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查祖兰专利>正文

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37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于马达壳配设有第一终端轴承,而于齿轮架内配设有第二终端轴承,进行构件组配时,转子心轴的两自由端恰可位于第一、二终端轴承内,进行强制准确定位组配;藉此马达转子可通过第一、二终端轴承及中置轴承作为运转承载,即使马达受到重力负载,心轴仍可保持位于中心位置运转;据使心轴上的输出齿轮得与减速齿轮组的齿合平均,解决避免马达心轴偏心运转造成的齿崩、噪音、震动等问题。(*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为一种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特别是指专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车的轮毂马达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此为使用于电动自行车的轮毂10内,具有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其中,马达转子101心轴11的组设,是穿设过一侧马达壳12的轴承13后,再以心轴11端部套设于壳盖121内的轴承14而构成;减速齿轮组15则组设于马达壳12及壳架16之间;藉此马达的转动力可通过心轴11端部的输出齿轮17,齿合带动减速齿轮组15传动减速运转,再带动轮毂10转动输出带动电动自行车;此外,于马达壳12及壳架16外侧,分别各固设有一固定轴18,俾令轮毂马达可通过该二固定轴18锁固于电动自行车轮叉19处运作;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经实际使用后发现,其各部结构的承受力不佳,有诸多故障问题发生,而不被采用,说明如下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其运转负载力,是大部分集中位于减速齿轮组与输出齿轮之间,而心轴配设有输出齿轮的端部,是悬空的自由端,马达心轴的运转完全依赖位于一端及中段的二个轴承承载;除非各构件的精密度相当高,否则心轴在负载状态下配设有输出齿轮的自由端无法准确位于中心位置,而致使输出齿轮无法与减速齿轮组确实齿合;将导致其一,马达心轴无法位于中心位置运转,所以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组的齿合受力不均(齿轮单侧过松或紧),尤其是马达受重力负载运转时,将导致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之间发生受力不均的齿崩状况;其二,马达心轴无法位于中心位置运转,所以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组的齿合受力不均(齿轮单侧过松或紧),当齿合过松时会有运转噪音问题;其三,马达心轴无法位于中心位置运转,所以输出齿轮与减速齿轮组的齿合受力不均(齿轮单侧过松或紧),轮毂马达运转时会发生严重震动问题;马达心轴未精确位于准确的中心位置(偏心运转),严重时更会导致完全无法运转;经过以上的说明可知,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其运转负载力,是大部分集中位于减速齿轮组与输出齿轮之间,而前述轮毂马达结构上的主要问题,均是在于马达心轴具输出齿轮的自由端无法准确位于中心位置所导致;再者,由于心轴配设有输出齿轮的端部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容易受到减速齿轮组的组配影响而偏移,导致马达心轴在组配时即偏移中心位置,造成马达的齿崩、噪音、震动等问题。目前产业界通过将减速齿轮组及输出齿轮改以斜齿结构、提升构件精准度等方法改善,不仅成本提高且效果不彰;因此若能在不大幅变更原有结构型态的前提下,使马达心轴于产业界组配时,即可位于准确的中心位置,且即使马达承受重力负载,亦不影响马达心轴位于中心位置,则可有效解决前述诸多缺陷,而符合产业界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本技术特别于马达壳配设有第一终端轴承,而于齿轮架内配设有第二终端轴承;马达转子可通过第一、二终端轴承及中置轴承作为运转承载,即使马达受到重力负载,心轴仍可保持位中心位置运转;据使心轴上的输出齿轮得与减速齿轮组的齿合平均,解决避免马达心轴偏心运转造成的齿崩、噪音、震动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主要是由马达、齿轮架及减速齿轮组所构成;其中,该马达由一定子、一转子、一心轴及马达壳所构成,定子与马达壳固结,转子则为心轴所穿设,心轴一端套设于马达壳一端侧的第一终端轴承,而心轴的另端则穿设过另侧马达壳的中置轴承,并以一输出齿轮穿固设于心轴,俾使马达可通过输出齿轮作转动力输出;该齿轮架组设于马达壳一侧,而减速齿轮组则组设于齿轮架的枢轴;该减速齿轮组是与心轴一端的输出齿轮齿合;其特征在于,于齿轮架的内端面组设有第二终端轴承,令心轴另一端部得与第二终端轴承套合。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立体结合图。图4是本技术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合剖视图。图号说明10轮毂 101转子11心轴 12马达壳121壳盖 13轴承14轴承 15减速齿轮组16壳架 17输出齿轮18固定轴 19轮叉20马达 21定子22转子 23心轴241 242马达壳25第一终端轴承26中置轴承 27输出齿轮28固定轴 30齿轮架31枢轴 32第二终端轴承33固定轴 40减速齿轮组 41减速齿轮 50单向离合器601 602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3、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主要是由马达、齿轮架及减速齿轮组所构成,并可将轮毂马达组设于轮毂10内部空间;其中该马达20,是由一定子21、一转子22、一心轴23及马达壳24所构成者,定子21与马达壳24固结,转子22则为心轴23所穿设,心轴23一端套设于马达壳241一端侧的第一终端轴承25,而心轴23的另端则穿设过另侧马达壳242的中置轴承26,并以一输出齿轮27穿固设于心轴23,俾令马达20可通过输出齿轮27作为马达20转动力输出;另,该输出齿轮27亦可直接成型于心轴23为一体结构;该齿轮架30,是组设于马达壳242一侧,于齿轮架30与马达壳242之间可组设有枢轴31;而于齿轮架30的内端面组设有一第二终端轴承32;该减速齿轮组40,是由减速齿轮41组设于齿轮架30的枢轴31构成;减速齿轮组40与马达20一端的输出齿轮27齿合,且令心轴23端部与第二终端轴承32齿合;于减速齿轮组40与轮毂10之间通常会配设有单向离合器50作为马达动力与轮毂10之间的传递连结或切离,并于马达壳241及齿轮架30与轮毂10之间配设有轴承601602;此外,于齿轮架30及马达壳241其一端面,可各固设一固定轴28、33,供与电动自行车的轮叉组设(图未示);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各构件及结构的组配关是位置,本技术可将马达轴心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强制准确限定于轴心位置,避免构件因组配过程或构件本身精度而影响整体结构强度及位置准确;兹将其使用状态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4所示,本技术特别于马达壳241配设有第一终端轴承25,而于齿轮架30内配设有第二终端轴承32,进行构件组配时,转子22心轴23的两自由端恰可位于第一、二终端轴承25 32内,进行强制准确定位组配;藉此马达转子22可通过第一、二终端轴承25 32及中置轴承26作为运转承载,即使马达20受到重力负载,心轴23仍可保持位中心位置运转;据使心轴23上的输出齿轮27得与减速齿轮组40的减速齿轮41齿合平均,解决避免马达心轴23偏心运转造成的齿崩、噪音、震动等问题。马达20是通过心轴23作为转动力输出者,电动自行车的载重及行驶负载,是直接传递予马达心轴23,特别是心轴23上的输出齿轮27及减速齿轮组40;传统马达结构设计失败的主因,即是心轴23负载运转时,心轴23配设有输出齿轮27的自由端偏离中心位置所造成;而本技术的马达设计,即使当马达承受重力负载,该马达心轴23可通过第一终端轴承25、中置轴承26及第二终端轴承32,作为马达20负载受力的维持,避免马达心轴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减速齿轮组的轮毂马达结构,主要是由马达、齿轮架及减速齿轮组所构成;其中,该马达由一定子、一转子、一心轴及马达壳所构成,定子与马达壳固结,转子则为心轴所穿设,心轴一端套设于马达壳一端侧的第一终端轴承,而心轴的另端则穿设过另侧马达壳的中置轴承,并以一输出齿轮穿固设于心轴,俾使马达可通过输出齿轮作转动力输出;该齿轮架组设于马达壳一侧,而减速齿轮组则组设于齿轮架的枢轴;该减速齿轮组是与心轴一端的输出齿轮齿合;其特征在于,于齿轮架的内端面组设有第二终端轴承,令心轴另一端部得与第二终端轴承套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祖兰
申请(专利权)人:查祖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