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热管散热元件、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812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50
本技术公开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装置及电子设备,元件包括:储液腔,被配置为收容液态工质,且能与冷凝器的冷凝通道连通;蒸发腔,至少一个储液腔与多个蒸发腔之间均通过气液分离墙衔接,每个蒸发腔还能与所述冷凝通道连通;当蒸发腔内的液态工质吸收来源于热源的热量汽化成气体后,气体能够流入所述冷凝通道进行冷凝。本技术中多个蒸发腔可共用同一储液腔的工质,从而可根据多个热源发热时间及发热量的不同实现自动的配比使用,可满足多热源的散热,且提高了散热效果;因此,本技术能够改善现有回路热管散热装置针对多热源产品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及包括上述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一般由一个蒸发腔,一个储液腔还有一个冷凝腔和环形管路组成。工作原理为当热源工作时,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蒸发腔,液体介质在蒸发腔内吸收热量发生相变蒸发,产生的蒸气经过环形管路进入冷凝腔,蒸气冷却凝聚成为液体,液体沿着环形管路回流到储液腔,储液腔的液体再回流到蒸发腔,如此完成液-气-液的完整换热循环。

2、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目前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主要是针对单热源进行散热,在面对多热源相靠近的产品时,即使设置一个较大的蒸发腔,也会因为局部受热不均匀,导致影响热源处散热,散热效果不好。

4、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回路热管散热装置针对多热源产品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该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可以改善现有回路热管散热装置针对多热源产品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

2、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包括:

4、储液腔,所述储液腔被配置为收容液态工质,且所述储液腔能够用于与冷凝器的冷凝通道连通,以从所述冷凝通道中导入所述液态工质;

5、蒸发腔,至少一个所述储液腔与多个所述蒸发腔之间均通过气液分离墙衔接,以从所述储液腔中导入所述液态工质,且所述蒸发腔还能够用于与所述冷凝通道连通;

6、其中:当所述蒸发腔内的所述液态工质吸收来源于热源的热量汽化成气体后,所述气体能够流入所述冷凝通道进行冷凝。

7、在上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中,在使用时,应用于多个热源距离合适的产品时,此时使储液腔周围的多个蒸发腔分别与对应的热源导热接触,而储液腔位于多个蒸发腔之间,即位于多个热源之间,以同时为多个蒸发腔供给液态工质。蒸发腔吸收热源的热量,蒸发腔内部的液体吸热发生蒸发,蒸发产生的气体进入到冷凝通道中,冷却形成液体,然后流回至储液腔中,实现循环。在该回路热管散热元件中,可以将多个蒸发腔围绕储液腔设置,以使得多个蒸发腔可以共用同一个储液腔中的液态工质,这使得可以根据多个热源发热时间及发热量的不同,进行自动的更优的配比使用,如其中一个热源散发热量过多,那么对应于这个热源的蒸发腔就可以从储液腔中导入更多的液体,从而可以满足多热源的散热,且提高了散热效果。综上所述,该回路热管散热元件能够改善现有回路热管散热装置针对多热源产品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腔内具有与所述气液分离墙一体烧结成型的毛细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结构低于所述气液分离墙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槽型件和覆盖在所述槽型件槽口的盖件,所述槽型件的槽腔通过至少一个烧结成型的气液分离墙分隔成所述蒸发腔和所述储液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腔和所述储液腔内均设置有立柱,以连接至所述盖件。

12、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3、一种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如上述任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通道;

14、其中:

15、所述冷凝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冷凝通道与所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与所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蒸发腔连通,且至少两个所述蒸发腔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冷凝通道连通。由于上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气液分离墙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储液腔的宽度小于所述蒸发腔的宽度。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蒸发腔围绕所述储液腔设置;或者

18、多个所述蒸发腔和多个所述储液腔相间设置,位于中部的所述蒸发腔与两侧的储液腔均通过气液分离墙衔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中部的蒸发腔连通的所述第二冷凝通道,在冷凝路径的中部进行分流,以分别导流至两侧的所述储液腔中。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蒸发腔中至少一个为第一蒸发腔,另一个为分布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蒸发腔的第二蒸发腔,所述第一蒸发腔连通的所述冷凝通道冷却路径短于所述第二蒸发腔连通的所述冷凝通道冷却路径。

21、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热源,该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种回路热管散热装置,所述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各个所述蒸发腔分别贴靠在各个所述热源处,所述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储液腔位于相邻所述热源之间。由于上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1)内具有与所述气液分离墙(5)一体烧结成型的毛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低于所述气液分离墙(5)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件(6)和覆盖在所述槽型件(6)槽口的盖件(7),所述槽型件(6)的槽腔通过至少一个烧结成型的气液分离墙(5)分隔成所述蒸发腔(1)和所述储液腔(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1)和所述储液腔(2)内均设置有立柱。

6.一种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3)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所述冷凝器(3)设有冷凝通道(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气液分离墙(5)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储液腔(2)的宽度小于所述蒸发腔(1)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蒸发腔(1)围绕所述储液腔(2)设置;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部的蒸发腔(1)连通的所述第二冷凝通道,在冷凝路径的中部进行分流,以分别导流至两侧的所述储液腔(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蒸发腔(1)中至少一个为第一蒸发腔,另一个为分布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蒸发腔的第二蒸发腔,所述第一蒸发腔连通的所述冷凝通道(4)冷却路径短于所述第二蒸发腔连通的所述冷凝通道(4)冷却路径。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多个热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所述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各个蒸发腔(1)分别贴靠在各个所述热源处,所述回路热管散热装置的储液腔(2)位于相邻所述热源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1)内具有与所述气液分离墙(5)一体烧结成型的毛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低于所述气液分离墙(5)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件(6)和覆盖在所述槽型件(6)槽口的盖件(7),所述槽型件(6)的槽腔通过至少一个烧结成型的气液分离墙(5)分隔成所述蒸发腔(1)和所述储液腔(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1)和所述储液腔(2)内均设置有立柱。

6.一种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3)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元件,所述冷凝器(3)设有冷凝通道(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路热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路热管散热元件的气液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世磊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维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