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气预吸收,特别涉及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1、油库在装车时存在汽柴油混合装载情况,这就导致油气回收装置需要同时处理汽油和柴油装载时挥发的混合油气。柴油挥发出的油气虽然浓度极低,但其挥发油气组分含(c15-c18)烷烃,属于重烃碳氢化合物,活性炭对重烃碳氢化合物具有易吸附,难脱附的特点,长时间累积下,活性炭内吸附微孔逐渐被重烃碳氢化合物占据,吸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油气排放超标。因此,在油气回收之前,预脱分离重烃类碳氢化合物是解决油库汽柴油混合回收问题的重点。
2、在cn210699436u中介绍了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它的内部设有多个油气预吸收装置单元,可从下到上对油气进行反复吸收,且将油气优先进行分离,最大程度的进行吸收与吸附,为下一道工序减少了工作强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该吸收装置不便于对吸收的油气进行回收利用,需要对吸收的油气进行再处理,使用较为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包括对油气进行预吸收的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油气进入管,所述吸收塔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汽油供给管,所述汽油供给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油供给泵,所述吸收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填料架,所述填料架的内部放置有吸收填料,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设置有回流腔,所述回流腔的一端连通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一端固定
3、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吸收塔中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真空泵,所述真空管和油气进入管同轴分布,所述真空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护塞。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通过真空管在吸收塔的内部形成真空,利用真空通过油气进入管对油气进行吸收,在油气进入吸收塔后停止真空泵的运行,在吸收油气的过程中通过防护塞对真空管进行防护,避免油气进入真空管。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汽油供给管位于油气进入管的上方,所述汽油供给管的上方设置有和吸收塔固定安装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外径大于吸收塔的外径,所述汽油供给泵位于吸收塔的一侧。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盖对吸收塔的顶部进行密封,保证油气的导出和汽油供给的安全,汽油供给管通过汽油供给泵将汽油泵入吸收塔后汽油自上而下进行洒落
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盖的下方设置有油气导出弯管,所述油气导出弯管的进气端位于汽油供给管的上方,所述油气导出弯管和吸收塔固定安装。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油洒落的过程中,根据物理特性,汽柴油混装油气中重烃组分优先被循环汽油溶解吸收,未被吸收的油气沿油气导出弯管导入后续工序中的活性炭床进行吸附。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填料架位于油气进入管和汽油供给管之间,所述填料架的内部开设有放置吸收填料的填料槽。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料架对吸收填料进行盛放容纳,通过填料架将吸收填料固定在吸收塔的内部。
11、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回流腔和油气进入管之间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固定安装于吸收塔的内部。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块设置为半球体结构,且球体向上设置,回流腔对洒落下的汽油进行临时储存,便于大量的汽油进行回流,设置导流块对洒落下的汽油进行导向,便于汽油导流进入回流腔的内部。
13、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回收管固定安装于吸收塔的底部,所述汽油返回泵位于吸收塔的一侧。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油返回泵通过回收管将回流腔内部的汽油泵出导回汽油的储存位置,便于对汽油进行循环使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6、1、在吸收塔的内部设置对油气进行吸收的填料,且选用循环流动的汽油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内部和汽柴油混装油气进行逆流接触吸收,即混合气体油气从吸收塔的底部进入,和从吸收塔顶部喷淋而下的吸收剂在填料表面进行接触吸收,使汽油对汽柴油混装油气进行吸收并转换为液态油,沿吸收塔落下回流,进而能够有效的对油气进行吸收循环,无需单独对吸收的油气进行处理,可在吸收油气的过程中对完成对油气的回收,提高预吸收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17、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包括对油气进行预吸收的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油气进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汽油供给管(3),所述汽油供给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油供给泵(4),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填料架(5),所述填料架(5)的内部放置有吸收填料(6),所述吸收塔(1)的底部设置有回流腔(7),所述回流腔(7)的一端连通有回收管(8),所述回收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油返回泵(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中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真空管(10),所述真空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真空泵(11),所述真空管(10)和油气进入管(2)同轴分布,所述真空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护塞(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供给管(3)位于油气进入管(2)的上方,所述汽油供给管(3)的上方设置有和吸收塔(1)固定安装的密封盖(12),所述密封盖(12)的外径大于吸收塔(1)的外径,所述汽油供给泵(4)位于吸收塔(1)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2)的下方设置有油气导出弯管(13),所述油气导出弯管(13)的进气端位于汽油供给管(3)的上方,所述油气导出弯管(13)和吸收塔(1)固定安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架(5)位于油气进入管(2)和汽油供给管(3)之间,所述填料架(5)的内部开设有放置吸收填料(6)的填料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腔(7)和油气进入管(2)之间设置有导流块(14),所述导流块(14)固定安装于吸收塔(1)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8)固定安装于吸收塔(1)的底部,所述汽油返回泵(9)位于吸收塔(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包括对油气进行预吸收的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油气进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汽油供给管(3),所述汽油供给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油供给泵(4),所述吸收塔(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填料架(5),所述填料架(5)的内部放置有吸收填料(6),所述吸收塔(1)的底部设置有回流腔(7),所述回流腔(7)的一端连通有回收管(8),所述回收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汽油返回泵(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中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真空管(10),所述真空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真空泵(11),所述真空管(10)和油气进入管(2)同轴分布,所述真空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护塞(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供给管(3)位于油气进入管(2)的上方,所述汽油供给管(3)的上方设置有和吸收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向荣,左秋锋,周利民,袁伟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越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