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79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8
齿轮部件具备齿部,该齿部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齿面,在与所述齿部的齿宽方向正交的剖面,所述齿部在所述齿面的齿顶侧的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渐开线曲线凹陷的凹部。有相对于所述渐开线曲线凹陷的凹部。有相对于所述渐开线曲线凹陷的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轮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部件。
[0002]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10月2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9-192626号的优先权,引用在上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技术介绍

[0003]专利文献1公开具有多个板的行星架,该多个板设置有供与太阳齿轮卡合的轴进行贯通的孔。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凸缘板,该凸缘板是多个板中的一个,具有板部和凸台部。凸缘板所具有的凸台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一体地设置于板部的孔的周围。在凸台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与其他部件卡合的齿轮。行星架如专利文献2公开那样,大多使用由烧结部件构成的部件。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9895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3150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齿轮部件具备齿部,该齿部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齿面,
[0007]在与所述齿部的齿宽方向正交的剖面,
[0008]所述齿部在所述齿面的齿顶侧的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渐开线曲线凹陷的凹部。
[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齿轮部件具备齿部,该齿部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齿面,
[0010]所述齿部具有第二角部,该第二角部相对于由所述渐开线曲线和齿顶的延长面构成的假想的第一角部而位于齿厚方向内侧,
[0011]所述齿顶是被实施机械加工后的加工面,
[0012]所述齿面是没有被实施机械加工的非加工面。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齿轮部件的概略斜视图。
[0014]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齿轮部件所具有的齿部的放大剖视图。
[0015]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齿轮部件所具有的齿部的齿顶的放大剖视图。
[0016]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齿轮部件所具有的齿部的放大斜视图。
[0017]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一齿轮部件所具有的齿部的放大剖视图。
[0018]图6是对实施方式的第一齿轮部件所具有的齿部的尺寸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凸台部形成的齿轮,有时对齿顶实施机械加工,以使得在与其他部件卡合时,与其他部件的齿底抵接。下面,将包含凸台部的行星架称为齿轮部件,将在凸台部形成的齿轮称为齿部。另外,将与在凸台部形成的齿轮卡合的其他部件称为对方
部件。
[0020]希望实施机械加工后的齿部是在与对方部件卡合的状态下,齿顶的两侧的角部不与对方部件的齿面抵接那样的形状。即,希望在齿部和对方部件卡合的状态下,在齿部的齿顶的两侧的角部和对方部件的齿面之间形成充分的空间。在形成上述空间时,考虑在对齿部的齿顶实施机械加工后,进一步实施机械加工而形成为用于供齿顶的两侧的角部退让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需要对齿部实施两次机械加工,制造工序变得繁琐。
[002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结构简易而生产率优异的齿轮部件。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轮部件及第二齿轮部件结构简易且生产率优异。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说明][0024]首先,列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
[0025](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齿轮部件具备齿部,该齿部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齿面,
[0026]在与所述齿部的齿宽方向正交的剖面,
[0027]所述齿部在所述齿面的齿顶侧的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渐开线曲线凹陷的凹部。
[0028]在本说明书中,齿轮部件是指,利用于动力的传递的部件,具有与对方部件嵌合的齿部的部件。作为齿轮部件,不仅包含遍及环状部件的外周或内周的整周而具有多个齿部的部件,也包含遍及环状部件的外周或内周的一部分的周长而具有多个齿部的部件,此外还包含多个齿部直线状地排列的部件。
[0029]在第一齿轮部件中,齿部的齿宽方向是与齿部的齿高方向及齿部的排列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齿部的与齿宽方向正交的剖面是与齿部的端面平行的面。例如,在第一齿轮部件为外齿轮、内齿轮等环状齿轮的情况下,上述剖面是与环状齿轮的轴正交的面。另外,在第一齿轮部件为齿条等直线齿轮的情况下,上述剖面是包含齿部的齿高方向及齿部的排列方向这两者在内的面。
[0030]第一齿轮部件是对齿部的齿顶实施机械加工前的部件。实施机械加工前的第一齿轮部件在齿面的齿顶侧的区域具有凹部。第一齿轮部件对齿部的齿顶实施机械加工,以使得与对方部件的齿底抵接。此时,如果以保留凹部的凹陷部分的一部分的方式实施机械加工,则齿顶的两侧的角部能够设为不与对方部件的齿面抵接的形状。具体地说,在实施机械加工后的齿部,能够设置相对于由渐开线曲线和齿顶的延长面构成的假想的第一角部而位于齿厚方向内侧的第二角部。通过在齿部具有第二角部,从而在齿部和对方部件卡合的状态下,能够在齿部的齿顶的两侧的角部和对方部件的齿面之间形成充分的空间。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轮部件实施一次机械加工,从而得到下述的齿轮部件,该齿轮部件是齿部的齿顶能够与对方部件的齿底抵接,且具有能够在与对方部件的齿面之间形成充分的空间的角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轮部件仅通过在齿部的齿顶的两侧的角部具有凹部,就能够将实施机械加工的次数从现有的两次削减为一次。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轮部件通过简易的结构而生产率优异。
[003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齿轮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举出下述方式:
[0032]所述凹部是将底面圆角化而构成的,
[0033]所述底面的弯曲半径为0.1mm以上0.8mm以下。
[0034]凹部的底面的弯曲半径有助于形成凹部的凹陷的形状。凹部的底面的弯曲半径为
0.8mm以下,由此容易加深凹部的凹陷。凹部的凹陷深,由此实施机械加工后的齿部,容易具有能够在与对方部件的齿面之间形成充分的空间的角部。如果凹部的底面的弯曲半径过小,则凹部的凹陷具有锐角,由此齿轮部件的制造变得困难。由此,凹部的底面的弯曲半径为0.1mm以上,由此能够提高齿轮部件的制造性。
[0035](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齿轮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举出下述方式:
[0036]所述凹部具有位于齿顶侧的开口缘,
[0037]从所述开口缘与所述齿顶相连的区域被圆角化而构成,
[0038]所述区域的弯曲半径为0.1mm以上1.0mm以下。
[0039]凹部的从齿顶侧的开口缘与齿顶相连的区域的弯曲半径有助于形成齿部的齿顶的形状、大小。上述区域的弯曲半径为0.1mm以上,由此能够确保在齿顶所需的齿厚。能够确保在齿顶所需的齿厚,从而容易提高齿轮部件的制造性。例如,在齿轮部件由烧结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齿顶所需的齿厚,从而构成齿轮部件的粉末的填充量容易充分地确保至齿顶。第一齿轮部件如上所述,对齿部的齿顶实施机械加工。由此,凹部的从齿顶侧的开口缘与齿顶相连的区域的弯曲半径,有助于形成实施机械加工后的齿部的齿顶的形状、大小。上述区域的弯曲半径为0.1mm以上,由此在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齿轮部件,其具备齿部,该齿部具有由渐开线曲线构成的齿面,在与所述齿部的齿宽方向正交的剖面,所述齿部在所述齿面的齿顶侧的区域,具有相对于所述渐开线曲线凹陷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部件,其中,所述凹部是将底面圆角化而构成的,所述底面的弯曲半径为0.1mm以上0.8m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部件,其中,所述凹部具有位于齿顶侧的开口缘,从所述开口缘与所述齿顶相连的区域被圆角化而构成,所述区域的弯曲半径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野丽子广野伸一小菅敏行小林平典栗原亲也矢间克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