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有全专利>正文

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80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其主要马达壳体内的转子一端与盖体间设置的离合体上与转子间另设有复数组的绝磁件,配合于离合体与相对盖体摩擦的表面上另设有阻磨件,以使离合体在转子脱磁的同时,可确实地与转子分离并通过弹性体的推移,而使离合体确实靠向相对盖体并以阻磨件相互摩擦形成刹车阻尼的效果,而达到立即刹车安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尤指其是于马达内部刹车的结构,通过绝磁件以及阻磨件的设置,以使马达内的离合体动作更为确实而方便,刹车效果更佳。
技术介绍
目前于马达内部直接进行刹车的结构是有诸多国内的业者开发出不同的结构,均有获准专利的处,其中,包括如台湾专利号第081207607号“内体式刹车马达结构改良”技术专利,其主要的结构是为一于马达内部,转子与马达盖的间设一离合片,离合片为一旋转体,中央有一转轴孔可穿转子转轴,旋转体于转轴孔处有一轴向槽孔,可嵌合转轴的卡鞘;离合片与转子间有一弹簧,其受弹簧的力可紧迫马达盖;当马达通电,转子周围产生磁场,转子开始旋转,离合片受磁场吸引,即压缩弹簧,离开马达盖,往转子靠合;当马达停止通电,磁场消失,转子因惯性而继续旋转,但离合片失去磁吸力,即受压缩弹簧弹伸的力,退回原位,紧迫马达盖,其间的摩擦力促使离合片以及转子停止转动,如此的结构实有以下的缺失,诸如1.吸磁后脱磁不易由于其离合片吸磁后,即与转子通磁吸合,而当时间稍久,其离合片极易有感磁无法脱离的缺失存生,如此,在转子不通电脱磁后,其离合片仍有吸附于转子上的情形,而致其离合片无法与盖体产生磨擦刹车的现象,故有改良的必要。2.离合片感磁磁化情形严重由于其离合片多半为生铁的材质,当与感磁的转子直接接触后,极易产生不必要的直接感磁的作用,而使离合片直接的感磁磁化,磁化过度的严重,而造成其离合片一与转子吸磁接触后,纵使转子脱磁后,其离合片仍以自身磁化的力量吸附于转子上,难以脱离,严重影响马达刹车的效果。3.刹车效果有限由于其离合片与盖体是以金属相互磨擦而产生的刹车力量,如此的方式,不但其刹车的力量是为硬材质磨擦甚为有限,且由于金属的硬磨擦效应,更易造成不必要的磨擦音响,形成不必要的刹车噪音,有其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可以使马达的刹车更为确实而方便,具有易于脱磁刹车的优点,并能降低摩擦时造成的声响,更加以有效的延长相关构件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包括有一马达壳体,壳体两端各设有盖体,壳体内设有转子;该转子的中心轴两端分别穿出两盖体中心;离合体是设于主盖体与转子间,且其离合体穿置于转子的中心轴上可水平移动,是成相互带动转动的形态;一弹性体是套于转子的中心轴上并顶于转子与离合体间;其中,于离合体与转子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以避免转子与离合体直接接触可能的绝磁件,其绝磁件是设于离合体与转子可能接触的表面上。在本技术的刹车马达结构改良中,所述的转子的中心轴上套设所述的离合体,转子相对于离合体的端面上设有顶止环,并于顶止环底的外缘处平面形成止挡部,而离合体相对设有凹陷的容置部,并于容置部的外缘设置顶缘部,以与转子表面的顶止环与止挡部相互顶持,并于其接触的各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的绝磁件。在本技术的刹车马达结构改良中,所述的绝磁件是分别成大扁环状的第一绝磁件以及小扁环状的第二绝磁件,分别贴设于转子的顶止环与止挡部的表面上,如此可使离合体的容置部与顶缘部靠向转子时,可分别为两绝磁件所顶持阻绝者,而不直接接触。一种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包括有一马达壳体,壳体两端各设有盖体,壳体内设有转子;该转子的中心轴两端分别穿出两盖体中心;离合体是设于主盖体与转子间,且其离合体穿置于转子的中心轴上可水平移动,是成相互带动转动的形态;一弹性体是套于转子的中心轴上并顶于转子与离合体间;另于离合体与主盖体接触的表面另设有阻磨件。在本技术的刹车马达结构改良中, 所述的阻磨件是耐磨性的材质结构。在本技术的刹车马达结构改良中,所述的离合体端面与主盖体相对设有阻磨部与导持部,而主盖体则相对设有磨擦部,以及于磨擦部中央深入的容轴部以分别供支撑转子中心轴的轴承置入,并配合离合体的导持部伸入配合。在本技术的刹车马达结构改良中,所述的转子中心轴与离合体间滑嵌的结构是于中心轴与离合体穿置处相对设有多角形的滑嵌部。在本技术的刹车马达结构改良中,所述的滑嵌部设成圆柱表面剖平面的形态。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是于转子与离合体间另设有绝磁件,而于盖体与离合体间另设有阻磨件,使转子与离合体间吸磁但不直接接触感磁,且有绝磁的作用,以达到减少离合体感磁易于脱磁刹车的效果,且配合易于离合体与盖体的阻磨件,以降低摩擦时造成的声响,更加以有效的延长相关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系统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吸磁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脱磁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离合体与转子中心轴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后,但是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是供说明之用,并非为专利申请上的唯一限制。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构件是包括一马达壳体10,壳体10两端各设有一主盖体11以及一副盖体12,壳体10内设有一转子20;该转子20的中心轴200两端分别穿出两盖体11、12中心;一离合体30是设于主盖体11与转子20间,且其离合体30穿置于转子20的中心轴200上可水平移动,但是成相互带动转动的形态;一弹性体21是套于转子20的中心轴200上并顶于转子20与离合体30间;另于转子20的中心轴200上另套设有一离合体30,转子20相对于离合体30的端面上设有凸起环状的顶止环22,并于顶止环22底的外缘处平面形成一止挡部23,而离合体30相对设有凹陷的容置部31,并于容置部31的外缘设置顶缘部32,以与转子20表面的顶止环22与止挡部23相互顶持; 而离合体30的另端面与主盖体11相对设有斜锥面形态的阻磨部33与圆凸盘状的导持部34,而主盖体11则相对设有斜锥凹陷的磨擦部110,以及于磨擦部110中央深入的容轴部111以分别供一支撑转子20中心轴200的轴承置入,并配合离合体30的导持部34伸入配合。其中,于离合体30与转子20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的绝磁件40,其绝磁件40是设于离合体30与转子20可能接触的表面上,以避免转子20与离合体30直接接触的可能。另于离合体30与主盖体11接触的表面另设有阻磨件50,其中,阻磨件50是耐磨性的材质,其可为非金属材质的结构,藉以使离合体30与主盖体11磨擦时损伤最小。前述的绝磁件40是分别成一大扁环状的第一绝磁件41以及小扁环状的第二绝磁件42,分别贴设于转子20的顶止环22与止挡部23的表面上,如此可使离合体30的容置部31与顶缘部32靠向转子20时,可分别为两绝磁件41、42所顶持阻绝,而不直接接触,如图3所示。而于离合体30的阻磨部33上另贴设有一环锥片状的阻磨件50,使其阻磨件50介于离合体30阻磨部33与主盖体11的磨擦部110间,以使离合体30与主盖体11产生摩擦刹车时,更为确实而可保持离合体30与主盖体11间结构的完整,而可避免磨损,如图3所示。另其中,转子20中心轴200与离合体30间滑嵌的结构形态,可如图1-图4所示,其中心轴200上设有多角形的滑嵌部201以供离合体30中心孔设成相同的形状;另可如图5所示,其滑嵌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马达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马达壳体,壳体两端各设有盖体,壳体内设有转子;该转子的中心轴两端分别穿出两盖体中心;离合体是设于主盖体与转子间,且其离合体穿置于转子的中心轴上可水平移动,是成相互带动转动的形态;一弹性体是套于转子的中心轴上并顶于转子与离合体间;其中,于离合体与转子的接触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以避免转子与离合体直接接触可能的绝磁件,其绝磁件是设于离合体与转子可能接触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有全
申请(专利权)人:叶有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