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99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其中的模具包括:相适配的前模板和后模板;其中,在后模板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定位针,在前模板内设置有与定位针位置对应的避让孔;在开模状态下,定位针自后模板内伸出,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定位针上;在合模状态下,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定位针插入避让孔内;在注塑状态下,定位针从前模板内移出,通过前模板和后模板配合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形成注塑件。利用上述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卧式机台灵活地实现对热塑性材料的高质量成型加工。台灵活地实现对热塑性材料的高质量成型加工。台灵活地实现对热塑性材料的高质量成型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注塑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热塑性碳纤维等类似材料的成型过程中,业内普遍采用的是立式机成型方案,板材自身的重力方向和机台开合模方向重合,模具上无需特殊定位设计。
[0003]但是,采用立式机存在设备资源的局限性,即仅能在立式机上实现对热塑性碳纤维等材料的成型方案,工艺窗口较小。而对于不具备立式机机台而仅具备卧式机机台的工厂而言,若需要完成此类材料的成型作业,需要单独采购设备,导致在生产成本、项目交期等方面很难满足客户要求。
[0004]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成型工艺能够通过立式或卧式机台,灵活地实现对热塑性材料的高质量成型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以解决现有注塑对立式机要求的局限性以及包边注塑质量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包括:相适配的前模板和后模板;其中,在后模板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定位针,在前模板内设置有与定位针位置对应的避让孔;在开模状态下,定位针自后模板内伸出,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定位针上;在合模状态下,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定位针插入避让孔内;在注塑状态下,定位针从前模板内移出,通过前模板和后模板配合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形成注塑件。
[0007]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定位针设置有至少两根。
[0008]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定位针的长度大于后模板的厚度。
[0009]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后模板上设置有与定位针连接的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用于带动定位针在后模板内运动。
[0010]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待注塑热塑性件的重力方向与前模板和后模板的开模方向相垂直。
[0011]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设置有定位孔;待注塑热塑性件通过定位孔悬挂在定位针上。
[0012]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合模状态下,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前模板和后模板配合形成的注塑腔体内;注塑腔体用于形成包裹待注塑热塑性件的至少一侧的注塑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塑性体注塑方法,利用上热塑性体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方法包括:将待注塑热塑性件悬挂在自后模板伸出的定位针上;控制前模板和后模板合模,待注塑热塑性件夹持在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控制定位针自后模板内退出;基于前模板和后模板形成的注塑腔体,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形成注塑件;待注塑件冷却成型后,
控制前模板和后模板打开,并取出热塑性件和注塑件形成的产品。
[0014]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将待注塑热塑性件悬挂在定位针之前,还包括:基于数控技术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设置定位孔;基于外部加热设备将设置有定位孔的待注塑热塑性件加热至软化状态。
[0015]此外,可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对产品的多胶区域进行打磨去除;对打磨后的产品进行喷漆处理。
[0016]利用上述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在后模板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定位针,在前模板内设置有与定位针位置对应的避让孔,在开模状态下,定位针自后模板内伸出,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定位针上,在合模状态下,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定位针插入避让孔内,在注塑状态下,定位针从前模板内移出,通过前模板和后模板配合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形成注塑件,该结构能够通过卧式机台完成对热塑性件的注塑作业,且由于注塑件的胶体会部分注塑至热塑性件的内部,能够起到机械抓胶作用,以及增强热塑性件与塑胶之间的粘接力。
[0017]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的分模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待注塑热塑性件的悬挂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的合模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位针移出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注塑件形成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产品脱模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产品打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7]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模板1、避让孔11、热塑性件2、定位孔21、后模板3、定位针4、连接块5、驱动气缸6、注塑腔体7、注塑件81、注塑件82。
[0028]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为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2]图1至图8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在不同状态下的示意结构。
[0033]如图1至图8共同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包括相适配的前模板1和后模板3;其中,在后模板3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定位针4,在前模板1内设置有与定位针4位置对应的避让孔11;在开模状态下(如图1所示),定位针4自后模板3内伸出,待注塑热塑性件(简称热塑性件,下同)限位在定位针4上(如图2所示);在合模状态下(如图3所示),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前模板1和后模板3之间,定位针4插入避让孔11内;在注塑状态下,定位针4从前模板1内移出(如图4所示),通过前模板1和后模板3配合在待注塑热塑性件上形成注塑件8(如图5所示),然后通过再次开模将产品(包括热塑性件及注塑其上的注塑件,下同)取出(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定位针4的结构可实现卧式机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配的前模板和后模板;其中,在所述后模板内设置有可移动的定位针,在所述前模板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针位置对应的避让孔;在开模状态下,所述定位针自所述后模板内伸出,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所述定位针上;在合模状态下,所述待注塑热塑性件限位在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所述定位针插入所述避让孔内;在注塑状态下,所述定位针从所述前模板内移出,通过所述前模板和所述后模板配合在所述待注塑热塑性件上形成注塑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针设置有至少两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针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模板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针连接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定位针在所述后模板内运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注塑热塑性件的重力方向与所述前模板和所述后模板的开模方向相垂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注塑热塑性件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待注塑热塑性件通过所述定位孔悬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