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03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底阀,通过在海底阀上设置气接组件,气接组件包括交汇于一处并与阀头腔室相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海底阀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接口通过控制管路连接气压控制腔室,气压控制腔室通过控制管路、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向阀头腔室通入气体,以使阀头组件具有打开阀头腔室开口的趋势,第三接口通过检测管路连接压力检测设备,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阀头腔室的压力并通过压力值判断海底阀的开启状态。上述海底阀的结构设计,通过检测海底阀的打开时间,从而便于在油罐卸油的过程中对罐仓或卸油管道进行排空检测。空检测。空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阀


[0001]本技术涉及油罐车
,尤其涉及一种海底阀,用于油罐。

技术介绍

[0002]油罐车海底阀又称紧急关闭阀,安装于罐车储罐底部,阀门密封置于罐内,阀体上没有切烂的槽,遇到紧急情况如受强烈碰撞时,可以自动紧急处理,阀体将在法兰处断裂,使储罐和车底管路分离,成为独立密闭的罐体,从而防止柴汽油的液体泄漏,保证运输的安全性,是罐式车底部装卸的一个关键部件。适用于装运轻质燃油,柴油汽油等油品。海底阀应用于油罐车时,在非装卸时处于闭合状态,在卸油时处于开启状态。现有技术中的海底阀的阀头腔室通过快速接头、控制管路直接连接气压控制腔室,参考图1的结构示意图。
[0003]但是,油罐车在加油站的卸油过程中,普遍存在罐仓内的油品未卸干净的情况,增加了运输过程的损耗,直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未卸干净的前提下,再装油时因罐仓内余油存在会造成二次混油情况,在进入油库前需要再打开阀门拿桶接余油,对环保和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因此,需对油罐车的卸净状况进行检测,安装海底阀的油罐车需在海底阀处于开启状态下进行检测,因此,如何检测海底阀处于开启状态成为当前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底阀,用于油罐,包括海底阀本体、阀头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海底阀本体设有阀头腔室,所述阀头组件和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头腔室内,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阀头组件接触以使所述阀头组件具有封堵阀头腔室开口的趋势;还包括气接组件,所述气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交汇于一处并分别与所述阀头腔室相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海底阀本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阀头腔室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相通;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控制管路连接气压控制腔室,所述气压控制腔室通过所述控制管路和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阀头腔室通入气体,以使所述阀头组件具有打开阀头腔室开口的趋势;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检测管路连接压力检测设备,所述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阀头腔室的压力并将压力值反馈到管理设备从而判断海底阀的开启状态。
[0006]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海底阀本体螺纹连接,或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海底阀本体焊接。
[0007]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口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快速接头的外圆与所述第二接口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的外圆与所述第三接口螺纹连接。
[0009]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锁紧螺母和保护罩,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三接口的外圆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的第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检测管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保
护罩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保护罩的第二端与所述锁紧螺母的外圆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锁紧螺母远离所述第三接口的一端还设有抵接部,所述保护罩的第二端和所述抵接部相抵接。
[0012]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和所述保护罩的第二端的外径相等。
[0013]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保护罩的第一端设有铅封孔。
[0014]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铅封孔的数量不少于2个。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海底阀上设置气接组件,该气接组件包括交汇于一处并分别与阀头腔室相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海底阀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接口通过控制管路连接气压控制腔室,气压控制腔室通过控制管路、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向阀头腔室通入气体,以使阀头组件具有打开阀头腔室开口的趋势,第三接口通过检测管路连接压力检测设备,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阀头腔室的压力并通过压力值判断海底阀的开启状态。上述海底阀的结构设计,通过检测海底阀的打开时间,从而便于在油罐卸油的过程中对罐仓或卸油管道进行排空检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海底阀与气压控制腔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中海底阀与气压控制腔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海底阀本体;2、阀头腔室;3、气压控制腔室;4、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第三接口;7、控制管路;8、检测管路;9、第一快速接头;10、第二快速接头;11、锁紧螺母;12、保护罩;13、抵接部;14、铅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0]参考图1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底阀,用于油罐,包括海底阀本体1、阀头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海底阀本体1(未图示)设有阀头腔室2,所述阀头组件和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头腔室2内,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阀头组件接触以使所述阀头组件具有封堵阀头腔室2开口的趋势,所述海底阀本体1的结构在此不在赘述,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3823085U,名称为一种油罐的海底阀的专利。
[0021]本申请的海底阀还包括气接组件,所述气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口4、第二接口5和第三接口6,所述第一接口4、所述第二接口5和所述第三接口6交汇于一处并分别与所述阀头腔室2相通;所述第一接口4与所述海底阀本体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阀头腔室2与所述第二接口5和所述第三接口6相通;所述第二接口5通过控制管路7连接气压控制腔室3,所述气压控制腔室3通过所述控制管路7和所述第二接口5向所述阀头腔室2通入气体,以使所述阀头
组件具有打开阀头腔室2开口的趋势;所述第三接口6通过检测管路8连接压力检测设备,所述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阀头腔室2的压力并将压力值反馈到管理设备从而判断海底阀的开启状态。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4与所述海底阀本体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便于气接组件的拆卸,便于维修;或,所述第一接口4与所述海底阀本体1焊接,焊接连接,能使气接组件与海底阀本体1固定更牢固。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海底阀还包括第一快速接头9和第二快速接头10,所述第一快速接头9与所述第二接口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10与所述第三接口6固定连接。第一快速接头9在不使用外部工具的条件下即可将第二接口5快速连接到控制管路7上;第二快速接头10在不使用外部工具的条件下即可将第三接口6快速连接到检测管路8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快速接头9的外圆与所述第二接口5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快速接头10的外圆与所述第三接口6螺纹连接,该种结构设计便于第一快速接头9与第二接口5拆卸以及便于第二快速接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阀,用于油罐,包括海底阀本体、阀头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海底阀本体设有阀头腔室,所述阀头组件和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头腔室内,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阀头组件接触以使所述阀头组件具有封堵阀头腔室开口的趋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接组件,所述气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交汇于一处并分别与所述阀头腔室相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海底阀本体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阀头腔室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相通;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控制管路连接气压控制腔室,所述气压控制腔室通过所述控制管路和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阀头腔室通入气体,以使所述阀头组件具有打开阀头腔室开口的趋势;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检测管路连接压力检测设备,所述压力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所述阀头腔室的压力并将压力值反馈到管理设备从而判断海底阀的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海底阀本体螺纹连接,或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海底阀本体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快速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越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