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519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源与动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包括炉主体以及设置在炉主体内部的炉排架,所述炉排架上侧为燃烧分区,所述炉排架的下侧设置有送风风室,所述送风风室与所述燃烧分区相连通,所述送风风室上设置有输送一次风和/或烟气循环风的送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高锅炉对各种燃料的适应性,使得供应燃料含水量达50%以上时仍可保证充分燃烧,为料层的供氧、层温提供有效的直接控制手段,保证炉排上料层的充分燃烧,降低层燃区域的NOx生成速率,加快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反馈效率,提高锅炉自控系统稳定性。提高锅炉自控系统稳定性。提高锅炉自控系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源与动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锅炉在燃料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燃料供应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如建筑模板类的燃料含水量较低(10%~25%),而部分燃料如生物质资源在未经加工的情况下含水量很高。
[0003]通常含水量达到30%

55%,在不同时段锅炉往往需要应对不同燃料的具体燃烧工况;传统锅炉在炉排底部只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的一次风,配风上采用统一送风形式,入炉空气温度较低且无法根据炉内燃烧工况对一次风的配风进行针对不同燃烧段的具体调整,导致配风不均,燃料干燥区过长,堆料密度过大反而使得风量更小,温度较低的一次风干燥效率过低。
[0004]特别是当生物质燃料含水量到达50%以上时,现有锅炉和燃烧技术已经很难保证这种燃料充分燃烧,锅炉效率也无法保证,有效解决高含水低热值燃料的燃烧问题,必须采用独特的配风设计,才能保证燃料在炉内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设计的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包括炉主体以及设置在炉主体内部的炉排架,所述炉排架上侧为燃烧分区,所述炉排架的下侧设置有送风风室,所述送风风室与所述燃烧分区相连通,所述送风风室上设置有输送一次风和/或烟气循环风的送风口。
[0007]其中,所述送风风室包括烘干风室、燃烧风室,所述烘干风室与所述燃烧风室之间独立设置,所述送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风室和/或燃烧风室上。
[0008]其中,所述送风口包括一次风送风口、烟气循环风送风口,所述一次风送风口与所述烟气循环风送风口分别与送风风室连通。
[0009]其中,所述燃烧风室包括气化风室、固定碳燃烧风室,所述固定碳燃烧风室设置在所述烘干风室靠近所述炉主体的出灰口的一侧上,所述气化风室设置在所述烘干风室与所述固定碳燃烧风室之间。
[0010]其中,所述烘干风室、所述气化风室、所述固定碳燃烧风室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且相互独立设置。
[0011]其中,在与所述一次风送风口相对应的送风风室内部设置有一次风风管,所述一次风风管上设置有一次风输送口,所述一次风输送口连通于所述送风风室。
[0012]其中,所述一次风输送口设置在所述一次风风管的水平两侧上。
[0013]其中,置于所述一次风风管两侧的所述一次风输送口相互错开分布。
[0014]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一次风输送口的朝向朝着所述烟气循环风送风口中气流的流向设置。
[0015]其中,所述一次风送风口与所述烟气循环风送风口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一次风和/或烟气循环风比例的第一控制阀
[0016]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提高锅炉对各种燃料的适应性,提高可燃烧燃料的含水量阈值,使得供应燃料含水量达50%以上时仍可保证充分燃烧;
[0017]2.配合炉膛内监测,为料层的供氧、层温提供有效的直接控制手段,保证炉排上料层的充分燃烧;
[0018]3.第一路烟气循环风与一次风混合,可稀释降低一次风氧浓度,从而控制炉排各区域的供氧和料层的层温,降低层燃区域的NOx生成速率;
[0019]4.通过更加直接与精细化的风量控制,加快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反馈效率,提高锅炉自控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燃烧炉的绝热炉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的示意图;
[0024]图5是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6是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中一次风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一种二次燃烧区配置二次风和烟气循环风的配风系统中新风上风管与新风下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一种二次燃烧区配置二次风和烟气循环风的配风系统中烟气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一种配置二次风和三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多级燃烧炉中新风侧风管与烟气侧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
制。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当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5]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6]实施例:如图1

12所示,
[0037]结构1,一种内置绝热烟道的燃烧炉,包括炉主体,所述炉主体包括炉膛6、内置于所述炉主体内部的烟道而形成的燃烬室8,所述炉膛6与所述燃烬室8相连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包括炉主体以及设置在炉主体内部的炉排架,所述炉排架上侧为燃烧分区,所述炉排架的下侧设置有送风风室,所述送风风室与所述燃烧分区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室上设置有输送一次风和/或烟气循环风的送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室包括烘干风室、燃烧风室,所述烘干风室与所述燃烧风室之间独立设置,所述送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风室和/或燃烧风室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包括一次风送风口、烟气循环风送风口,所述一次风送风口与所述烟气循环风送风口分别与送风风室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循环风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风室包括气化风室、固定碳燃烧风室,所述固定碳燃烧风室设置在所述烘干风室靠近所述炉主体的出灰口的一侧上,所述气化风室设置在所述烘干风室与所述固定碳燃烧风室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烧炉独立配一次风及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芝周鹏黄永东彭彬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保绿泰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