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47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包括被测发动机和排油管道。被测发动机包括能够容纳润滑油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动机油底壳上设置有贯通的润滑油排放孔;排油管道可拆卸连接发动机油底壳,其一端连通润滑油排放孔,其自由端位于发动机油底壳内,自由端与发动机油底壳底面之间高度等于被测发动机的润滑油理论液面高度,润滑油理论液面高度能维持工作油耗,排油管道能够选择性排出润滑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通过排油管道选择性排出润滑油,可在试验过程中最大程度消除外部环境影响,使油耗测量数值波动更小,测量精度高,节省时间成本和测试成本。时间成本和测试成本。时间成本和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乘用车动力系统各个部件的排放性能与发动机的机油耗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较高的润滑油消耗会使发动机的燃烧室气体燃烧不充分,导致积碳增多,从而使尾气排放污染变严重,另一方面,较高的汽车机油耗会使动力性能下降,因此发动机的机油耗水平一直都是发动机厂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机油耗的测量一般很难准确。传统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利用发动机台架,运行目标工况一定时间,通过重力放油法,计量加油前后两次的重量差值来计算发动机当前工况的机油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力放油受到润滑油温度、环境温度、放油时间、润滑油挂壁量等因素的影响巨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各个部件在停机的瞬间表面附着的润滑油量是不同的,导致油底壳的润滑油量波动,从而影响最后称重的结果,因此发动机厂在利用发动机台架测量机油耗时,都会反复进行几次排除掉误差波动以保证数值的准确性,测量效率较低,测量成本高。而在整车道路测试过程中,由于车辆的可移动性,导致机油耗的测量更是难上加难,诸多变量导致机油耗的测量值波动极大,传统的重力放油测量方法得到的数值没有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使得油耗测量数值波动更小,测量精度高,节省时间成本和测试成本。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包括:
[0006]被测发动机,所述被测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能够容纳润滑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设置有润滑油排放孔,所述润滑油排放孔贯通所述发动机油底壳;
[0007]排油管道,所述排油管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所述排油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润滑油排放孔,所述排油管道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底面之间的高度等于所述被测发动机的润滑油理论液面高度,所述润滑油理论液面高度能够维持所述被测发动机工作油耗,所述排油管道能够选择性排出所述润滑油。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润滑油排放孔设置于所述底面,所述排油管道垂直于所述底面。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排油管道上,所述控制阀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排油管道的关闭。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被测发动机还包括润滑油添加口,通过所
述润滑油添加口能向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加注所述润滑油。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油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刻度值,所述刻度值被配置为显示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所述润滑油的油量。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还包括测试车辆,所述被测发动机设置于所述测试车辆上,所述测试车辆能够带动所述被测发动机进行路试试验。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被测发动机还包括长度调节组件,所述长度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润滑油排放孔,所述长度调节组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底面之间的高度。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长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座和调节螺栓,所述调节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润滑油排放孔,所述排油管道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调节座并抵接所述排油管道。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长度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套装于所述排油管道上。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被配置为测量所述润滑油的质量。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排油管道能够选择性排出润滑油,油耗试验开始前,打开排油管道并启动被测发动机怠速运行,直至润滑油达到稳定温度后,在怠速状态下继续向发动机油底壳内加注润滑油,直至润滑油通过排油管道流出为止,此时控制被测发动机停机,关闭排油管道并继续向发动机油底壳内加注质量为M1的润滑油。当试验结束后,保持被测发动机怠速热机状态,打开排油管道排除部分多余润滑油,进行试验前后称重对比,即可得到被测发动机机油耗。由于润滑油的两次计重过程中,被测发动机均处于怠速的热平衡状态,润滑油油温稳定,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润滑油挂壁、环境温度、润滑油温度对机油耗测量的影响,使得测量数值波动更小,测量精度高;而且,不需要放出全部润滑油,保证发动机油底壳内有定量的润滑油供被测发动机运行,节省时间成本和测试成本,试验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被测发动机;11、发动机油底壳;111、润滑油排放孔;112、底面;12、润滑油添加口;
[0022]2、排油管道;21、自由端;
[0023]3、控制阀门;
[0024]100、润滑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包括被测发动机1和排油管道2。被测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油底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测发动机(1),所述被测发动机(1)包括发动机油底壳(11),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能够容纳润滑油(100),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上设置有润滑油排放孔(111),所述润滑油排放孔(111)贯通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排油管道(2),所述排油管道(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所述排油管道(2)的一端连通所述润滑油排放孔(111),所述排油管道(2)的自由端(21)位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内,所述自由端(21)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的底面(112)之间的高度等于所述被测发动机(1)的润滑油理论液面高度,所述润滑油理论液面高度能够维持所述被测发动机(1)工作油耗,所述排油管道(2)能够选择性排出所述润滑油(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排放孔(111)设置于所述底面(112),所述排油管道(2)垂直于所述底面(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门(3),所述控制阀门(3)设置于所述排油管道(2)上,所述控制阀门(3)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排油管道(2)的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发动机(1)包括润滑油添加口(12),通过所述润滑油添加口(12)能向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1)内加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恒潘金冲华伦朱葛政廷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