上进行毛细结构设计,使得在上壳体上形成上编织网目或沟槽结构等毛细结构,在下壳体上形成局部覆盖下壳体的金属粉末、金属粉柱、金属粉环、下编织网目、编织线束等结构,使均温板具有较好的热响应能力、储液能力、上下回水能力,以及较强的线性传液能力,传液速度快、毛细力强,提高其均温性能,更好的应对高热流工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

2分别为本技术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下壳体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3中A

A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3中B

B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下壳体的侧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壳体的正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图7中B1

B1剖视图;
[002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壳体的侧视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后的立体图;
[002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后的正视图;
[0026]图12为本技术图11中C

C剖视图;
[0027]图13为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后的侧视图;
[0028]图1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上壳体半剖后的立体图;
[0029]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壳体和上编织网目半剖后的立体图;
[0030]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0031]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壳体的正视图;
[0032]图18为本技术图17中B2

B2剖视图;
[0033]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后的正视图;
[0034]图20为本技术图19中E

E剖视图;
[0035]图21为本技术图19中F

F剖视图;
[0036]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壳体半剖后的立体图;
[0037]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0038]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上壳体的正视图;
[0039]图25为本技术图24中G

G剖视图;
[0040]图26为本技术图24中H

H剖视图;
[0041]图2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后的正视图;
[0042]图28为本技术图27中E1

E1剖视图;
[0043]图29为本技术图27中F1

F1剖视图;
[0044]图30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上壳体半剖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相适配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面面相对且二者之间形成空腔,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面设置上编织网目或沟槽结构,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中部下凹形成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内设置有金属圆柱,每个金属圆柱外壁均套设有金属粉环,台阶结构内未被金属圆柱覆盖部位设置有金属粉末,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内表面无金属粉末覆盖,台阶结构内的金属圆柱底部与下壳体直接接触,台阶结构内的金属粉环底部与台阶结构内的金属粉末顶面接触,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面除台阶结构外还设置下编织网目和金属粉柱,台阶结构外部两端横向对称设置编织线束,编织线束下方设置下编织网目,下编织网目长度大于编织线束的长度,下编织网目伸出编织线束的部分上方设置金属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毛细结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为波浪状沟槽或辐射状沟槽。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于光郭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联德电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