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73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前横板,所述前横板的内部两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顶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纵梁,且第一纵梁与前横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纵梁的左侧安装有第二纵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前横板受到冲击时,弹簧能够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一重吸能的效果,活动杆带动滑块在滑槽中移动,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滑块移动的动能以及滑块与滑槽之间摩擦产生的热能,起到二重吸能效果,前横板通过螺杆对弹性板的中心施加向下的力,弹性板发生形变,从而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三重吸能的效果,此举吸能效果较好。效果较好。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汽车的拥有量增加,汽车碰撞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驾驶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现有的汽车前纵梁的强度不能保证在汽车正面碰撞时给予架乘人员以足够的保护,因此在碰撞时往往对驾驶员以及其他乘员造成很大的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
[0003]现有的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的吸能结构单一,无法对受到的冲击进行多重吸能,吸能效果较差,使得受到冲击时,纵梁容易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其具有的特点能够实现多重吸能,吸能效果较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包括:
[0007]前横板,所述前横板的内部两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顶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柱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纵梁,且第一纵梁与前横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纵梁的左侧安装有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正面下方连接有弹性挡板,且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上下两侧粘接有缓冲垫,所述滑块的外部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前横板之间安装有铰链。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板的底面中央安装有第一螺纹套筒,且第一螺纹套筒的内部连接有螺杆,所述第一螺纹套筒通过螺杆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螺纹套筒的底端连接有弹性板,且弹性板的两端抵接有卡块。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横板受到侧向冲击或者横向冲击时,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具有相向运动的趋势,此时弹性板与弹性挡板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吸能的效果,降低对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损坏。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板与固定柱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且前横板与第一纵梁之间通过弹簧构成弹力结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柱将前横板贯穿后,前横板能够在固定柱与限位块的限制下上下移动,从而留有一定的缓冲距离,当前横板受到冲击时,会在固定柱的外部向下滑动,从而对弹簧造成挤压,弹簧能够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从而起到吸能的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与前横板之间通过铰链构成活动连接,且活动杆关于前横板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有两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杆与前横板之间通过铰链构成活动连接,当前横板向下移动时,能够带着活动杆向下移动,确保活动杆与前横板的连接处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对称分布两组的活动杆能够分别与前横板、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之间形成三角支护结构,抗震性能较好。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滑块的外壁与滑槽的内壁贴合紧密。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横板受到冲击而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活动杆带动滑块在滑槽中移动,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滑块移动的动能以及滑块与滑槽之间摩擦产生的热能,从而能够减轻对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冲击强度,贴合紧密确保滑块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板与第一螺纹套筒之间通过第二螺纹套筒以及螺杆构成固定结构,且弹性板的宽度与第二螺纹套筒的直径一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螺纹套筒与螺杆即可将弹性板与第一螺纹套筒连接在一起,当前横板受到冲击时能通过螺杆对弹性板的中心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此时弹性板发生形变,从而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吸能的效果。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通过弹性挡板构成固定结构,且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关于前横板的中心轴线对称。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挡板将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固定在一起,当前横板受到侧向冲击或者横向冲击时,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具有相向运动的趋势,此时弹性板与弹性挡板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吸能的效果。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中,当前横板受到冲击时,弹簧能够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一重吸能的效果,活动杆带动滑块在滑槽中移动,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滑块移动的动能以及滑块与滑槽之间摩擦产生的热能,起到二重吸能效果,前横板通过螺杆对弹性板的中心施加向下的力,弹性板发生形变,从而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三重吸能的效果,此举吸能效果较好。
[0022]2、本技术中,当前横板受到侧向冲击或者横向冲击时,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具有相向运动的趋势,此时弹性板与弹性挡板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起到吸能的效果,降低对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纵梁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限位块;2、前横板;3、铰链;4、第一螺纹套筒;5、固定柱;6、弹簧;7、活动杆;8、第一纵梁;9、弹性挡板;10、螺杆;11、滑槽;12、第二纵梁;13、卡块;14、弹性板;15、第二螺纹套筒;16、滑块;17、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请参照图1

3,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包括前横板2,前横板2的内部两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柱5,且固定柱5的顶端焊接有限位块1,前横板2与固定柱5之间构成滑动连接,且前横板2与第一纵梁8之间通过弹簧6构成弹力结构,固定柱5将前横板2贯穿后,前横板2能够在固定柱5与限位块1的限制下上下移动,从而留有一定的缓冲距离,当前横板2受到冲击时,会在固定柱5的外部向下滑动,从而对弹簧6造成挤压,弹簧6能够将冲击势能转换成弹性势能,从而起到吸能的效果,固定柱5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纵梁8,且第一纵梁8与前横板2之间连接有弹簧6,第一纵梁8的左侧安装有第二纵梁12,第一纵梁8与第二纵梁12的正面下方连接有弹性挡板9,且第一纵梁8与第二纵梁12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部安装有滑块16,且滑块16的上下两侧粘接有缓冲垫17,滑块16与滑槽11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滑块16的外壁与滑槽11的内壁贴合紧密,当前横板2受到冲击而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活动杆7向下移动,活动杆7带动滑块16在滑槽11中移动,能够将一部分冲击势能转换成滑块16移动的动能以及滑块16与滑槽11之间摩擦产生的热能,从而能够减轻对第一纵梁8与第二纵梁12的冲击强度,贴合紧密确保滑块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板(2),所述前横板(2)的内部两侧贯穿连接有固定柱(5),且固定柱(5)的顶端焊接有限位块(1),所述固定柱(5)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纵梁(8),且第一纵梁(8)与前横板(2)之间连接有弹簧(6),所述第一纵梁(8)的左侧安装有第二纵梁(12),所述第一纵梁(8)与第二纵梁(12)的正面下方连接有弹性挡板(9),且第一纵梁(8)与第二纵梁(12)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安装有滑块(16),且滑块(16)的上下两侧粘接有缓冲垫(17),所述滑块(16)的外部连接有活动杆(7),且活动杆(7)与前横板(2)之间安装有铰链(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吸能机构的纵梁前端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板(2)的底面中央安装有第一螺纹套筒(4),且第一螺纹套筒(4)的内部连接有螺杆(10),所述第一螺纹套筒(4)通过螺杆(10)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筒(15),所述第二螺纹套筒(15)的底端连接有弹性板(14),且弹性板(14)的两端抵接有卡块(13)。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鑫廷
申请(专利权)人:定州同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