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启三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马达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999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马达轴承座,它由轴承座带线圈矽钢片马达轴和上、下盖的中心孔相配合组成。它将轴承座制成带凹槽的凸鼓形式或外形中间带齿的圆筒形与上、下盖中心孔内的凸筋匹配,它可用手压入固定,成为啮合配合。并可自动调节轴承座中心与马达轴心线相一致,来减少间隙,减少震动和噪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寿命,减少抱轴烧轴缺陷。(*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马达轴承座,它属于电机领域,涉及马达轴的固定结构。现有小型马达一般均由上盖、上轴承座、带线圈矽纲片马达轴、下轴承座和下盖构成,将制有带台阶圆筒状轴承座用过盈配合压配方式压入上盖和下盖的中心孔内,将带线圈矽纲片的马达轴以间隙配合装入上、下盖上的轴承座孔内,成为小型马达。但是由于马达工作转数较高,而制造中两端的轴承孔又不容易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因而必须以提高制造精度和留出配合间隙来解决这个问题。而间隙易引起轴的晃动和锈蚀,而提高制造精度会带来成本的提高的不足之处,并且晃动还可引起磁力,而会产生轴与轴承座卡死,抱轴等现象,因而设计者将直筒形的轴承座改为外径隆起的凸鼓形形状,并在轴承座内侧加垫油棉圈和蝶形弹簧垫圈,来卡挡和调节马达轴的中心位置。但该结构当马达工作较长时间时,会引起发热使蝶形弹簧垫圈失去弹性而造成耗电和产生噪音现象,甚至出现受磁力作用丧失原有功能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马达轴承座固定结构,轴承座可用手压入上、下盖上的中心孔内,它可自动调节对准中心来克服不能对准中心和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它由上盖、上轴承座、带线圈矽纲片马达轴、下轴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马达轴承座,它包括上盖、带线圈矽钢片马达轴、下盖构成,其特征是:上盖和下盖中心孔(5)内装一个过渡配合可用手压入孔内的凸鼓形,并在整个外表面上均匀制有向内凹入沟槽(7)的轴承座(2),上盖和下盖中心孔(5)的内表面,则制有与轴承相匹配的隆起凸筋(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三
申请(专利权)人:张启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