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54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不增加发电机宽度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对发电机有效冷却的通风结构。其包括在发电机的下部的下进风通道、下出风通道,在发电机的一侧有与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由于在发电机的一侧增加了侧进出风通道,通风面积得到了加大,比原来大了一倍,发电机机座内部风量分配也变的比较均匀,发电机线圈沿经向冷却均匀,从而提高了发电机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的通风结构,尤其是大型发电机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大型发电机,为了解决通风问题一般在下部设置下进风通道、下出风通道,以对机组进行冷却。对于大型发电机,如350MW发电机,通风量非 常大,仅采用下部进出风的话,发电机宽度将非常宽,大大超过运输尺寸和 重量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发电机宽度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对发电机 有效冷却的通风结构。该发电机通风结构,包括在发电机的下部的下进风通道、下出风通道, 在发电机的一侧有与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 出风通道。由于在发电机的一侧增加了侧进出风通道,通风面积得到了加大, 比原来大了一倍,发电机机座内部风量分配也变的比较均匀,发电机线圈沿 经向冷却均匀,从而提高了发电机的安全性。最好在发电机的两侧各有与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 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采用两侧面均有侧进出风通道的通风结构,通风面积 得到了加大,比原来大了三倍,这样发电机端部风速从原来20m/s降低到 7-8m/s,发电机机座内部风量分配也变的比较均匀,发电机线圈沿经向冷却 均匀,从而提高了发电机的安全性。总风量也有较大增加。所述侧进风或侧出风通道由设置在发电机侧部上方的侧风罩、发电机侧部基础上的通风孔、发电机侧部上方的通风罩构成。最好侧风罩内壁设置隔 音材料。大型发电机噪音较大,通常会配隔音罩壳。在本技术的侧风罩 内加隔音材料起到隔音罩效果,并且不增加成本。并且由于侧风罩可拆卸, 发电机检査维修也将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发电机通风结构,在发电机前后两端的下部各有一个下进风 通道l,在发电机的中间下方有下出风通道2。在发电机的两侧各有与下进风 通道相通的两个侧进风通道3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4。所述侧进风或侧出风通道由设置在发电机侧部上方的侧风罩5、发电机侧 部基础6上的通风孔7、发电机侧部下方的通风罩8构成。侧风罩5内壁设置 隔音材料。权利要求1.发电机通风结构,包括在发电机的下部的下进风通道、下出风通道,其特征是在发电机的一侧有与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是在发电机的两侧各有与 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进风或侧出 风通道由设置在发电机侧部上方的侧风罩、发电机侧部基础上的通风孔、发 电机侧部上方的通风罩构成。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是侧风罩内壁设置隔音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在不增加发电机宽度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对发电机有效冷却的通风结构。其包括在发电机的下部的下进风通道、下出风通道,在发电机的一侧有与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由于在发电机的一侧增加了侧进出风通道,通风面积得到了加大,比原来大了一倍,发电机机座内部风量分配也变的比较均匀,发电机线圈沿经向冷却均匀,从而提高了发电机的安全性。文档编号H02K9/00GK201196465SQ20082003294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文武 申请人: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电机通风结构,包括在发电机的下部的下进风通道、下出风通道,其特征是:在发电机的一侧有与下进风通道相通的侧进风通道和与下出风通道相通的侧出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