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明振专利>正文

提供让电动车自体产生、储存、供应能源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503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供让电动车自体产生、储存、供应能源的系统,主要由强力磁铁所构成的转子及定子,以及轴承、轴、联结机构、控制臂/器、电子自动控制元组件、导线、电路、发电机、蓄电装置等所组成。通过固设于联结机构体上适当位置的转子与定子间同极磁性相斥的作用获得机械能,再将此所获得的机械能经由贯穿的轴传递直接驱动发电机以获取电能;或经由齿轮或皮带传动等方式的转换机制驱动发电机以获取电能;亦可装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装置于电动车,利用所获得的电能直接驱动电动车的驱动马达;或将此获得的电能储存于该电动车的蓄电设备以进一步利用,完整地构成一种可以让电动车自体发电、充电及供电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供让电动车自体产生、储存、供应能源的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将以永久磁铁(permanent magnet)所制成的特殊转子(rotator)装设于一与亦为高强力磁 铁所制成的定子(stator)及其它相关必要元组件共构而成的系统联结机构上,通过系统 联结机构上的电子自动控制元组件所形成的控制机制,将定子以逐渐接近转子的方式 启动转子作旋转运动——由于定子与转子相对应的磁极被设定为同一极性,依据经典 物理学同极相斥的原理,定子将可推动由轴承承托的转子,以形成一绕轴旋转运动, 由于转子周缘为较重的磁铁所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兼有飞轮(flywheel)的惯量作 用,在通过轮架、幅板/条传递到轴时,可以增强其旋转效应,并因此可获得高效率的 机械能,再将此获得的机械能经由轴传递,直接驱动发电机以获取电能;或经由齿轮 或皮带传动等转换机制驱动发电机以获取电能;亦可装设采用本专利技术系统装置的电动 车,利用该获得的电能驱动电动车的驱动马达;或将该所获取的电能储存于该电动车 的蓄电设备达成所谓的充电机制,以进一步供应该电动车所需的电力。
技术介绍
人类自从发现电能以来,电能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在物质文明的层面上,造 就了惊人进步。由于人类对电能的极度依赖与大量的需求,人类不断地从事各种能源 的开发,以求获取转换为电能。在人类的大规模开发与破坏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正逐步悄悄地产生各种反应;诸如温室效应、圣婴现象、各种污染、绿地沙漠化、酸 雨、物种灭绝等等,几乎都是由于追求物欲的工业化结果。而无限扩张的物欲与深度 工业化的代价,就是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以及人类可能的自我灭绝。人类依赖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由最早期利用燃烧木材、煤炭,再到石油、天然气 以及风能、水力、潮汐、地热等至迄今的原子能、太阳能等方式取得电能,除太阳能 等少数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方式外,大部份能源所提供的转换电能机制,均不外乎仅在 于提供机械能而已,即使是争议最大的原子能亦然。为了获取驱动发电机的机械能, 人类如同前述地耗费了形形色色的天然资源,虽然取得了生活上的便利与舒适,但却也同时必需付出相对的代价。上述电能获得的方法即为目前人类所习用,在电动车方面,虽然其发展史比内燃 机引擎汽车更早大约半个世纪一在1834年由苏格兰专利技术家达温波持(T. Davenport) 建造人类第一部机动车辆——采用不可充电的玻璃封装电池驱动的电动车;到1859 法国的普南特(G.plante)专利技术可充电的铅蓄电池,才为后来电动车的发展奠下基础。虽 然电动车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曾经引领风骚,盛极一时,但因为当时城乡道路状况及电力供应等等条件的限制,使得电动车的发展遭到重大挫折,而内燃机引擎汽 车随后彻底取而代之,足足称霸一个世纪迄今;但由于内燃机引擎汽车带来严重的空 气污染以及在能源逐渐短缺等等的压力下,人类才重新投入电动车的研发;在当今, 电动车更因为电子电机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被注入更完备的性能与活力;日本本田汽 车公司(Honda)曾建造一部Civic电动车,以四天的时间横越美洲大陆,可见其性能与 内燃机引擎汽车相较,己毫不逊色。然而,电动车辆截至目前为止,仍因续航力及充电技术未能突破而遭遇瓶颈。目 前电动车所采用的各种二次电池,在放完电能后重新充电的时间均甚为费时,而且充 电站仍不普遍。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 G.M.)所研发的EV1电动车为例;EV1以32 具铅酸电池作为电源,最大速度可达80英里/h, 一次充电大约可行驶90英里。但问 题是,即使是在最先进的美国,电动车的充电站仍是少之又少,更何况充电一次至少 需耗时数十分钟,这对用惯了内燃机引擎汽车,能在几分钟内加满油箱,又能再自由 自在,四处持续行驶2 400英里的一般驾驶人来说,不啻是种莫大的不便。因此,在 充电技术突破瓶颈以及充电站全面普及之前,甚至是在负责制定电动车标准的国际组 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尚未完整制定出统一的机械、 电气标准、性能指针、物理尺寸、专用术语、定义、能量测定方法等等之前,各大车 厂只能独立摸索,亦连带影响各种统一标准设施的建立,在此情况下,未来几年电动 车的普遍性,势必仍为人们所质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减少油源或其它天然资源的开采或停止核能电厂及其它不利地 球生态的电厂的兴建与运转,以降低污染,并进一步保护地球生态及环境,使万物和 人类得以永续共存共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稳定地发电、充电、供电,提供人们可以拥有独立自主,且无 需长期负担的全新且经济的模式使用电动车及其它电用具,以沐浴在全新电的世界, 尽情享受电力及电子设备与科技成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不受昼夜、天候、地域及其它自然条件的限制或人为破坏、疏 失,降低传统各种发电、输配电、供电等设施受风雪、地震、沙尘暴,甚至是战争、 恐怖攻击等破坏机率,持续产出无污染的机械能及电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以独立自主、低成本及高效率的方法及设备,提供电动车可以随时 随地自体发电、充电、供电,以彻底解决目前电动车辆需停车及需在特定充电地点及 条件限制下补充电力的瓶颈,进而使电动车成为一座行动供电站,可以随时随处提供 电力给其它设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使独立电用具得以不受电力网络布署的限制而得以随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摆脱大规模的中央供电网络系统的束缚而以小规模独立自主的 型态,获取源源不绝的电能,以进一步瓦解敌人打击我方大型中央电厂、瘫痪交通、 经济、国防、民生等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减少输配电网络密度,进而节省电缆电线支架、埋设工程及材 料、建构、维护的成本,并降低电线走火及其它电力灾害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自由拆卸移动并重行组合,或自由移转处所,以提供户外活动、 旅游或工地、战地、集会等特殊目的的临时性电源。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协助偏远地区的交通、经济、医疗、民生等加速开发及提供海水淡化,或热能供应的能源。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以减少人类因开发电厂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进而保留大自然 风貌,与万物共存共荣。本专利技术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让电动车或其它装置自体产生、储存、 供应能源的系统,可以因机构简化,节省电动车传动及电机等机件设施所占的空间, 以进一步提供电动车装设纵向气流通道,达到增加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供让电动车自体产生、储存、供应能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利用高性能磁铁做成相同磁极并布设于相对应位置的转子及定子,并与轴、轴承、联结机构、控制系统及发电机等共构而成;通过控制系统操作系统联结机构,令定子或转子依实际需要做逐步性接近或套入,从而产生相斥力,以形成旋转运动获取机械能,进而利用机械能驱动发电机以产生电能,使该电能得输出以供使用,或通过蓄电设备加以储存再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明振
申请(专利权)人:廖明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