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TDP-43结合的用于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相关病症的分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71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在治疗与TD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与TDP

43结合的用于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相关病症的分子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8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890493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美国临时申请特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
[0003]联邦政府资助研究的声明
[0004]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授予的R44AG059278

01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政府享有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权利。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与蛋白质反式激活应答(TAR)DNA结合蛋白TDP

43结合并阻断核酸与TDP

43结合的化合物的用途。此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TDP

43型额颞叶变性(FTLD

TDP

43)、慢性创伤性脑病(CTE)、包涵体肌炎(IBM)和某些形式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化合物,其具有式(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其中:X1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氮和CH;R
1a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卤素、CF3、OCF3、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2‑8二烷基氨基)(C2‑4烷基)、(C3‑6亚烷基氨基)(C2‑4烷基)、C1‑4直链烷氧基和C3‑4支链烷氧基;R
1b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卤素、CF3、OCF3、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2‑8二烷基氨基)(C2‑4烷基)、(C3‑6亚烷基氨基)(C2‑4烷基)、C1‑4直链烷氧基和C3‑4支链烷氧基;R
1c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卤素、CF3、OCF3、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2‑8二烷基氨基)(C2‑4烷基)、(C3‑6亚烷基氨基)(C2‑4烷基)、C1‑4直链烷氧基和C3‑4支链烷氧基;R
1d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卤素、CF3、OCF3、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2‑8二烷基氨基)(C2‑4烷基)、(C3‑6亚烷基氨基)(C2‑4烷基)、C1‑4直链烷氧基和C3‑4支链烷氧基;其中选自由R
1a
、R
1b
、R
1c
和R
1d
组成的组的任何两个任选地连接以形成环;R2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CH2)
n

NR5R6、

(CH2)
n
C(O)

NR5R6、、n1为1或2;R4是氢;CF3;包括选自由O、N和S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单环杂芳基环,所述五元单环杂芳基环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至多2个基团取代: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1‑4直链烷氧基、C3‑4支链烷氧基、CF3、CF3O、卤素、
包括选自由O、N和S组成的组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单环杂芳基环;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单环杂芳基环;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单环杂芳基环;任选地被选自以下的至多2个基团取代的苯基环: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1‑4直链烷氧基、C3‑4支链烷氧基、C3‑6环烷基、C3‑6环烷氧基、CF3、CF3O、卤素、NR
3a
R
3b
、SO2NR
3a
R
3b
、NHSO2R
3a
、、
R
3a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R
3b
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R5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

CH2‑
(C1‑6环烷基)、C(O)C1‑6直链烷基、C(O)C3‑6支链烷基、C(O)CH(NH2)C1‑6直链烷基、C(O)CH(NH2)C3‑6支链烷基、R6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支链烷基、支链烷基、
和任选地经取代的苄基,其中所述任选地经取代的苄基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0到2个基团取代:卤素、

CN、

NO2、

OH、

NH2、C1‑6烷基、C3‑7支链烷基、C1‑6直链卤代烷基、C3‑7支链卤代烷基、C1‑6直链烷氧基、C3‑7支链烷氧基、C1‑6直链卤代烷氧基、C3‑7支链卤代烷氧基、C3‑7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条件是当R2是时,R6不是氢、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或苄基;n2为1或2;n3为0或1;n4为0或1;n5为0、1或2;n6为0或1;R7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和C(O)OR8;R8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X2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单键、氧、CH2、CHOH和NR9;R9是任选地被NH2取代的C1‑4直链烷基;R
10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OH、OR
11
、NR
12
R
13
、NHSO2R
22
和R
11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R
12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1‑4直链氟烷基、C(O)R
14
;R
13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和杂芳基;R
12
和R
13
任选地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具有3到6个原子的环;R
14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和R
15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R
16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CH2‑
(C1‑6环烷基)和C(O)R
18
;R
17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苄基和C(O)R
18
;R
18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R
19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氢和C(O)R
20
;R
20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和C3‑4支链烷基;R
21
是任选地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0到2个基团取代的苯环:卤素、

CN、

NO2、

OH、

NH2、C1‑6烷基、C3‑7支链烷基、C1‑6直链卤代烷基、C3‑7支链卤代烷基、C1‑6直链烷氧基、C3‑7支链
烷氧基、C1‑6直链卤代烷氧基、C3‑7支链卤代烷氧基、C3‑7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R
22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C1‑4直链烷基、C3‑4支链烷基、n为2、3或4;m为2、3或4;q为2、3或4;y为2、3或4;u为2、3或4;v为2、3或4;w为2、3或4;z为1、2或3;r为2、3或4;并且x为2、3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V):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
前体药物或复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V):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V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V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VI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X):
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和复合物。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III):
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IV):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V):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V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VII):
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VI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IX):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I):
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I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IV):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V):
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V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XXVII):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同位素类似物、前体药物或复合物。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是:N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1,N3,N3‑
三甲基丙烷

1,3

二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3

{甲基[3

(甲基氨基)丙基]

氨基}丙基)喹啉
‑4‑
胺;N1‑
(3

氨基丙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3

(哌啶
‑1‑
基)丙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甲基

N3‑
(3

(哌啶
‑1‑
基)丙基)丙烷

1,3

二胺;N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基]氨基}丙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N1‑
(3

氨基丙基)

N3‑
(5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

{3

[(3

氨基丙基)氨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1‑
(3

氨基丙基)

N3‑
(6

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3

氨基丙基)

N3‑
(2

(2

甲基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3

氨基丙基)

N3‑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1,N4‑
二甲基丁烷

1,4

二胺;N1‑
(2

氟乙基)

N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1,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


‑1‑
醇;N

(3

(3

甲氧基丙基氨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
N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

(3

氨基丙基)乙酰胺;N1‑
(环丙基甲基)

N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3

(((3

(二甲基氨基)丙基)(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甲基)氮杂环丁烷
‑1‑
甲酸叔丁酯;4

(((3

(二甲基氨基)丙基)(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甲基)哌啶
‑1‑
甲酸叔丁酯;N1‑
(氮杂环丁烷
‑3‑
基甲基)

N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3,N3‑
二甲基

N1‑
(哌啶
‑4‑
基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1

甲基

1H

咪唑
‑5‑
基)甲基)丙烷

1,3

二胺;N

(3

(六氢吡咯并[3,4

c]吡咯

2(1H)

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1‑
((6

氨基吡啶
‑3‑
基)甲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

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1

(二甲基氨基)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氨基)丙基)(甲基)氨基)丙
‑2‑
醇;1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甲氨基)丙基)哌啶
‑4‑
醇;5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六氢

吡咯并[3,4

c]吡咯

2(1H)

甲酸叔丁酯;N1‑
((6

(二甲基氨基)吡啶
‑3‑
基)甲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3

氨基丙基)

N1‑
甲基

N3‑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甲基

N3‑
((1

甲基哌啶
‑4‑
基)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甲基

N3‑
(2

(哌啶
‑2‑
基)乙基)丙烷

1,3

二胺;(2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八氢环戊烷并[c]吡咯
‑4‑
基)氨基甲酸叔丁酯;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八氢环戊烷并[c]吡咯
‑4‑
基)丙烷

1,3

二胺;N

(3

(4

氨基六氢环戊烷并[c]吡咯

2(1H)

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2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六氢

1H

吡咯并[3,4

c]吡啶

5(6H)

甲酸叔丁酯;N

(3

(六氢

1H

吡咯并[3,4

c]吡啶

2(3H)

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4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六氢环戊烷并[c]吡咯

2(1H)

甲酸叔丁酯;N1‑
((1

(环丙基甲基)哌啶
‑4‑
基)甲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
N

(2

(1

(3

氨基丙基)哌啶
‑2‑
基)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1‑
(1

(4

氟苄基)哌啶
‑4‑
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6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2‑
甲酸叔丁酯;N

(3

(2,6

二氮杂螺[3.4]辛
‑6‑
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3

(4

甲基

1,4

二氮杂环庚烷
‑1‑
基)丙基)喹啉
‑4‑
胺;2

(2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乙基)哌啶
‑1‑
甲酸叔丁酯;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2

(哌啶
‑2‑
基)乙基)丙烷

1,3

二胺;N

(3

(4

(3

氨基丙基)哌嗪
‑1‑
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4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甲基)氨基]甲基}哌啶
‑1‑
甲酸叔丁酯;N

(3

(N

甲基

N

((哌啶
‑4‑
基)甲基)氨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4‑
(2H

四唑
‑5‑
基)苯磺酰胺;N1‑
(4

(2H

四唑
‑5‑
基)苯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哌啶
‑4‑
基)甲醇;1

(二乙基氨基)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丙
‑2‑
醇;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1

甲基

1H

吡唑
‑5‑
基)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2

(吡啶
‑2‑
基)乙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4

(哌啶
‑1‑
基)苯基)丙烷

1,3

二胺;N

((1

(3

氨基丙基)哌啶
‑3‑
基)甲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

(3

(2

(6

甲氧基

1H

吲哚
‑3‑
基)乙基氨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4

{[({1

[(叔丁氧基)羰基]哌啶
‑4‑
基}甲基)(3

{[2

(4

甲氧基苯基)

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甲基}哌啶
‑1‑
甲酸叔丁酯;N

(3

(双((哌啶
‑4‑
基)甲基)氨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1‑
(4

甲氧基苄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3

((4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环己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甲基}哌啶
‑1‑
甲酸叔丁酯;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
(3

(吡啶
‑4‑
基氨基)丙基)丙烷

1,3

二胺;2

(3

(4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哌啶
‑1‑
基)丙基)异吲哚啉

1,3

二酮;2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甲基)哌啶
‑1‑
基)丙基)异吲哚啉

1,3

二酮;N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氨基)丙基)甲磺酰胺;2

(3

(2

(2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乙基)哌啶
‑1‑
基)丙基)异吲哚啉

1,3

二酮;N

(3

(六氢吡咯并[1,2

a]吡嗪

2(1H)

基)丙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1
′‑
甲基

[1,4
′‑
二哌啶]
‑4‑
基)喹啉
‑4‑
胺;
N1‑
(2

苄基八氢环戊烷并[c]吡咯
‑4‑
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1

(环丙基甲基)哌啶
‑4‑
基)甲基)

N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1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哌啶
‑4‑
甲酰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3

(4

甲基哌嗪
‑1‑
基)丙基)喹啉
‑4‑
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2

(4

甲基哌嗪
‑1‑
基)乙基)喹啉
‑4‑
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3

吗啉代丙基)喹啉
‑4‑
胺;2

(7

氨基
‑4‑
甲基
‑2‑
氧代

2H

色烯
‑3‑
基)

N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甲基)氨基)丙基)乙酰胺;5

(二甲基氨基)

N

{3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基]氨基}丙基)(甲基)氨基]丙基}萘
‑1‑
磺酰胺;顺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环丁烷

1,3

二胺;反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环丁烷

1,3

二胺;反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N1‑
(6,7

二甲氧基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顺式

N1‑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环丁烷

1,3

二胺;N1‑
(2

(4

(5,6

二氢吡咯并[3,4

c]吡唑

2(4H)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顺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N1‑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6,7

二甲氧基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3

氨基丙基)

N1‑
甲基

N3‑
(2

(3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N1‑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2

氨基
‑1‑
(4

(4

(4

((3

(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喹啉
‑2‑
基)苯基)哌嗪
‑1‑
基)
‑3‑
甲基丁
‑1‑
酮;2

氨基
‑1‑
(4

(4

(4

((3

(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喹啉
‑2‑
基)苯基)哌嗪
‑1‑
基)丙
‑1‑
酮;N1‑
(2

(1

(1

甲基哌啶
‑4‑
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3

氨基丙基)

N3‑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1‑
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哌啶
‑4‑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1

(哌啶
‑4‑
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反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丁烷

1,3

二胺;N1,N1‑
二甲基

N3‑
(2

(3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N1‑
二甲基

N3‑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1

(2

(吡咯烷
‑1‑
基)乙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反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
N

(1

(4

氨基环己基)哌啶
‑4‑
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N1‑
(6


‑2‑
(4

(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

(1

(3

氨基丙基)哌啶
‑4‑
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胺;顺式

N1‑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2

氨基

N

(1

((1

(4

(4

(4

((3

(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喹啉
‑2‑
基)苯基)哌嗪
‑1‑
基)
‑3‑
甲基
‑1‑
氧代丁烷
‑2‑
基)氨基)
‑3‑
甲基
‑1‑
氧代丁烷
‑2‑
基)
‑3‑
甲基丁酰胺;N1,N1‑
二甲基

N3‑
(2

(1

(1

甲基哌啶
‑4‑
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6,7

二甲氧基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N1‑
二甲基

N3‑
(2

(4

(4

甲基哌嗪
‑1‑
基)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2

氨基

N

(1

(4

(4

(4

((3

(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喹啉
‑2‑
基)苯基)哌嗪
‑1‑
基)
‑3‑
甲基
‑1‑
氧代丁烷
‑2‑
基)
‑3‑
甲基丁酰胺;顺式

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丁烷

1,3

二胺;N1‑
([2,6
′‑
联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4

(4

(4

((3

(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喹啉
‑2‑
基)苯基)
‑1‑
甲基哌嗪
‑2‑
酮;N1‑
(2

(哌啶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2,3

二氢苯并呋喃
‑5‑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

d3)苯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6
′‑
联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丁烷

1,3

二胺;N1‑
(2

(1,2,3,6

四氢吡啶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环己烷

1,4

二胺;2

(4

甲氧基苯基)

N

(哌啶
‑4‑
基)喹啉
‑4‑
胺;N1‑
(2

(4

(甲氧基

d3)苯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苯并呋喃
‑5‑
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1

甲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2

(1

(氮杂环丁烷
‑3‑
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1

环丙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环己
‑1‑

‑1‑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S)
‑2‑
氨基

N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基)

N

甲基丙酰胺;N1‑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N3‑
双(甲基

d3)丙烷

1,3

二胺;N1‑
(2

(呋喃
‑2‑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N1‑
(5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

(1

(2

吗啉代乙基)

1H

吡唑
‑4‑
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
‑1‑
醇;N1‑
(2

(2

甲氧基嘧啶
‑5‑
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N1‑
二甲基

N3‑
(2

甲基喹啉
‑4‑
基)丙烷

1,3

二胺;
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

N,N

二甲基丙酰胺;N1‑
(2

(6

甲氧基吡啶
‑3‑
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2,2

二氟
‑6‑
(4

甲氧基苯基)

[1,3]二氧戊环并[4,5

g]喹啉
‑8‑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

(4,4

二氟环己基)
‑2‑
(4

甲氧基苯基)

喹啉
‑4‑
胺;3

((2

(4

甲氧基苯基)喹啉
‑4‑
基)氨基)丙酸叔丁酯;N1‑
(6

甲氧基
‑2‑
(三氟甲基)喹啉
‑4‑
基)

N3,N3‑
二甲基丙烷

1,3

二胺;N1‑
(6

甲氧基
‑7‑
(3

(吡咯烷
‑1‑
基)丙氧基)喹啉
‑4‑
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哈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