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及其版图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36243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及其版图结构,应用于烧录技术领域。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烧录器的结构是齐纳二极管,而齐纳二极管具有永久不可恢复(一次读写操作)的特性,因此,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的烧录器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金属熔线(Metal Fuse)为了保证烧录器的一次数据读写目的,而需要在烧录时需在芯片表面开窗口,进而需要额外工艺的问题。进一步的,由于齐纳二极管的PN结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到很窄,因此,利用齐纳二极管作为烧录器可以在保证芯片产品的使用可靠性的同时,减小芯片的面积以及制造成本,从而更符合半导体工艺的逐渐集成化和小尺寸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及其版图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烧录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及其版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烧录器是一种能够记录烧录信息的器件,它能够将要写入的信息记录下来,又可以将其读出该信息。传统的Fuse烧录器件有很多种类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金属熔线(Metal Fuse)和多晶硅熔线(Poly Fuse)这两种。具体的,金属熔线(Metal Fuse)和多晶硅熔线(Poly Fuse)作为烧录器的原理是利用电迁移技术来破环金属熔线(Metal Fuse)中金属层和多晶硅熔线(Poly Fuse)中的多晶硅层,以达到改变烧录器的电阻值大小的目的。
[000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作为烧录器的金属熔线(Metal Fuse)和多晶硅熔线(Poly Fuse)烧录大电流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将金属熔线(Metal Fuse)和多晶硅熔线(Poly Fuse)的芯片面积设计的较大,这将导致作为烧录器的金属熔线(Metal Fuse)和多晶硅熔线(Poly Fu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衬底,所述衬底具有自下至上依次堆叠的底部半导体层、绝缘埋层和顶部半导体层,所述顶部半导体层包括半导体器件区和烧录器结构区;对所述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进行离子注入工艺,以在所述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中至少形成一掺杂类型不同的第一掺杂区和/或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暴露于所述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的表面,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横向排列且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相接,以使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的相接区域组成作为烧录器的齐纳二极管的PN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半导体层和所述顶部半导体层为硅衬底、所述绝缘埋层为二氧化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区的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所述第二掺杂区的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的表面上形成遮蔽一半该顶部半导体层表面的第一光刻胶层,并以所述第一光刻胶层为掩膜,对暴露出的所述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的另一半表面进行N型或P型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一掺杂区;在所述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的表面上形成遮蔽去除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后所暴露出的烧录器结构区所对应的顶部半导体层表面的第二光刻胶层,并以所述第二光刻胶层为掩膜,对暴露出的该顶部半导体层的另一半表面进行P型或N型离子注入,以形成第二掺杂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器件区内形成有至少一个MOS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烧录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掺杂区和所述第二掺杂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舟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