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噪音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46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收电缆的电气噪音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由两半组装成的外壳,在这两个半壳中可以分别固定一个铁氧体元件。这两个铁氧体元件在外壳封闭的情况下包围着电缆。一个锁定机构将这两个半壳连接起来,它完全布置在外壳壁内,从而不可能意外地打开外壳。(*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噪音吸收装置。人们可以借助由磁铁材料构成的部件降低电缆上的电气噪音,这是早就知道的(US-PS3462715)。早已公开了这样一个装置(EP-A-452992),其中两个由磁铁材料制成的半元件装在一个分体外壳中,而外壳底部具有弹性夹紧工具,所述夹紧工具将这两个磁铁部件压紧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且工作可靠的电气噪音吸收装置。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从属权利要求的文字和摘要的字句都是通过参考说明书内容得出来的。如此利用该装置,即两个由防噪音材料制成的部件(以下称其为铁氧体元件)被装入半壳中,随后环绕电缆来布置外壳。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规定了,固定机构与至少一个铁氧体元件的端侧角边连接,角边垂直于这两个铁氧体元件之间的界面。在这里,固定机构是如此卡接的,即没有出现在指向分离面的方向上压紧铁氧体元件的力,从而它不可能在相反方向上退开。尤其是在改进方案中,固定机构可以具有一个布置在半壳一角区域内的且相对该角倾斜的并与铁氧体元件连接的连接片。该连接片允许在制造外壳时简单而又不额外增加成本地进行生产。连接片尤其是具有一个铁氧体元件的角位于其中的缺口。本专利技术规定了,上述连接片一方面成型于外壳侧壁上,且另一方面成型于外壳端壁上。在这两个连接片成型位置之间,它最好是自由伸展,从而它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张紧。连接片被分开,从而两个连接片部的端部与铁氧体元件连接,这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可以规定,这两个连接片部的相互面对端被切成斜面,其中如此选择斜面的斜度,即斜边平面地接触铁氧体元件。在连接片由两部分组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地规定,一个连接片部成型于半壳端壁上,另一个连接片部成型于半壳侧壁上。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地规定,连接片或两个连接片部未延伸到半壳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在封闭状态下锁定外壳的锁定机构。因此确保了不再打开外壳,从而该装置始终保持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规定了如此布置和形成锁定机构,即它没有超过封闭外壳的外侧并且尤其是完全地布置在外壳内。因此,排除了故意或偶然夹住锁定机构。可以规定,锁定机构具有一个成型于一个半壳一边上的连接板,它锁定地插入在另一个半壳的边中的一凹腔中。可以规定,凹腔仅向外壳内开口。尤其是可以如此设计锁定结构,即它是在凹腔端边上实现的。可以在改进方案中规定,连接板在至少其中一个对置顶端区域内,具有一个弹性的定位舌片。如此设计固定机构,即它阻止打开外壳。这例如可以通过弹簧布置形式而实现。为能够根据需要地随后又打开封闭的锁定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外壳可以具有一个孔,通过此孔并借助专用工具可以夹住锁定机构。因此,可以使专家开启该装置并可能进行更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电缆通孔可以由两个在两个半壳的端壁中的凹腔构成。在封闭外壳时,这两个对置的凹腔形成了通孔。同时可以规定,这两个凹腔沿相互配属的半壳边缘错开布置。由此出现了一个狭窄部位,它可以用于平衡大小不同的电缆直径,凹腔不必是非光滑形状的。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地规定,通孔不是圆形的,即它例如成椭圆形。两个半壳例如可以通过软片铰链相连。但是,两个半壳可以是分开制造的并且通过插接方式彼此相连,这也是可行的。从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并结合附图地得到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打开外壳的横截面;图2是从上面看图1所示的具有勾画出的铁氧体元件的打开外壳的视图;图3示出了半壳的纵截面;图4是锁定机构的局部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封闭外壳的正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8是对应于图3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9是对应于图1的图8所示实施例的视图;图10是对应于图2的图8、9所示实施例的视图;图11是打开外壳用的工具的视图。图1以横截面示出了由两个半壳1、2构成的打开的外壳。各半壳1、2呈一侧开口的且具有一个底壁3和两个纵侧壁4的盒形,它们在图面前后通过端壁5相连。侧壁和端壁的自由边6位于一个平面内。其中两个彼此靠近的纵侧壁4通过软片铰链7相连。其中一个半壳的背向软片铰链7的侧壁4包括一个连接板8,它与在另一个半壳对置的侧壁4中的凹腔9一起形成了一个锁定机构。在各端壁5中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凹腔10,它布置在各端壁5的相同位置上。人们绕着由软片铰链7构成轴将这两个半壳1、2合拢,从而壁的自由边相贴紧,这两个凹腔10构成了一个圆形通孔。在纵侧壁与端壁之间的角部中设置了连接片11,它们一体地成型于纵侧壁4或端壁5上,并且从构成这两个半壳之间的分离面的边起延伸出来。它们从分离面起一直延伸到大约超过半壳高度一半为止,就是说没有到达底部3。可以从图2中清楚看到这种连接片布置结构,图2从上面示出了图1的结构。连接片11由两部分12、13构成,它们布置在相对延长线内。一个连接片部12成型于端壁5的内侧上,并且以大约45度的角伸向相邻纵侧壁4。第二连接片部13布置在相邻纵侧壁4上,并且同样以大约45度角延伸向相邻端壁5。面向角14的连接片部12、13的表面位于一个平面内。连接片11这两部分12、13的两个自由边15、16是如此倾斜的,即它们形成了一个直角角部。而边15、16可以平面地接触铁氧体元件19角的侧面17、18。可以通过连接片部略微退入角部14的方式来平衡铁氧体元件19的大公差。位于半壳1、2的所有四个角14上的连接片11形成了一个固定机构,以便将铁氧体元件19保持在各半壳1、2中。在各半壳1、2的底部3上,呈倒圆的突起20形式的角度补偿装置。构成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连接板8成型于侧壁4的边21上。它的外侧22相对纵侧壁4的外侧23向内错位。连接板8与另一个半壳1的对置侧壁4的凹腔9配合工作。凹腔向半壳1内部开口。在凹腔9的两个端壁24上布置了用于形成定位结构的筋25,见图1。连接板8在其两个端边25区域内分别具有一个卡凸26,见图4,它们成型于簧片27的端部上。簧片27成型于连接板8端面28上。这意味着,固定在筋25中的卡凸26在向外拉时楔住并由此加强了固定效果。如可以从图2中看到的那样,连接板8具有指入外壳内的突起29,它们高过了纵侧壁4的内侧30。由于这两个纵侧壁4在连接板8和凹腔9区域内一样厚,所以突起29也在外壳封闭时高于内壁。具有凹腔9的半壳1的底部3包括两个孔31,它们直接与具有凹腔9的纵侧壁4的内侧相邻接。人们可以通过所述孔地将工具插入封闭外壳内部并通过夹住突起29而使卡凸26脱离筋25。图3示出了图1、2中的具有凹腔9的左半壳的纵截面。由于筋25位于凹腔9的两个端壁上且卡凸26也位于连接板8端部,所以可以通过在筋25中叉开来固定卡凸。图3同样示出了连接片11从边其起一直延伸到凹腔10在此结束的相同位置,所述凹腔共同构成了通孔。图5示出了在外壳封闭情况下的图1-图4所示外壳的端面图。外壳除了通过这两个凹腔10形成的通孔32外形成了一个光滑外侧。由于这两个凹腔具有相同直径和相同的两个纵侧面间距,所以形成了圆形通孔32。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凹腔同样成直径相同的半圆形,但是它们布置在端壁5的错位位置上。由此形成了通孔33,它在这两个半壳的分离面处形成一个狭窄部位,该狭窄部位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噪音吸收装置,它具有: 1.1一个外壳,它具有 1.1.1两个分别用于容纳一个由防噪音材料制成的元件(19)的半壳(1,2) 1.1.2并且在组装状态下,它在其两个端壁(5)内分别具有一个用于电缆的通孔(32,33), 1.2两个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元件(19),它们 1.2.1布置在半壳(1,2)中, 1.2.2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半圆柱形槽,所述槽 1.2.3在外壳组装状态下构成了一条用于电缆的圆柱型封闭通道, 1.3一个用于将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元件(19)固定在各自的半壳(1,2)中的固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康兹
申请(专利权)人:沃思电子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