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222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包括S1:在隧道内预埋地脚螺栓;S2:对隧道进行整平;S3:利用支护装置对隧道进行支护;S4:把支护装置固定到隧道内;S5:把支护装置拼接在一起;S6:检查支护强度。使用时,利用螺栓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固定在地脚螺栓上,利用第一连接机构把不同的支护装置连接固定在一起,利用第二连接机构把不同支护装置上的不同第二支护板固定在一起,利用强度检测仪对支护装置的支护强度进行检查,再利用打补丁机构对强度不够的位置的支护强度进行加强,该支护方法便于对隧道支护薄弱部位进行弥补,提高了操作员在隧道内工作的安全性。隧道内工作的安全性。隧道内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大规模工程建设推进,隧道工程迅速增加,隧道工程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隧道围岩压力分布的准确计算是支撑隧道科学支护和长期安全的重要保障,隧道在被支护完成后,隧道上存在支护薄弱部位,导致隧道内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操作员在隧道内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旨在改善隧道在被支护完成后,隧道上常常存在支护薄弱部位,导致隧道内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操作员在隧道内工作的安全性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内预埋地脚螺栓,利用开孔机在隧道内开孔,把地脚螺栓插入到孔内,把混泥土注入到孔内,利用振动棒把混凝土夯实,待混凝土凝固后再对下个地脚螺栓进行埋设;S2:对隧道进行整平,利用整平机和升降台把隧道的内壁整平,升降台控制操作人员的高度;S3:利用支护装置对隧道进行支护,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套设在地脚螺栓上,打开支护装置对隧道进行支护,然后对打开的支护装置进行固定;S4:把支护装置固定到隧道内,利用螺栓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固定在地脚螺栓上;S5:把支护装置拼接在一起,利用第一连接机构把不同的支护装置连接固定在一起,利用第二连接机构把不同支护装置上的不同第二支护板固定在一起;S6:检查支护强度,利用强度检测仪对支护装置的支护强度进行检查,再利用打补丁机构对强度不够的位置的支护强度进行加强。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的开孔机包括机体和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机体上。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的地脚螺栓由支撑板和锚杆构成,所述锚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的升降台由升降台本体、框架、连接轴、车轮、电机和齿轮传动件构成,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升降台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连接轴转动贯穿所述框架,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齿轮传动件传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车轮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的支撑装置由安装板、立柱、滑杆、第一锁紧件、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锁紧件构成,所述安装板套设在所述锚杆上,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滑杆滑动插设所述立柱内,所述第一锁紧件螺纹贯穿所述立柱,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滑杆相对应设置,所述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护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护板通过铰页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护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护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锁紧件螺纹贯穿所述第二支护板,所述第二锁紧件的端部螺纹在所述第一支护板内。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的第一连接机构由扣件、U型块和对拉螺栓构成,所述扣件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U型块固定在所述扣件的外壁上,所述对拉螺栓贯穿所述U型块。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中的打补丁机构由第三支护板、膨胀螺栓和螺母构成,所述第一支护板和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支护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膨胀螺栓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膨胀螺栓设置在隧道上,所述螺母螺纹套设在所述膨胀螺栓上。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的振动棒由棒体、减震器和手持部构成,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棒体上,所述手持部固定在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上。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中的强度检测仪由检测仪本体和照明灯构成,所述照明灯固定在所述检测仪本体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的第二连接机构由第二连接板和螺栓构成,所述第二支护板上开设有凹槽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插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栓贯穿所述通孔,所述螺栓螺纹在所述螺纹孔内。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使用时,利用开孔机在隧道内开孔,把地脚螺栓插入到孔内,把混泥土注入到孔内,利用振动棒把混凝土夯实,待混凝土凝固后再对下个地脚螺栓进行埋设,利用整平机和升降台把隧道的内壁整平,升降台控制操作人员的高度,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套设在地脚螺栓上,打开支护装置对隧道进行支护,然后对打开的支护装置进行固定,利用螺栓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固定在地脚螺栓上,利用第一连接机构把不同的支护装置连接固定在一起,利用第二连接机构把不同支护装置上的不同第二支护板固定在一起,利用强度检测仪对支护装置的支护强度进行检查,再利用打补丁机构对强度不够的位置的支护强度进行加强,该支护方法便于对隧道支护薄弱部位进行弥补,提高了操作员在隧道内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内预埋地脚螺栓,利用开孔机在隧道内开孔,把地脚螺栓插入到孔内,把混泥土注入到孔内,利用振动棒把混凝土夯实,待混凝土凝固后再对下个地脚螺栓进行埋设,所述步骤S1中的开孔机包括机体和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机体上,机体在进行开孔的过程中,防尘罩挡住碎屑,有效的保护了操作员的安全,也能防止灰尘的扩散,防尘罩为橡胶罩,所述步骤S1中的地脚螺栓由支撑板和锚杆构成,所述锚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支撑板增大与孔的接触面积,使地脚螺栓更加牢固的被固定在孔内,所述步骤S1中的振动棒由棒体、减震器和手持部构成,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棒体上,所述手持部固定在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上,棒体能够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强度,减震器缓冲棒体的震动力,使使用者更加舒适的操作棒体;S2:对隧道进行整平,利用整平机和升降台把隧道的内壁整平,升降台控制操作人员的高度,所述步骤S2中的升降台由升降台本体、框架、连接轴、车轮、电机和齿轮传动件构成,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升降台本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已下步骤:S1:在隧道内预埋地脚螺栓,利用开孔机在隧道内开孔,把地脚螺栓插入到孔内,把混泥土注入到孔内,利用振动棒把混凝土夯实,待混凝土凝固后再对下个地脚螺栓进行埋设;S2:对隧道进行整平,利用整平机和升降台把隧道的内壁整平,升降台控制操作人员的高度;S3:利用支护装置对隧道进行支护,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套设在地脚螺栓上,打开支护装置对隧道进行支护,然后对打开的支护装置进行固定;S4:把支护装置固定到隧道内,利用螺栓把支护装置上的安装板固定在地脚螺栓上;S5:把支护装置拼接在一起,利用第一连接机构把不同的支护装置连接固定在一起,利用第二连接机构把不同支护装置上的不同第二支护板固定在一起;S6:检查支护强度,利用强度检测仪对支护装置的支护强度进行检查,再利用打补丁机构对强度不够的位置的支护强度进行加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开孔机包括机体和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机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地脚螺栓由支撑板和锚杆构成,所述锚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升降台由升降台本体、框架、连接轴、车轮、电机和齿轮传动件构成,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升降台本体的下表面上,所述连接轴转动贯穿所述框架,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齿轮传动件传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车轮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支撑装置由安装板、立柱、滑杆、第一锁紧件、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锁紧件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海梅启好何鹏朱淑兰冯志欣黄九龙盛一彪罗宇宇王向前李俊庆狄宏伟周国友王勇胡志腾丁明海曹永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