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401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该擦拭装置为上下分体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铣面机的铜带前进的方向上的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且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位于完成下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下端,上面铣擦拭组件设置在完成上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上端,控制单元分别与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擦拭装置属于干式法,无建立额外的水循环系统,并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而且不需要改动设备本身结构,所以不影响主体设备的使用,同时清理铜屑、粉尘及其他异物的效果明显,且更板使用的是滑动连接的方式,更换只需将更板取下,更换干净棉布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使用非常方便。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带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铜带加工时,切边后带材表面会残留较多铜屑,如不对这些铜屑进行清除,退火后这些铜屑将会粘结在铜带表面无法洗掉,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这些铜屑将会造成铜带表面起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0003]现有的刷洗清洁装置占地面积大,且刷洗清洁方式对刀具的影响较大,而湿式除杂装置需要额外增加一套净化、及水环境系统,这对于结构空间紧凑定型装备是无法正常使用的。此外现有的清洗装置除杂效果差,不能很好的去除铜带表面的异物,致使产品表面异物较多,不利于表面质量的洁净处理,严重影响后续加工进程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折叠尾撑装置及机器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将通过以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所述擦拭装置为上下分体结构,具体包括:下面铣擦拭组件、上面铣擦拭组件和控制单元;
[0007]其中,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均设置在铣面机的铜带前进的方向上,
[0008]且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位于完成下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下端,
[0009]所述上面铣擦拭组件设置在完成上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上端,
[0010]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控制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上面铣擦拭组件包括2个角支撑、2个立板、固定板、2个第一驱动单元、上挡板和上更板,
[0012]其中,2个所述角支撑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的两端,且2个所述角支撑的一端均与所述铣面机的侧壁固接,2个所述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两端,所述挡板设置在2个所述立板的顶部,
[0013]2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挡板上,且2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均与设置在所述挡板下端的所述上更板的上端面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气缸。
[0015]进一步,所述上更板的下端面设置柔性织物层。
[0016]进一步,所述上更板为木质更板;
[0017]2个所述角支撑、2个立板、固定板和上挡板均为不锈钢材质。
[0018]进一步,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螺栓、第二驱动单元、下挡板、下更板
支架、第二连接螺栓、下更板和固定支架,
[0019]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底部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铣面机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螺母与所述挡板一端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更板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下更板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更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更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螺母与所述铣面机的固定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气缸。
[0021]进一步,所述下更板的上端面的表面设有柔性织物层。
[0022]进一步,所述下更板为木质更板;
[0023]所述下挡板、下更板支架和固定支架均为不锈钢材质。
[0024]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擦拭装置属于干式法,无建立额外的水循环系统,并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而且不需要改动设备本身结构,所以不影响主体设备的使用,同时清理铜屑、粉尘及其他异物的效果明显,且更板使用的是滑动连接的方式,更换只需将更板取下,更换干净棉布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安装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的下面铣擦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的上面铣擦拭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的上面铣擦拭组件的正视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铣面机、2.固接板、3.延长板、4.固定支架、5.第一连接螺栓、6.第二驱动单元、7下挡板、8.下更板支架、9.更板、10.第二连接螺栓、11.角支撑、12.固定板、13.立板、14. 上更板、15. 第一驱动单元、16.上挡板、17.进气口、18.控制单元、19第三连接螺栓;
[0032]图中箭头为铜带前进方向;
[0033]I上面铣擦拭组件,II下面铣擦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35]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所述擦拭装置为上下分体结构,具体包括:下面铣擦拭组件I、上面铣擦拭组件II和控制单元18;
[0036]其中,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均设置在铣面机1的铜带前进的方向上,
[0037]且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位于完成下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下端,
[0038]所述上面铣擦拭组件设置在完成上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上端,
[0039]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控制连接。
[0040]所述上面铣擦拭组件包括2个角支撑、2个立板、固定板、2个第一驱动单元、上挡板和上更板,
[0041]其中,2个所述角支撑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的两端,且2个所述角支撑的一端均与所述铣面机的侧壁固接,2个所述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两端,所述挡板设置在2个所述立板的顶部,
[0042]2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挡板上,且2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均与设置在所述挡板下端的所述上更板的上端面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
[0043]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5为气缸,所述气缸可以与铣面机共用气源,通过气管与铣面机1气源连接。
[0044]所述上更板14的下端面设置柔性织物层,用于进一步清洁铜带表面,且柔性织物层与上更板表面采用魔术贴连接。
[0045]所述上更板14为木质更板;
[0046]2个所述角支撑11、2个立板13、固定板12和上挡板16均为不锈钢材质。
[0047]如图2所示,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II包括第一连接螺栓5、第二驱动单元6、下挡板7、下更板支架8、第二连接螺栓10、下更板9和固定支架4,
[0048]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6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5和固定支架4设置在所述铣面机1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6的输出端通过与所述下挡板7一端连接,所述下挡板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螺母10与所述下更板支架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下更板支架8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更板9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更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螺母19与所述铣面机1的固定板2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清除铜带铣后表面异物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装置为上下分体结构,具体包括:下面铣擦拭组件、上面铣擦拭组件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均设置在铣面机的铜带前进的方向上,且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位于完成下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下端,所述上面铣擦拭组件设置在完成上面铣工序末端的铜带上端,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下面铣擦拭组件和上面铣擦拭组件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铣擦拭组件包括2个角支撑、2个立板、固定板、2个第一驱动单元、上挡板和上更板,其中,2个所述角支撑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的两端,且2个所述角支撑的一端均与所述铣面机的侧壁固接,2个所述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两端,所述挡板设置在2个所述立板的顶部,2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挡板上,且2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均与设置在所述挡板下端的所述上更板的上端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为气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谢承平熊炜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集团铜板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