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充装真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440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媒充装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冷媒充装真空系统,包括气源、电磁阀、真空破坏阀、真空泵、四通阀、真空阀以及冷媒罐;真空气腔左端与四通阀右端相连,真空气腔侧壁螺纹孔与真空泵相连,大气连通腔体右端与大气相通,大气连通腔体侧壁螺纹孔与四通阀上侧相连;冷媒充装真空系统包括冷媒罐抽真空和真空破坏两个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控制系统对抽真空是否完成的误判,准确测量冷媒罐在抽真空过程中的真空度。媒罐在抽真空过程中的真空度。媒罐在抽真空过程中的真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充装真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媒充装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冷媒充装真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部分冷媒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会产生酸化反应,容易腐蚀冷媒罐和充装设备,同时冷媒中掺杂空气也会严重影响冷媒制冷效,所以充装冷媒前需要将冷媒罐抽真空。为实现自动化抽真空,真空系统中通常需要设有真空表,以便得到冷媒罐中的真空度以及真空度是否达到充装要求。同时在完成抽真空操作后,需要将真空表所测空腔内真空破坏,使其压力与环境压力相同,防止下次抽真空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抽真空误判为已经完成。但现有技术中仍经常将抽真空误判为已经完成的情况出现。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媒充装真空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地破坏抽真空后管道内的真空,使真空表能准确测量冷媒罐中的真空度,实现冷媒自动化充装。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冷媒充装真空系统,包括真空破坏阀、真空表、四通阀、真空泵、真空阀、冷媒罐;
[0007]所述真空破坏阀包括压缩气腔、密封连接于压缩气腔一端的第一导向件、密封连接于压缩气腔另一端的第二导向件、位于压缩气腔内部的活塞环;活塞环与第一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活塞环与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还设有与第一导向件密封连接的真空腔体、与第二导向件密封连接的大气连通腔体;第一导向件位于真空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第二导向件位于大气连通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真空腔体外端轴向设有与四通阀连通的第一通道;真空腔体还设有与真空泵连通的第二通道;大气连通腔体的外端轴向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大气连通腔体还设有与四通阀连通的第四通道;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活塞环固定并与活塞环同时移动,活塞杆一端贯穿第一导向件延伸入真空腔体内,活塞杆另一端贯穿第二导向件延伸入大气连通腔体内;当活塞环向第一腔体侧移动时,活塞杆堵住第一通道,第三通道打开;当活塞环向第二腔体侧移动时,活塞杆堵住第三通道,第一通道打开;
[0008]四通阀还连通真空表及真空阀,真空阀连通冷媒罐;当活塞杆堵住第三通道,真空阀打开,真空泵、真空表、四通阀与冷媒罐连通;当活塞杆堵住第一通道,真空阀关闭,大气连通腔体、四通阀、真空表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上均设有进气通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并联的与一气源连接,气源出口设置电磁阀用以控制气源与第一腔体连通或者与第二腔体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之间均设有围绕活塞杆的密封环和轴向压住密封环的压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真空腔体内设有第一密封口及轴向压住第一密封口的第一密封口压环,第一密封口设有轴向贯通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密封口压环设有轴向贯通与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压环口,活塞杆位于真空腔体内的一端部始终位于该第一压环口内;活塞杆通过堵住第一开口而堵住第一通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大气连通腔体内设有第二密封口及轴向压住第二密封口的第二密封口压环,第二密封口设有轴向贯通与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密封口压环设有轴向贯通与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压环口,活塞杆位于大气连通腔体内的一端部始终位于该第二压环口内;活塞杆通过堵住第二开口而堵住第三通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口及第二密封口采用聚三氟氯乙烯材质。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冷媒充装真空系统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在抽真空完成后将真空表度数恢复与大气相同,避免了对是否完成抽真空的误判,提高对冷媒罐内真空度的测量准确度,实现自动化抽真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冷媒充装真空系统的气路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真空破坏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横”、“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充装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1、电磁阀2、真空破坏阀3、真空表4、四通阀5、真空泵6、真空阀7、冷媒罐8。四通阀5连通真空表4及真空阀7,真空阀7连通冷媒罐8。
[0020]请结合图2所示,所述真空破坏阀3包括压缩气腔11、密封连接于压缩气腔11一端的第一导向件10、密封连接于压缩气腔11另一端的第二导向件12、位于压缩气腔11内部的活塞环19。活塞环19与第一导向件10之间形成第一腔体24,活塞环19与第二导向件12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5。第一腔体24及第二腔25体上均设有进气通道26。第一腔体24与第二腔体25并联的与气源1连接,气源1出口设置的电磁阀2分别具有与第一腔体24连通的管道及与第二腔体25连通的管道,用以控制气源1与第一腔体24连通或者与第二腔体25连通。
[0021]真空破坏阀3还设有与第一导向件10密封连接的真空腔体9、与第二导向件12密封连接的大气连通腔体13。第一导向件10位于真空腔体9与第一腔体24之间,第二导向件10位于大气连通腔体13与第二腔体25之间。所述真空腔体9外端轴向设有与四通阀5连通的第一通道26,并另设有与真空泵6连通的第二通道27。大气连通腔体13的外端轴向设有与外界连
通的第三通道28,并另设有与四通阀5连通的第四通道29。真空破坏阀3内还设置沿轴向延伸的活塞杆30。所述活塞杆30与活塞环19固定并与活塞环19同时移动。第一导向件10及第二导向件12之间均设有围绕活塞杆19的密封环23和轴向压住密封环23的压环17。活塞杆30一端贯穿第一导向件10延伸入真空腔体9内,活塞杆30另一端贯穿第二导向件12延伸入大气连通腔体13内。当第二腔体25内充入高压气体,使活塞环19向第一腔体24侧移动时,活塞杆30堵住第一通道26,第三通道28打开,此时大气连通腔体13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真空阀7关闭,大气连通腔体13、四通阀5、真空表4连通。当第一腔体24内充入高压气体,使活塞环19向第二腔体25侧移动时,活塞杆30堵住第三通道28,真空破坏阀3整体与外界不连通,此时第一通道26打开,真空阀7打开,真空泵6、真空表4、四通阀5与冷媒罐8连通。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腔体9内设有第一密封口15及轴向压住第一密封口15的第一密封口压环16。第一密封口15设有轴向贯通与第一通道26连通的第一开口31。所述第一密封口压环16设有轴向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充装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破坏阀、真空表、四通阀、真空泵、真空阀、冷媒罐;所述真空破坏阀包括压缩气腔、密封连接于压缩气腔一端的第一导向件、密封连接于压缩气腔另一端的第二导向件、位于压缩气腔内部的活塞环;活塞环与第一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活塞环与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第二腔体;还设有与第一导向件密封连接的真空腔体、与第二导向件密封连接的大气连通腔体;第一导向件位于真空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第二导向件位于大气连通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真空腔体外端轴向设有与四通阀连通的第一通道;真空腔体还设有与真空泵连通的第二通道;大气连通腔体的外端轴向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大气连通腔体还设有与四通阀连通的第四通道;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活塞环固定并与活塞环同时移动,活塞杆一端贯穿第一导向件延伸入真空腔体内,活塞杆另一端贯穿第二导向件延伸入大气连通腔体内;当活塞环向第一腔体侧移动时,活塞杆堵住第一通道,第三通道打开;当活塞环向第二腔体侧移动时,活塞杆堵住第三通道,第一通道打开;四通阀还连通真空表及真空阀,真空阀连通冷媒罐;当活塞杆堵住第三通道,真空阀打开,真空泵、真空表、四通阀与冷媒罐连通;当活塞杆堵住第一通道,真空阀关闭,大气连通腔体、四通阀、真空表连通。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云张剑马纵横孔令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旻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