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155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其中,悬挂系统包括: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第一上推力杆,第一上推力杆的一端与第一车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第二上推力杆,第二上推力杆的一端与第二车桥相连接;其中,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位于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同一侧,且第二上推力杆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上推力杆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挂系统,通过将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上的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的设置,能够对车架同时提供前进方向和侧方的导向力,简化悬挂系统的结构,并且能够避免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上的轮胎的磨损。上的轮胎的磨损。上的轮胎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系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挂系统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时,会造成相邻的车桥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导致轮胎磨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悬挂系统。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悬挂系统,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其中,悬挂系统包括: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第一上推力杆,第一上推力杆的一端与第一车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第二上推力杆,第二上推力杆的一端与第二车桥相连接;其中,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位于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同一侧,且第二上推力杆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上推力杆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7]本技术提供的悬挂系统,可用于车辆,其中,车辆包括车架,车架用于承载车辆的主体部分。悬挂系统包括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的两端用于安装车辆的轮胎,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第一车桥与第二车桥的长度方向与车架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悬挂系统还包括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其中,第一上推力杆的一端与第一车桥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辆的车架相连接,并且,第一推力杆的另一端朝向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进一步地,第二上推力杆与第一上推力杆位于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同一侧,并且,第二上推力杆的一端与第二车桥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相连接且朝向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
[0008]通过将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设置为朝向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使得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相对于车架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倾斜设置,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通过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将驱动力传递至车架的过程中,倾斜设置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能够对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的动力进行分力,从而为车架同时提供长度方向的推动力和与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推动力,也即为车架同时提供前进方向的推动力和侧方的推动力。进而无需单独设置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上推力杆,简化了悬挂系统的结构。
[0009]进一步地,通过将位于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同一侧的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相同,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上下颠簸时,在车架的重力的推动下,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能够分别在第一推力杆和第二推力杆的推动下朝向同一个方向位移,从而保证了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之间距离不变,进而避免了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上的轮胎的磨损,提高轮胎使用
寿命。
[0010]本技术提供的悬挂系统,通过将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上的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设置为朝向车架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实现了通过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对车架同时提供前进方向和侧方的导向力,无需单独设置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上推力杆,简化了悬挂系统的结构。并且通过将位于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同一侧的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相同,使得车辆上下颠簸的过程中避免了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上的轮胎的磨损,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0011]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悬挂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上推力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上推力杆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侧;第二上推力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上推力杆分别设置于中轴线的两侧。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上推力杆和第二上推力杆的数量均可以设置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一上推力杆分别位于车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一车桥能够通过同时通过两个第一上推力杆将驱动力传递至车架的中轴线的两侧,从而保证了第一车桥与车架之间驱动力传递的均匀性,进而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相应地,两个第二上推力杆分别位于车架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二车桥能够通过同时通过两个第二上推力杆将驱动力传递至车架的中轴线的两侧,从而保证了第二车桥与车架之间驱动力传递的均匀性,进一步地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上推力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关节轴承,设置于第一杆体上;第一销轴,穿设于第一关节轴承上,且与第一车桥相连接;第二上推力杆包括:第二杆体;第二关节轴承,设置于第二杆体上;第二销轴,穿设于第一关节轴承上,且与第二车桥相连接。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上推力杆可以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关节轴承以及第一销轴,其中,第一关节轴承设置于第一杆体的一端,并且,将第一销轴穿设于第一关节轴承上,并与第一车桥相连接。通过将第一上推力杆与第一车桥之间通过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一销轴进行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推力杆与车桥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辆的最大载重。
[0016]相应地,第二上推力杆可以包括第二杆体、第二关节轴承以及第二销轴,其中,第二关节轴承设置于第二杆体的一端,并且,将第二销轴穿设于第二关节轴承上,并与第二车桥相连接。通过将第二上推力杆与第二车桥之间通过第二关节轴承和第二销轴进行连接,同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推力杆与车桥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辆的最大载重。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上推力杆还包括:第一润滑件,设置于第一杆体上,且与第一关节轴承相对设置;第二上推力杆还包括:第二润滑件,设置于第二杆体上,且与第二关节轴承相对设置。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上推力杆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润滑件,第一润滑件可以设置于第一杆体上,并且与第一关节轴承相连接,从而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润滑件对第一关节轴承进行自动润滑,保证第一关节轴承的润滑度,从而减少第一关节轴承的磨损,提高第一上推力杆的使用寿命。
[0019]相应地,第二上推力杆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润滑件,第二润滑件可以设置于第二杆体上,并且与第二关节轴承相连接,从而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润滑件对第二关节轴承进行自动润滑,保证第二关节轴承的润滑度,从而减少第一关节轴承的磨损,提高第二上推力杆的使用寿命。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悬挂系统还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的一端与第一车桥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相连接;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的一端与第二车桥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相连接。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车桥与车架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减震件,具体地,第一减震件的一端与第一车桥相连接,另一端与车架相连接。通过第一减震件的设置,可以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有效地通过第一减震件对车架与第一车桥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缓冲,避免车架和车桥发生损坏而造成事故,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0022]相应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系统,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第一上推力杆,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桥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侧方延伸;第二上推力杆,所述第二上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桥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上推力杆和所述第二上推力杆位于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上推力杆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推力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上推力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二上推力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上推力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中轴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推力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关节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第一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上,且与所述第一车桥相连接;所述第二上推力杆包括:第二杆体;第二关节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上;第二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上,且与所述第二车桥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推力杆还包括:第一润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森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