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47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与定子相连的转动轴、套设于转动轴上并可在转动轴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和盖接于定子上的外壳,其中,转子设有磁环,该磁环由N、S极交替形成,任意N极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磁环中心形成的两直线的规定角度为60°,定子设有四个线圈,单个线圈的两端到转动轴的轴线形成的两直线的设定角度亦为60°,每个线圈设有通过转动轴中心的中心线,任意线圈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圈最近的线圈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以上结构的无刷电机驱动力矩大、转矩脉动低、启动时间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刷电枳i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几,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电才几。
技术介绍
随着永磁新材料、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 发展,无刷电机得到长足的发展。无刷电机利用电子换向代替传统的机 械换向,其凭借性能可靠、永无磨损、故障率低,体积小,效率高等优 点,已经由最初的军事领域,逐渐向航空航天、医疗、信息、家电以及 工业自动化领域迅速发展。请参图i所示,相关技术的无刷电机ioo,其包括定子r、转子2'、 连接定子r和转子2'的转动轴3,、固定于定子r上并相对于转动轴3, 对称布置的以串耳关方式连"l妻的两线圏12,。其中,两线圈12,于定子r平面上相隔180° (未标示)配置,单个线圏12,的两端到转动轴3'的轴 线形成的两直线(未图示)的设定角度为60° (未标示)。转子2'设有 磁环22',所述磁环22,由三个N极和三个S极组成,且N、 S极交替布 置,任意N极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磁环22,的中心形成的两直线Ll'、 L2'的设定角度为60°。然而,相关技术的无刷电机100,驱动力矩小、转矩脉动大、启动时 间慢。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无刷电机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力矩大、转矩脉动低、启动时 间短的无刷电才几。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与 定子相连的转动轴、套i殳于转动轴上并可在转动轴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 转子和盖接于定子上的外壳,其中,转子设有磁环,该磁环由N、 S极 交替形成,任意N才及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兹环中心形成的两直线的头见 定角度为60。,定子设有四个线圈,单个线圏的两端到转动轴的轴线形 成的两直线的设定角度亦为60°,每个线圈设有通过转动轴中心的中心线,任意线圏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圏最近的线圏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无刷电机在增加了线圈的数量同 时,并使任意线圈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圈最近的线圈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这样可以使无刷电机获得较大的驱动力矩、降低转矩脉动和缩短启动时间。附图说明图l为相关技术无刷电机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无刷电机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无刷电机线圏以第 一种方式组装时定子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无刷电机线圈以第二种方式组装时定子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只十本技术无刷电4几100作详细i兑明。 如图2-图4所示,本技术的无刷电机IOO,其包括定子l、与定转的转子2和盖接于定子1上的外壳4。转子2设有托盘21、分别置于托盘21上的》兹环22和重物23。于托盘 21中心提供有便于转动轴3穿过的通孔24,该通孔24内安装有轴承25。 转子2的磁环22由N、 S极交替形成,任意N极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磁环22 的中心形成的两直线L1、 L2的规定角度为60。。本技术的磁环22设 有三个N极和三个S极。外壳4为一空心圆柱体,其包括圆形底面41和自底面41延伸的侧壁 42,所述底面41和侧壁42共同形成有收容转子2的收容空间(未标示)。 于底面41的中部设有用于铆接转动轴3的铆接部411 。转动轴3为一短圆柱体,其设有轴线(未标示),由导电材料构成。定子1设有底板10和安装到底板10上的安装部11,安装部ll上设有 四个线圏12和若干电子元件14,所述四个线圏12分别为第一线圏121、 第二线圈122、第三线圏123和第四线圏124。所述每个线圏12设有通过 转动轴3的轴线的中心线(未标示),任意线圏12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圈12最近的线圈1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具体地为第一线圈121的中心 线A到第二线圈122的中心线B的夹角为60°;第二线圏122的中心线B到 第一线圈121的中心线A或第三线圏123的中心线C的夹角为60。;第三线 圈123的中心线C到第二线圏122的中心线B或第四线圏124的中心线D的 夹角为60。;第四线圏124的中心线D到第三线圏123的中心线C的夹角亦 为60°。单个线圏12的两端(未标示)到转动轴3的轴线形成的两直线L3、 L4的设定角度亦为60。。本技术的第一种组装方式首先将四个线圈12通过并联的方式彼此连接至定子1的安装部11 上,再将转动轴3铆接到外壳4上,然后将转子2穿过转动轴3安装到外壳 4上,最后将定子1的底板10和安装部11结合并将外壳3朝向安装部11安 装到定子1上。本技术的第二种组装方式首先将四个线圏12通缘串联的方式彼此连接至定子1的安装部11 上,再将转动轴3铆接到外壳4上,然后将转子2穿过转动轴3安装到外壳 4上,最后将定子1的底板10和安装部11结合并将外壳3朝向安装部11安 装到定子1上。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无刷电机100在增加了线圏12的数 量,并使任意线圏12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圏12最近的线圏12的中心线的夹和缩4豆启动时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 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 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与定子相连的转动轴、套设于转动轴上并可在转动轴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和盖接于定子上的外壳,其中,转子设有磁环,该磁环由N、S极交替形成,任意N极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磁环中心形成的两直线的规定角度为60°,定子设有线圈,单个线圈的两端到转动轴的轴线形成的两直线的设定角度亦为6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设有四个线圈,每个线圈设有通过转动轴中心的中心线,任意线圈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圈最近的线圈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线圈分别 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线圏,所述第一线圈的中心线到第二线圈的 中心线的夹角为60。;第二线圏的中心线到第 一线圏的中心线或第三线 圈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第三线圏的中心线到第二线圏的中心线或第 四线圏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第四线圏的中心线到第三线圈的中心线 的夹角亦为60。。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设有托盘、 磁环置于该托盘上。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线圈可以 通过并联的方式^皮此连接。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线圏可以 通过串联的方式4皮此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与定子相连的转动轴、套设于转动轴上并可在转动轴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和盖接于定子上的外壳,其中,转子设有磁环,该磁环由N、S极交替形成,任意N极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磁环中心形成的两直线的规定角度为60°,定子设有四个线圈,单个线圈的两端到转动轴的轴线形成的两直线的设定角度亦为60°,每个线圈设有通过转动轴中心的中心线,任意线圈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圈最近的线圈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以上结构的无刷电机驱动力矩大、转矩脉动低、启动时间短。文档编号H02K3/12GK201226461SQ200820095300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谭志勇 申请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与定子相连的转动轴、套设于转动轴上并可在转动轴上相对于定子旋转的转子和盖接于定子上的外壳,其中,转子设有磁环,该磁环由N、S极交替形成,任意N极或S极的两端分别到磁环中心形成的两直线的规定角度为60°,定子设有线圈,单个线圈的两端到转动轴的轴线形成的两直线的设定角度亦为6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设有四个线圈,每个线圈设有通过转动轴中心的中心线,任意线圈的中心线到与该线圈最近的线圈的中心线的夹角为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