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步进电机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51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步进电机的驱动器,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其技术方案表现为采用一个采样恒流控制模块(M↓[1])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M↓[1])和单稳触发模块(M↓[2])的控制下,对步进电机绕组输出电路的工作状态实施随机的调整,使之处于锁定~额定电流状态的转换。降低了输出电路的功耗,从而降低了温升,提高了可靠性。具有构造简单、性能可靠、温升低、功耗少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数控机床中作为步进电机的驱动器换代产品。(*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要用于数控机床步进电机的低功耗驱动器。属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用于步进电机的驱动器是将微机的控制信号变成步进电机的驱动电源。其稳定可靠性能是实现微机控制的关键。目前国内现有的这类驱动器稳定性差,温升高,寿命短,故障多诸缺陷,影响了微机控制机床的广泛普及应用。因此,设计出具有良好性能,而且构造简单,成本低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是工业控制技术中急切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温升低、功耗少、使用寿命长,构造简单的步进电机驱动器。本技术的技术要点是采用了控制数据检测确定机床工作状态,而对驱动器的工作状态进行随机的调整以降低驱动器输出级的功耗,从而降低元器件的温升。增强了驱动器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具体方案是1、降低功耗、降低工作温度,来达到稳定可靠和延长寿命,同时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分析一下机床的工作状态,开机后机床和控制系统处于准备好,等待工作状态,这是机床的工作时间,而真正实施切削状态的切削时间,一般只占工作时间的2/3,其余1/3是辅助工作,上、下料和准备工作时间,在切削时间里,两轴联动的时间又较少,通常是切外园、内孔和切端面分别进行,这样在切削时间里,横轴实际切削(X轴)又是切削时间的1/3;纵轴实际切削(Z轴)又是切削时间的2/3。在整个工作时间中两轴实际工作各占X轴=1×2/3×1/3=2/9Z轴=1×2/3×2/3=4/9消耗功率瓦/时。X轴 125W×2/9=27.8W/hZ轴 125W×4/9=55.6W/h共计27.8+55.6=83.4W/h而现有技术开机后全部投入全负荷状态,功耗是300W/h,本技术如上述是83.4W/h,若加上锁定时的小电流功耗略有增加,故为原来的1/3。实现上述指标的方法是用模块3检测计算机输出的工作信号,有脉冲信号变化就是工作状态,驱动器立即响应,投入额定电流全负荷工作,如果2秒钟没有工作脉冲信号输入,就转入已设定好较小的电流工作,称之为锁定电流,从而降低了功耗,VMOS管在小电流情况下工作,功率P=RI2随电流I的减小功耗就可以成平方比下降,温升当然降低。模块3是一个积分线路,详如图2。若步进电机为四相,则A、B、C、D就是四相工作脉冲信号。电机的旋转将以给定的相序进行,若信号停止,旋转也停止。模块2如图3。是一个单稳线路,设定2秒。电机控制脉冲信号2秒钟不变化,模块2输出低电位,这个电位的高低,改变了模块1中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压。驱动器将根据工作信号的输出与否,或立即响应转为额定工作电流,或2秒后自动转入较小的锁定电流,工作电流减小,功耗减少,温升降低,实现了节能。同时,温升降低,寿命也大大延长。2、采用专用模块形式,结构小巧,用塑料封装,防尘埃、防腐蚀,不易氧化,所以稳定可靠性高。控制模块1的电路如图4。从采样电阻RO取样,经电压比较器U1去控制VMOS管T1的开关,达到恒流控制。若偶然斩波失败,电流增大,则第二组比较器U12B,起作用关断VMOS管T2,故有双重保护作用。3、只用一组12V控制电源,实现全部控制,而现在技术多是每相一组控制电源,若四相步时电机要用4组电源,虽然也有用一组或二组电源,但可靠性差。本技术技术,只用一组控制电源的决窍是靠一个贮能电容C12,向主电源高压100伏索取能量,维持VMOS管T1导通后的触发电压,使T1工作在理想的开关状态,T1功耗大大减小,发热量就降低。电源减少,相应的元器件和联线也减少,增加了稳定可靠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4、主线路只使用一组单相整流电源,现有技术多采用三相整流,不可避免的当三相电源缺相时,将带来许多故障,导致元器件的损坏,而且单相变压器比三相成本也明显降低。同时由于控制模块1中,元件的合理配置,使用工作电压范围宽达20%。本技术是这样完成的一种低功耗步进电机的驱动器,包括由VMOS场效应管(T1、T2)构成的步进电机绕组输出电路,其特征是VMOS场效应管(T1、T2)的输入控制端与一个采样恒流控制模块(M1)相联接,采样恒流控制模块(M1)的输入控制揣与一个单稳触发模块(M2)的输出端相联接,单稳触发模块(M2)的输入端与工作状态检测模块(M3)的输出端相联接,工作状态检测模块(M3)的输入端与微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口相接。采样恒流控制模块(M1)包括一个由U11构成的光电耦合器,其输出端发射极接入三与门电路U13,另有电压比较器U12的输出端与三与门输入控制端相联接,电压比较器U12的输入端经模块③脚与输出电路采样电阻RO相接,三与门电路U13的输出端分别与场效应管T11、T12构成的触发控制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电路场效应管T2的输入端相联接。单稳触发模块(M2)包括一个由光电耦合器(U21)组成的输入隔离电路,其输出端集电极与一个单稳触发器(U22)的控制极相联,V22的输出端接一晶体管T22,自T22的集电极与模块(M1)相耦合。工作状态检测模块(M3)是由并列输入的反向器(U31)与或门电路(U32)构成并列输入的或门电路,其输出端⑦脚与模块(M2)输入端耦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如下微机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从(15)脚输入经过U11光耦作光电隔离,用以提高抗干扰能力,U11发射极输出高电位,打开U13三与门,使U13只受U12电压比较器的控制。U12正向输入基准电压,负向输入采样信号,这信号来自采样电阻RO上的电压降。根据步进电机的工作电流大小,来设定基准电压的高低,U12A在额定工作电流上下限翻转,控制大功率T1VMOS场效应的导通和截止,实现恒流控制,U12B在过电流情况时翻转,控制T2管截止。场效应管T11、T12和主板上的C12电容组成了一个不用辅助电源,而从高压主电源上索取能量,并能随T1导通而自举,来维持T1管的饱和导通。这就是减少发热之关键。模块3、模块2检测的机床工作状态信号,送给模块1的⑦脚,它电位的高低,改变了U12A基准电压值,使基准电压变低,这就是锁定的电流值,实现了机床在锁定状态的低功耗。模块3的作用,是检测机床的工作状态,机床要求来一个脉冲,步进电机转一个角度,而步进电机的工作是按一定的相序工作如A→AB→B→BC……每一个脉冲变化,驱动器的每一相都应能及时响应,从锁定电流转为额定电流。模块3中的积分线路适时的把相序信号传递给模块2。(9)(11)(13)(15)联接A、B、C、D相序,U31是反相器,无论信号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U32或门都可以从⑦脚送出一个高电位,给模块2的(15)脚。模块2把信号给U12光电隔离经过U22单稳线路,RC等于2秒,从T22集电极开路输出去模块7控制U12A的基准电压,使之实现额定电流、额定电流的状态转换。如果a相存在励磁信号,VMOS场效应管T2导通,T1则受A相绕组电流在RO上的压降控制。因为A相电流开始时为零,VRO等于零,T2导通,全部电压加在相绕组上。在电源的作用下,相电流迅速上升,直到超过额定值上限。控制模块I采样后,迅速关断T1,T1截止后,外电压不再加在相绕组上,电流沿包含T2(励磁信号存在,就永远导通)R0和二极管D2的通路衰减,这个电流通路的电阻很小,没有反向电压,因此电流衰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功耗步进电机驱动器,包括由VMOS场效应管(T↓[1]、T↓[2])构成的步进电机绕组输出电路,其特征是VMOS场效应管(T↓[1]、T↓[2])的输入控制端与一个采样恒流控制模块(M↓[1])相联接,采样恒流控制模块(M↓[1])的输入控制端与一个单稳触发模块(M↓[2])的输出端相联接,单稳触发模块(M↓[2])的输入端与工作状态检测模块(M↓[3])的输出端相联接,工作状态检测模块(M↓[3])的输入端与微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口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刘文杜坤时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第一机床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