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及其对应的散热结构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及其对应的散热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121049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将电池的温度进行均衡使得电池各区域温度均衡,避免电芯热量堆积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确保电池的功率,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其特征在于:将用于组成新能源电池的每片电池片的厚度方向两表面分别贴合连接有均温板、形成独立的组装电池片,均温板的面域仿形于电池片的厚度方向立面布置,之后将若干片组装电池片沿着长度方向顺次组装,并在相邻的组装电池片之间的均温板之间放置绝缘垫进行隔绝,之后在外露的组装电池片的外露均温板的外表面分别盖装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贴合并支承于导热垫的上表面,导热垫的下表面贴合设置有液冷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的,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散热问题越来越被关注。由于电池包内电芯的密集堆放,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间区域散热相对更困难,加剧了电芯间的温度不一致,其结果会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影响电池的功率;严重时还会导致热失控,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2、如何将所有组装的电池片的温度均匀可靠散布,是新能源电池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将电池的温度进行均衡使得电池各区域温度均衡,避免电芯热量堆积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确保电池的功率,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组成新能源电池的每片电池片的厚度方向两表面分别贴合连接有均温板、形成独立的组装电池片,均温板的面域仿形于电池片的厚度方向立面布置,之后将若干片组装电池片沿着长度方向顺次组装,并在相邻的组装电池片之间的均温板之间放置绝缘垫进行隔绝,之后在外露的组装电池片的外露均温板的外表面分别盖装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贴合并支承于导热垫的上表面,导热垫的下表面贴合设置有液冷板。

3、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4、每片均温板将对应的电池板上方高温区的热通过内部气化传至电池板下方的低温区后冷凝,将电池整个区域温度均衡化,所述均温板内部通过布置的毛细结构将下方冷凝区域的液体吸回上方高温区,并形成循环;

5、微型泵驱动低温液体从液冷板的进液口进入,在液冷板的内腔内和电池片的底部、均温板的底部沿着内部流道充分换热后从出液口流出,继而将被加热的冷却液排到远端环境中释放热量,之后冷却液被再次冷却后再次通过微型泵注入到液冷板的进液口,进行循环工作。

6、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7、若干组装电池片,每组组装电池片包括电池片、以及分列于电池片厚度方向两表面贴合布置的均温板;

8、若干绝缘垫;

9、一导热垫;

10、以及一液冷板;

11、所述液冷板水平布置,其高度方向的上表面为吸热面,所述导热垫水平布置,所述导热垫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所述导热垫的上表面水平布置,若干组装电池片沿着长度方向顺次排列布置、且相邻的组装电池片之间的均温板之间放置有所述绝缘垫,外露的组装电池片的外露均温板的外表面分别盖装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贴合并支承于导热垫的上表面。

12、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13、每组均温板的贴合于电池片表面的区域为冷凝回液通道,所述冷凝回液通道自下而上进行冷凝回液,每组均温板的远离电池片的表面区域为蒸发传热通道,所述蒸发传热通道自上而下进行蒸发传热;

14、所述绝缘垫的正投影面域仿形于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的正投影面域设置;

15、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正投影面域仿形于所述绝缘垫的正投影面域设置,确保散热效率最佳;

16、所述均温板的厚度为0.5mm~1mm,其贴合于对应电池片的厚度方向立面,有效增加了单片电池片的散热面积、拥有更好的散热效率;

17、所述均温板的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或钛合金;

18、所述液冷板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的材质为水、乙二醇、或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

19、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在每片电池的厚度方向两立面分别装有均温板,通过均温板将电池片的温度进行均衡使得电池各区域温度均衡,避免电芯热量堆积问题,再通过底部的液冷板将电池底部以及被均温板换热到底部的热量带走,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确保电池的功率,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组成新能源电池的每片电池片的厚度方向两表面分别贴合连接有均温板、形成独立的组装电池片,均温板的面域仿形于电池片的厚度方向立面布置,之后将若干片组装电池片沿着长度方向顺次组装,并在相邻的组装电池片之间的均温板之间放置绝缘垫进行隔绝,之后在外露的组装电池片的外露均温板的外表面分别盖装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贴合并支承于导热垫的上表面,导热垫的下表面贴合设置有液冷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片均温板将对应的电池板上方高温区的热通过内部气化传至电池板下方的低温区后冷凝,将电池整个区域温度均衡化,所述均温板内部通过布置的毛细结构将下方冷凝区域的液体吸回上方高温区,并形成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泵驱动低温液体从液冷板的进液口进入,在液冷板的内腔内和电池片的底部、均温板的底部沿着内部流道充分换热后从出液口流出,继而将被加热的冷却液排到远端环境中释放热量,之后冷却液被再次冷却后再次通过微型泵注入到液冷板的进液口,进行循环工作。

4.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均温板的贴合于电池片表面的区域为冷凝回液通道,所述冷凝回液通道自下而上进行冷凝回液,每组均温板的远离电池片的表面区域为蒸发传热通道,所述蒸发传热通道自上而下进行蒸发传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的正投影面域仿形于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的正投影面域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正投影面域仿形于所述绝缘垫的正投影面域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厚度为0.5mm~1mm,其贴合于对应电池片的厚度方向立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或钛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的材质为水、乙二醇、或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组成新能源电池的每片电池片的厚度方向两表面分别贴合连接有均温板、形成独立的组装电池片,均温板的面域仿形于电池片的厚度方向立面布置,之后将若干片组装电池片沿着长度方向顺次组装,并在相邻的组装电池片之间的均温板之间放置绝缘垫进行隔绝,之后在外露的组装电池片的外露均温板的外表面分别盖装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若干组装电池片组合形成的整体结构贴合并支承于导热垫的上表面,导热垫的下表面贴合设置有液冷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片均温板将对应的电池板上方高温区的热通过内部气化传至电池板下方的低温区后冷凝,将电池整个区域温度均衡化,所述均温板内部通过布置的毛细结构将下方冷凝区域的液体吸回上方高温区,并形成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型泵驱动低温液体从液冷板的进液口进入,在液冷板的内腔内和电池片的底部、均温板的底部沿着内部流道充分换热后从出液口流出,继而将被加热的冷却液排到远端环境中释放热量,之后冷却液被再次冷却后再次通过微型泵注入到液冷板的进液口,进行循环工作。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哲候政
申请(专利权)人:联德电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