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而成的抗真菌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69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由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而成的抗真菌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该融合蛋白质为将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抗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来源于链霉菌的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融合在一起得到了抗真菌活性高于单独的几丁质酶和单独的壳聚糖酶的重组蛋白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融合蛋白质,在长枝木霉和短密木霉方面均起到了协同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蛋白质可用于制备生防制剂。质可用于制备生防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而成的抗真菌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0757488.0、申请日为2018年07月11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抗真菌的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领域中由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而成的抗真菌融合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3]植物病原真菌是造成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农作物死亡以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目前对真菌的防治主要是化学方法,这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抗真菌制剂迫在眉睫。
[0004]几丁质酶是一种能够催化几丁质产生N

乙酰氨基葡萄糖单体或低分子量几丁寡糖的水解酶。据报道,几丁质酶可作为潜在的生防制剂,可以有效的抑制多种病原真菌,尤其是GH19家族的几丁质酶,经研究仅在链霉菌中发现,链霉菌属(或放线菌属)通过获得19家族几丁质酶基因在与真菌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了一些优势,例如来源于S.griseus的GH19家族的chitinase C能够有效抑制T.reesei,而来源于Serratia marcescens的chitinase A和来源于B.circulans的chitinase A1均没有作用。壳聚糖酶是一种对壳聚糖的β

1,4

糖苷键进行断裂以释放壳寡糖的水解酶,经研究,其主要对以壳聚糖为主要成分的真菌有作用,如:接合菌,其他方面的抗真菌作用尚没有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壳聚糖酶和/或几丁质酶的抗病原真菌活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融合蛋白质。
[000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融合蛋白质将壳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融合在一起得到的抗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
[0008]上述融合蛋白质中,所述真菌可为长枝木霉、短密木霉、灰葡病菌、立枯丝核菌、核盘菌和禾谷镰孢菌这6种真菌的全部、任5种、任4种、任3种、任2种或任1种。
[0009]上述融合蛋白质中,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均可来源于链霉菌,如苜蓿链霉菌(Streptomyces alfalfae)。
[0010]上述融合蛋白质中,所述壳聚糖酶可为A1)

A3)中的任一蛋白质:
[0011]A1)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第323

570位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0012]A2)将A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与A1)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壳聚糖酶活性的蛋白质;
[0013]A3)在A1)或A2)所示的蛋白质的羧基端或/和氨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
白;
[0014]所述几丁质酶可为D1)

D3)中的任一蛋白质:
[0015]D1)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第53

322位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0016]D2)将D1)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与B1)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蛋白质;
[0017]D3)在D1)或D2)所示的蛋白质的羧基端或/和氨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
[0018]上述融合蛋白质中,所述融合蛋白质可为F1)

F4)中的任一蛋白质:
[0019]F1)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蛋白质;
[0020]F2)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第53

570位的蛋白质;
[0021]F3)将F1)或F2)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F1)或F2)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且抗所述真菌活性高于所述壳聚糖酶和所述几丁质酶的蛋白质;
[0022]F4)在F1)或F2)或F3)所示的蛋白质的羧基端或/和氨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
[0023]其中,SEQ ID No.2由5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F1)的融合蛋白质名称为His

SaChiB

SaCsn

His;F2)的融合蛋白质名称为SaChiB

SaCsn。
[0024]上述融合蛋白质中,所述标签蛋白(protein

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或纯化。所述标签蛋白可为Flag标签蛋白、His标签蛋白、MBP标签蛋白、HA标签蛋白、myc标签蛋白、GST标签蛋白和/或SUMO标签蛋白等。
[0025]上述融合蛋白质中,同一性是指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可使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同源性检索站点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如NCBI主页网站的BLAST网页。例如,可在高级BLAST2.1中,通过使用blastp作为程序,将Expect值设置为10,将所有Filter设置为OFF,使用BLOSUM62作为Matrix,将Gap existence cost,Per residue gap cost和Lambda ratio分别设置为11,1和0.85(缺省值)并进行检索一对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进行计算。然后即可获得同一性的值(%)。
[0026]上述融合蛋白质中,所述90%以上的同一性可为至少91%、92%、95%、96%、98%或99%的同一性。
[0027]与上述融合蛋白质相关的生物材料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与上述融合蛋白质相关的生物材料可为下述B1)

B7)中至少一种:
[0029]B1)编码所述融合蛋白质的核酸分子;
[0030]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0031]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0032]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0033]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系;
[0034]B6)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组织、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
物组织、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组织;
[0035]B7)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植物器官、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植物器官、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植物器官。
[0036]上述生物材料中,B1)所述核酸分子可为如下B11)或B12):
[0037]B11)编码序列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ID No.1的DNA分子。8.一种制备融合蛋白质的方法,包括:使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所述融合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在生物中进行表达,得到所述融合蛋白质;所述生物为微生物、植物或非人动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C1)

C4)中的任一种:C1)原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刚顾金刚谷天燕李玲聪吕晨茵刘晓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