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3776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淬火笼、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淬火笼框架上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用于向淬火笼内的金属板喷射高压水流;翻转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辊道、挡料部和翻转控制部,输送辊道通过翻转控制部控制其翻转动作;金属板通过水平设置的输送辊道输送至挡料部处停止,翻转控制部控制第二输送辊道与金属板翻转至垂直状态,此时,翻转控制部控制挡料部打开,金属板下落至升降机构的接料部,再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接料部与金属板下降至淬火笼内,高压喷嘴向金属板喷射高压水流对金属板坯进行淬火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特殊用途材料快速淬火的要求,存在淬火不均匀、具有安全隐患和淬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低的技术问题。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热处理工艺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级锆合金板坯热轧前,需先对锻造后分段锯切的板坯进行淬火,以达到某种特殊性能。目前国内锆合金板坯淬火多采用箱式炉加热,保温结束后利用出料机或行车吊挂叉料装置人工完成坯料的出炉、转运、水平入水、人工晃动等途径完成板坯淬火的工艺。这种淬火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0003]1、由于采用出料机或行车吊挂插料装置人工完成坯料的出炉、转运,其在出料机就位或行车就位、启动、插料、转移等诸多环节需耗费大量时间,一般转移入水时间大致在1分钟左右;在出料过程中往往因为机械故障、人员配合、插料工装等问题,出现物料转移暂停或由于停留处理时间过长而被迫终止淬火的现象;针对特殊用途锆合金板坯淬火工艺,往往要求在十几秒内完成转移、入水淬火,该要求与现实操作在时间上相差悬殊。
[0004]2、加热板坯在水平浸淬的过程往往会在板坯表面产生大量的水气隔膜,导至板坯内部温度的快速传导及扩散变的缓慢;且隔膜的分布下表面明显比上表面密实,上下表面存在热传导的差异,不利于板坯淬火的均匀性,降低了产品的性能。
[0005]3、加热板坯在水平入水的瞬间,往往在淬火水槽表面掀起较大的波浪、产生大量的淬火液体飞溅及水蒸气,容易造成人员的烫伤。
[0006]4、淬火板坯重量在几百公斤至1吨左右,转运工装由于考虑机械强度,将与料接触的部位往往设计的过于保守,导致料叉与料接触的面积较大,冷的料叉容易造成接触部位温度下降明显,导致淬火均匀性变差。
[0007]5、板坯入水后为了减小气膜对淬火质量的影响,采用人工晃动料叉的方式进行破膜,实际效果不理想;
[0008]6、整个淬火过程全程需3个人默契配合才可顺利完成淬火,其班产量及人员使用效率不高。
[0009]因此,如何实现金属板坯坯快速垂直淬火,有效避免板坯平面淬火过程中物料转移时间长,淬火不均匀等问题,且能很好的避免了淬火过程中水的飞溅引起的安全隐患,提高人员利用率,提高淬火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特殊用途材料快速淬火的要求,以及淬火不均匀、具有安全隐患和淬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内部盛装冷却水,用于对金属板坯淬火;淬火笼,浸入淬火槽内,其框架上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用于向淬火笼内的金属板坯喷射高压水流;升降机构,包括链轮组、接料部、配重块和升降控制部,接料部与配重块通过啮合在链轮组上的链条连接;其中,接料部能够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其在淬火
笼内自由升降;翻转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辊道、挡料部和翻转控制部,挡料部设置在输送辊道的一端,输送辊道和挡料部通过翻转控制部控制其翻转动作;其中,翻转控制部还能控制挡料部的开闭动作;金属板坯通过水平设置的输送辊道输送至挡料部处停止,翻转控制部控制第二输送辊道与金属板坯翻转至垂直状态,此时,翻转控制部控制挡料部打开,金属板坯下落至接料部,再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接料部与金属板坯下降至淬火笼内,高压喷嘴向金属板坯喷射高压水流对金属板坯进行淬火作业。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储水槽与开式冷却塔,其中,热水储水槽一端与淬火槽连接,另一端与开式冷却塔连接,用于对淬火槽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道与上料控制部,其中,上料控制部控制第二输送辊道将金属板坯输送至第一输送辊道上。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料机构,包括第三输送辊道与出料控制部,其中,出料控制部控制第三输送辊道将金属板坯输送至翻转机构外。
[0016]进一步地,淬火笼的两侧面由多根圆钢焊接而成,其中,圆钢与金属板坯形成线接触,对接料部和金属板坯起固定导向作用;淬火笼底部还设置有减震阻尼器,用于对接料部和金属板坯减震。
[0017]进一步地,接料部上平行设置有多个端部为圆面的接料柱,其中,多个接料柱尺寸相同;多个接料柱的圆面端与金属板坯形成线接触,用于支撑金属板坯。
[0018]进一步地,升降控制部还包括: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钢丝绳及滑轮组;接料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接料部是否到达接料位;电磁离合器,用于控制配重块和接料部的位置变化。
[0019]进一步地,翻转机构还包括:上部压紧辊道,与第二输送辊道平行设置,用于压紧金属板坯防止其翻转时产生晃动;其中,上部压紧辊道能够通过翻转控制部控制向第二输送辊道接近或远离。
[0020]进一步地,翻转控制部还包括:坯料到位检测器,用于检测金属板坯是否从上料机构输送至挡料部处;竖直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金属板坯是否翻转至竖直状态;水平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金属板坯是否翻转至水平状态。
[0021]进一步地,冷却循环系统还包括冷却循环泵、上塔循环泵、冷却进水管以及热水回水管;热水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淬火槽和热水储水槽,其中,热水回水管连接于淬火槽的一端高于热水回水管连接于热水储水槽的一端,目的是使淬火槽内的热水流入热水储水槽;热水储水槽与开式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其中,热水储水槽与开式冷却塔之间设置有上塔循环泵,目的是将热水储水槽内的热水泵入开式冷却塔内进行冷却;开式冷却塔与热水储水槽通过管路连接,其中,热水储水槽还设置有冷却循环泵,冷却循环泵与冷却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冷水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淬火槽底部,冷却水通过冷却循环泵通过述冷却进水管泵入淬火槽的底部。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淬火笼、升降机构以及翻转机构。其中,淬火笼框架上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用于向淬火笼内的金属板坯喷射高压水流;升降机构包括滑轮组、接料部、配重块和升降控制部,接料部能够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其在淬火笼内自由升降;翻转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辊道、挡料部和翻转控制部,输送辊道和
挡料部通过翻转控制部控制其翻转动作;金属板坯通过水平设置的输送辊道输送至挡料部处停止,翻转控制部控制第二输送辊道与金属板坯翻转至垂直状态,此时,翻转控制部控制挡料部打开,金属板坯下落至接料部,再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接料部与金属板坯下降至淬火笼内,高压喷嘴向金属板坯喷射高压水流对金属板坯进行淬火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特殊用途材料快速淬火的要求,存在淬火不均匀、具有安全隐患和淬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坯垂直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槽,内部盛装冷却水,用于对金属板坯淬火;淬火笼,浸入所述淬火槽内,其框架上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用于向淬火笼内的金属板坯喷射高压水流;升降机构,包括链轮组、接料部、配重块和升降控制部,所述接料部与所述配重块通过啮合在链轮组上的链条连接;其中,所述接料部能够通过升降控制部控制其在淬火笼内自由升降;翻转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辊道、挡料部和翻转控制部,所述挡料部设置在所述输送辊道的一端,所述输送辊道和所述挡料部通过所述翻转控制部控制其翻转动作;其中,所述翻转控制部还能控制所述挡料部的开闭动作;金属板坯通过水平设置的所述输送辊道输送至所述挡料部处停止,所述翻转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输送辊道与金属板坯翻转至垂直状态,此时,所述翻转控制部控制所述挡料部打开,金属板坯下落至所述接料部,再通过所述升降控制部控制所述接料部与金属板坯下降至所述淬火笼内,所述高压喷嘴向金属板坯喷射高压水流对金属板坯进行淬火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储水槽与开式冷却塔,其中,所述热水储水槽一端与所述淬火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式冷却塔连接,用于对所述淬火槽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道与上料控制部,其中,所述上料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输送辊道将金属板坯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辊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机构,包括第三输送辊道与出料控制部,其中,所述出料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三输送辊道将金属板坯输送至所述翻转机构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笼的两侧面由多根圆钢焊接而成,其中,所述圆钢与所述金属板坯形成线接触,对所述接料部和金属板坯起固定导向作用;所述淬火笼底部还设置有减震阻尼器,用于对所述接料部和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锋张明祥吴军堂邰超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