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金和专利>正文

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75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动力装置,包括一架体、两磁性体、两弹性装置与一转体,其中所述的架体上具有一轨道;所述的两磁性体分设在轨道两端,并可位移在轨道上,且所述的两磁性体极性相异的一端是相对;所述的两弹性装置是分设在磁性体与架体之间;所述的转体设在架体上,且可转动在两磁性体间,所述的转体具有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两磁性体相对的一端相异,而所述的第二磁性体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两磁性体相对的一端相同,使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依序转动至两磁性体之间时,所述的两磁性体可被吸引或相斥而往复位移在轨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世界各国都不断的积 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 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但是,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都有 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 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也无法运用;而水力与 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并无法有效地适用在全球各个地 区。本专利技术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区方能实施的缺点, 乃不断的精进研发改良,终研发出一机械式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动力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体,其上具有一轨道;两磁性体, 是分别设置在上述架体上轨道的两端,并可在轨道上位移,且所述的两磁性体极 性相异的一端相对设置,两磁性体向轨道中段处位移一距离后,处于相吸的状态; 两弹性装置,是设在所述的两磁性体与架体之间;以及一转体,设在架体上,所 述的转体是由一马达驱动而在两磁性体之间转动,所述的转体具有第一磁性体与 第二磁性体,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上述两磁性体相对的一 端相异,而所述的第二磁性体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上述两磁性体相对的一端相同, 第一磁性体转动至两磁性体之间时,所述的两磁性体被吸引,而当第二磁性体转动至两磁性体之间时,所述的两磁性体则与第二磁性体磁性相斥;所述的两磁性 体是分别连接有一传动装置,所述的两磁性体在轨道位移时,带动传动装置运转。所述的两磁性体底部是结合有一轴套,所述的轴套是套设在轨道上,磁性体 凭借所述的轴套而在轨道上位移,而弹性装置一端则固定在轴套上。所述的磁性体与轴套之间是另设有一耐高温的垫体。所述的弹性装置是弹簧。转体是连接一马达而转动。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是呈锥形。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磁性是分别大于轨道两端上的两磁性体。 所述的轨道中段处另设有一挡块,在挡块与两磁性体之间是分别设有弹性装所述的弹性装置是包括一长弹簧与一短弹簧,所述的长弹簧两端是分别固定 在挡块与磁性体间,而所述的短弹簧是容置在长弹簧内, 一端则固定在挡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其利用轨 道两端磁性体因转体转动而产生与转体磁性相吸或相斥的变化,使磁性体可往复 位移在轨道上,进而使转化为动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磁性体转至两磁性体间的状态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两磁性体被第一磁性体吸引至轨道中段处时的状态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磁性体转至两磁性体间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两磁性体被第二磁性体排斥而远离轨道中段处时的状态 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磁性体再度转至两磁性体间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轨道中段处设有挡块与弹性装置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两磁性体压迫挡块与弹性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动力装置;2 —架体;21 —轨道;22 —挡块;23、 24—弹性装置;231、 241 —长弹簧;234、 242 —短弹簧;3、 4一磁性体;31、 41一轴套;32、 42—垫体;5、 6 —弹性装置;7 —转体;71 —第一磁性体;72—第二磁性体;8—马达;9一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图式内容为本专利技术动力装置1的一实施例,其是由一架体2、两 磁性体3、 4、两弹性装置5、 6与一转体7所组成。所述的架体2上具有一轨道21,所述的磁性体3、 4是分别设置在架体2上 轨道21的两端,并可在轨道21上位移,且所述的两磁性体3、 4极性相异的一端 相对,使两磁性体3、 4向轨道21中段处位移一距离后,可形成相吸的状态。所 述的两磁性体3、 4底部是结合有一轴套31、 41,所述的磁性体3、 4与轴套31、 41之间是另设有一耐高温的垫体32、 42,所述的轴套31、 41是套设在轨道21 上,使磁性体3、 4可凭借所述的轴套31、 41而在轨道21上位移,而弹性装置5、 6 —端则可固定在轴套31、 41上。所述的轴套31、 41另连接有一传动装置9,所 述的传动装置9可依使用者需求连接其它电力设备(图未示),以提供所需的能量, 使所述的轴套31、 41凭借磁性体3、 4带动而在轨道21位移时,可带动传动装置 9运转。所述的两弹性装置5、 6是弹簧,其是设在两磁性体3、 4与架体2之间,使 所述的两磁性体3、 4向轨道21中段处位移时可拉动所述的弹性装置5、 6,或凭 借弹性装置5、 6的弹性恢复而使两磁性体3、 4归位。所述的转体7是设在架体2上,其是凭借连接一马达8而转动,使所述的转 体7可在两磁性体3、 4之间转动,所述的转体7具有分别呈锥形的第一磁性体 71与第二磁性体72,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71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上述两磁性 体3、 4相对的一端相异,而所述的第二磁性体72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上述两磁 性体3、 4相对的一端相同,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71与第二磁性体72的磁性是分 别大于轨道21两端上的两磁性体3、 4,使第一磁性体71与第二磁性体72依序 转动至两磁性体3、 4之间时,所述的两磁性体3、 4可被吸引或相斥而往复在轨 道21上位移。请参阅第1 5图,实施时,首先令轨道21左端磁性体3相对于轨道21右端 磁性体4的面为S极,而轨道21右端磁性体4相对于轨道21左端磁性体3的面 为N极,而转体7上第一磁性体71与轨道21左端磁性体3相对的面为N极,而 转体7上第一磁性体71与轨道21右端磁性体4相对的面为S极,而转体7上第二磁性体72与轨道21左端磁性体3相对的面为S极,而转体7上第二磁性体72 与轨道21右端磁性体4相对的面为N极。因此,如图l、图2所示,当启动马达8使带动转体7转动时,所述的转体7 的第一磁性体71与第二磁性体72可转动在轨道21的两磁性体3、 4间,当第一 磁性体71逐渐转动至两磁性体3、 4间时,第一磁性体71的N极可与轨道21左 端磁性体3的S极形成磁性相吸的作用,而第一磁性体71的S极可与轨道21右 端磁性体4的N极形成磁性相吸的作用,使得轨道21左右两端的磁性体3、 4因 被第一磁性体71的吸引而往轨道21中段处位移,同时并分别拉动弹性装置5、 6(弹簧),使所述的弹性装置5、 6(弹簧)逐渐被拉伸,而由于磁性体3、 4因被第 一磁性体71的吸引,故结合在磁性体3、 4底部的轴套31、 41同样可向轨道21 中段处位移,并带动传动装置9运转。如图3、图4所示,当两磁性体3、 4位移到近轨道21中段处时,转体7的 第二磁性体72也逐渐转动至两磁性体3、 4间,而当第二磁性体72转动至两磁性 体3、 4间,第二磁性体72的S极可与轨道21左端磁性体3的S极形成磁性相 斥的作用,而第二磁性体72的N极可与轨道21右端磁性体4的N极形成磁性相 斥的作用,使得轨道21左右两端的磁性体3、 4因被第二磁性体72的排斥而往轨 道21中段处远离,同时原本被拉伸的弹性装置5、 6(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体,其上具有一轨道;    两磁性体,是分别设置在上述架体上轨道的两端,并可在轨道上位移,且所述的两磁性体极性相异的一端相对设置,两磁性体向轨道中段处位移一距离后,处于相吸的状态;    两弹性装置,是设在所述的两磁性体与架体之间;以及    一转体,设在架体上,所述的转体是由一马达驱动而在两磁性体之间转动,所述的转体具有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上述两磁性体相对的一端相异,而所述的第二磁性体两端的极性是分别与上述两磁性体相对的一端相同,第一磁性体转动至两磁性体之间时,所述的两磁性体被吸引,而当第二磁性体转动至两磁性体之间时,所述的两磁性体则与第二磁性体磁性相斥;    所述的两磁性体是分别连接有一传动装置,所述的两磁性体在轨道位移时,带动传动装置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金和
申请(专利权)人:邱金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