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硅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75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硅芯组件,涉及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在确保管状硅芯与电极连接的同时,避免因连接不牢固而导致倒炉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管状硅芯组件,该组件包括:石墨底座、管状硅芯和横硅板;所述石墨底座的下端形成有轴向盲孔,用于套接还原炉底盘电极,所述石墨底座的上端轴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状硅芯的下端同轴连接于石墨管件,所述石墨管件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匹配,所述管状硅芯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凸台;所述横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用于套接所述凸台。用于套接所述凸台。用于套接所述凸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硅芯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多晶硅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管状硅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多晶硅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大。在生产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中,目前改良西门子法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在生产多晶硅时,多数是利用还原炉进行多晶硅的还原生产,即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硅芯的表面沉积多晶硅。
[0003]在进行多晶硅还原反应时,将硅芯插在石墨件上,石墨件安装在导电电极上;在还原炉内用硅芯搭接成若干“Π”字形结构的闭合回路,即进行“搭桥”,安装完成后,按照工艺程序进行置换、击穿、进料并进而发生气相沉积反应,反应产生的晶粒沉积在硅芯上,经过一定时间生长后形成多晶硅棒。
[0004]现有技术在搭接硅芯组件时,通常使用的硅芯为直径12mm左右的实心圆硅芯或用硅锭经线切割形成的15X15mm的方硅芯,在还原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硅不断沉积在硅芯表面,硅芯的表面积会越来越大,反应气体分子对沉积面(硅芯表面)的碰撞机会和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当单位面积的沉积速率不变时,表面积愈大则沉积的多晶硅量也愈多。因此在搭接硅芯组件时,所使用硅芯的直径越大,多晶硅的生长效率也越高。相对而言,使用大硅芯不仅可以提高多晶硅还原时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0005]现有技术中大直径的实心硅芯固然可以提高还原过程的生产率,但大直径实心硅芯有以下缺点:
[0006](1)硅芯的直径越大,其拉制也越发困难,并且在炉内一次拉制的根数也受到限制;
[0007](2)采用大直径的实心硅芯所用硅料成倍增加,相应成本也大大增加;
[0008](3)另外还存在搭接后击穿难度大的问题。
[0009](4)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国内外均有采取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的管状硅芯替代传统的细棒,从而提高产量,但是这种管状硅芯虽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但由于管状硅芯与电极连接不牢固会导致倒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硅芯组件,主要目的是在确保管状硅芯与电极连接的同时,避免因连接不牢固而导致倒炉现象的发生。
[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硅芯组件,该组件包括:石墨底座、管状硅芯和横硅板;
[0013]所述石墨底座的下端形成有轴向盲孔,用于套接还原炉底盘电极,所述石墨底座的上端轴侧设有外螺纹;
[0014]所述管状硅芯的下端同轴连接于石墨管件,所述石墨管件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
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匹配,所述管状硅芯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凸台;
[0015]所述横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用于套接所述凸台。
[0016]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7]可选的,所述凸台的中心设有第一排气孔。
[0018]可选的,所述石墨底座的轴侧设有径向排气孔。
[0019]可选的,所述石墨底座的上端设有第二排气孔。
[0020]可选的,所述凸台为锥形台,所述安装孔为锥形孔。
[0021]可选的,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安装孔的深度,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安装孔以上的部分设有径向环槽,用于嵌套卡簧。
[002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3]当使用本硅芯组件时,操作人员先将两个石墨底座下端的轴向盲孔对应套接于还原炉底盘电极,再将两个管状硅芯下端的石墨管件分别螺纹连接至石墨底座,然后将横硅板两端的安装孔分别对应套接至凸台。
[0024]通过上述方式,两个管状硅芯和横硅板形成一个“Π”形电流通路。其中,在将横硅板的安装孔套接于管状硅芯上端的凸台之前,旋动管状硅芯,使两根管状硅芯上端的凸台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使横硅板和管状硅芯之间没有安装应力。
[0025]使用本管状硅芯组件,管状硅芯和石墨底座通过螺纹连接,相对牢固,为放置横硅板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而横硅板还通过两端的安装孔套接凸台,避免横硅板脱离管状硅芯的上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倒棒现象。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硅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横硅板的俯视图;
[0028]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石墨底座1、管状硅芯2、横硅板3、轴向盲孔4、石墨管件5、凸台6、安装孔7、第一排气孔8、径向排气孔9、第二排气孔10、径向环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状硅芯2组件,其包括:石墨底座1、管状硅芯2和横硅板3;
[0033]所述石墨底座1的下端形成有轴向盲孔4,用于套接还原炉底盘电极,所述石墨底座1的上端轴侧设有外螺纹;
[0034]所述管状硅芯2的下端同轴连接于石墨管件5,所述石墨管件5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匹配,所述管状硅芯2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凸台6;
[0035]所述横硅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7,用于套接所述凸台6。
[0036]管状硅芯2组件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7]当使用本硅芯组件时,操作人员先将两个石墨底座1下端的轴向盲孔4对应套接于还原炉底盘电极,再将两个管状硅芯2下端的石墨管件5分别螺纹连接至石墨底座1,然后将横硅板3两端的安装孔7分别对应套接至凸台6。
[0038]通过上述方式,两个管状硅芯2和横硅板3形成一个“Π”形电流通路。其中,在将横硅板3的安装孔7套接于管状硅芯2上端的凸台6之前,旋动管状硅芯2,使两根管状硅芯2上端的凸台6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使横硅板3和管状硅芯2之间没有安装应力。
[0039]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使用本管状硅芯2组件,管状硅芯2和石墨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相对牢固,为放置横硅板3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而横硅板3还通过两端的安装孔7套接凸台6,避免横硅板3脱离管状硅芯2的上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倒炉现象。
[0040]具体的,轴向盲孔4的内轮廓呈锥台形,以匹配还原炉底盘电极的轮廓。
[0041]具体的,管状硅芯2的下端同轴焊接于石墨管件5,石墨管件5和石墨底座1相互旋合,用于降低和石墨底座1的接触电阻。
[0042]具体的,通过控制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旋入的深度,从而控制管状硅芯2的高度,从而使两个管状硅芯2上端的凸台6处于相同高度位置,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硅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底座,所述石墨底座的下端形成有轴向盲孔,用于套接还原炉底盘电极,所述石墨底座的上端轴侧设有外螺纹;管状硅芯,所述管状硅芯的下端同轴连接于石墨管件,所述石墨管件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匹配,所述管状硅芯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凸台;横硅板,所述横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用于套接所述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硅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中心设有第一排气孔。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仁苏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