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35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该分离方法包括油橄榄植物甾醇制备、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知名的木本油料植物,属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油橄榄是橄榄油的主要原料。橄榄油由约98%以上的甘油三酯和1~2%的生物活性物质组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橄榄油的营养功能与橄榄油中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密切相关。橄榄油中最值得一提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生育酚、甾醇、角鲨烯和多酚类物质。其中,植物甾醇是橄榄油中不皂化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β

谷甾醇为主,此外还含有菜油甾醇、δ
‑5‑
燕麦甾醇、赤桐甾醇、δ
‑5‑
23

豆甾二烯醇等10余种其他甾醇。而其中一些甾醇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如赤桐甾醇,可增强细胞对胆汁酸盐的摄取,具有疏肝解郁的活性;还具有减弱UVB引起的细胞毒性,减弱环氧合酶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肿瘤坏死因子等促炎症蛋白的表达,通过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使人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等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但因甾醇同系物间结构相似,且多为同分异构体,分离困难,所以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均集中在检测方面如刘贵银等人在题目“精制橄榄油中甾醇的分离与测定”,《食品科技》,2018,43(06),pp193

198中建立了精制橄榄油中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欣欣等人在题目“油脂类药用辅料橄榄油中甾醇谱的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15,35(11),pp1924

1929中轴线从橄榄油中提取不皂化物,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不皂化物中分离并收集甾醇的馏分,然后对馏分进行衍生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个甾醇的组成及百分含量等。
[0003]因此,针对现有橄榄油不皂化物中赤桐甾醇分离技术研究较少,无成熟技术等,本专利技术人在总结现有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与分析总结,终于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
[0006][技术方案][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该分离方法的步骤如下:
[0009]A、油橄榄植物甾醇制备
[0010]以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酯化、酯交换、冷析、过滤与重结晶步骤处理,得到纯度以重量计95%以上油橄榄植物甾醇;
[0011]B、β

谷甾醇分离
[0012]把步骤A得到的植物甾醇添加到正丁醇

环己酮混合溶剂中,在温度70~80℃下搅
拌30~60min,趁热过滤,将收集滤液的温度降至30~35℃,并在这个温度下保持120~150min,过滤,得到含有β

谷甾醇富集物的滤饼,它接着按照同样方式重复处理1~3次,得到β

谷甾醇产品滤饼;这种滤饼减压干燥,β

谷甾醇纯度达到以重量计95%以上;
[0013]所得到的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合并滤液体积的1/6~1/5,再将其温度降至10~15℃,并在这个温度下保持120~150min,过滤,滤饼经干燥得到植物甾醇混合物X。
[0014]C、赤桐甾醇富集
[0015]步骤B得到的植物甾醇混合物X使用固定相I与流动相I按照体积比1:1混合的混合相I溶解,得到一种植物甾醇混合物X溶液,使用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纯化,其流出液采用UV检测器在波长210nm处检测,收集同一峰的流出液,脱除溶剂,分别得到植物甾醇混合物X1、植物甾醇混合物X2和植物甾醇混合物X3。
[0016]D、赤桐甾醇纯化
[0017]步骤C得到的植物甾醇混合物X2使用固定相II与流动相II按照体积比1:1混合的混合相II溶解,得到植物甾醇混合物X2溶液采用同样色谱分离纯化与处理,分别得到δ

5,23

豆甾二烯醇和赤桐甾醇浓缩物,它们分别在浓度为以体积计95%乙醇中重结晶,经过滤与烘干,得到纯度为以重量计90%以上δ

5,23

豆甾二烯醇与赤桐甾醇。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A中,所述的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的甾醇类物质含量是以重量计12~35%,其甾醇类物质的组成如下:以重量计
[0019][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B中,在正丁醇

环己酮混合溶剂中,以毫升计正丁醇与以毫升计环己酮的比是1:0.25~0.5;以克计植物甾醇与以毫升计正丁醇

环己酮混合溶剂的比是1:3~5。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B中,所述植物甾醇混合物X的组成如下:以重量计
[0022][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C中,固定相I与流动相I制备方法如下:
[0024]将以毫升计正己烷、以毫升计乙酸乙酯、以毫升计甲醇与以毫升计水的比是1:1.5:0.5:1,将它们装到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30min,上层溶液是固定相I,而下
层溶液是流动相I。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C中,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纯化条件如下:以流速2.0mL/min将固定相I填充到分离管路中,然后将主机转速调节至800~900rpm,在这个转速下平衡10min,再以流速1.0~1.2mL/min泵入流动相I。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C中,植物甾醇混合物X1是含有以重量计49~55%菜油甾醇与23~26%豆甾醇的富集物;植物甾醇混合物X2是含有以重量计35~41%δ

5,23

豆甾二烯醇与42~54%赤桐甾醇的富集物;植物甾醇混合物X3是含有以重量计52~61%β

谷甾醇、7~9%谷甾烷醇、12~14%δ
‑5‑
燕麦甾醇与20~23%δ

5,24

豆甾二烯醇的富集物。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D中,固定相II与流动相II制备方法如下:将以毫升计正己烷、以毫升计乙腈与以毫升计甲基叔丁基醚的比是1:1.4:0.6,将该混合溶剂装到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30min,上层溶液是固定相II,下层溶液是流动相II。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D中,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纯化条件如下:以流速2.0mL/min将固定相II填充到分离管路中,然后将主机转速调节至1000~1100rpm,在这个转速下平衡10min,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中分离赤桐甾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离方法的步骤如下:A、油橄榄植物甾醇制备以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经酯化、酯交换、冷析、过滤与重结晶步骤处理,得到纯度以重量计95%以上油橄榄植物甾醇;B、β

谷甾醇分离把步骤A得到的植物甾醇添加到正丁醇

环己酮混合溶剂中,在温度70~80℃下搅拌30~60min,趁热过滤,将收集滤液的温度降至30~35℃,并在这个温度下保持120~150min,过滤,得到含有β

谷甾醇富集物的滤饼,它接着按照同样方式重复处理1~3次,得到β

谷甾醇产品滤饼;这种滤饼减压干燥,β

谷甾醇纯度达到以重量计95%以上;所得到的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合并滤液体积的1/6~1/5,再将其温度降至10~15℃,并在这个温度下保持120~150min,过滤,滤饼经干燥得到植物甾醇混合物X;C、赤桐甾醇富集步骤B得到的植物甾醇混合物X使用固定相I与流动相I按照体积比1:1混合的混合相I溶解,得到一种植物甾醇混合物X溶液,使用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纯化,其流出液采用UV检测器在波长210nm处检测,收集同一峰的流出液,脱除溶剂,分别得到植物甾醇混合物X1、植物甾醇混合物X2和植物甾醇混合物X3;D、赤桐甾醇纯化步骤C得到的植物甾醇混合物X2使用固定相II与流动相II按照体积比1:1混合的混合相II溶解,得到植物甾醇混合物X2溶液采用同样色谱分离纯化与处理,分别得到δ

5,23

豆甾二烯醇和赤桐甾醇浓缩物,它们分别在浓度为以体积计95%乙醇中重结晶,经过滤与烘干,得到纯度为以重量计90%以上δ

5,23

豆甾二烯醇与赤桐甾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油橄榄果渣油脱臭馏出物的甾醇类物质含量是以重量计12~35%,其甾醇类物质的组成如下:以重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正丁醇

环己酮混合溶剂中,以毫升计正丁醇与以毫升计环己酮的比是1:0.25~0.5;以克计植物甾醇与以毫升计正丁醇

环己酮混合溶剂的比是1: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永洁郭建琦杨璐孟永宏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