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12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机,能以简单的结构来防止转轴的径向振摆等,可减小电动机驱动中的噪音和振动等。所述电动机包括:具有转轴(12)和永磁体(14)的转子(10);形成有供该转子插入的转子插入孔(29)的定子(20);将所述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一径向轴承(34)和第二径向轴承(44);与所述定子的输出侧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一轴承插入口(321)的第一板(32);以及与所述定子的反输出侧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二轴承插入口(421)的第二板(42),所述转子插入口和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的直径相同,在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的内周缘设置有用于减小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缺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尤其涉及支撑电动机转轴的轴承的保持构造。
技术介绍
己知有一种作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光盘驱动器(ODD)等的驱动 源使用的电动机。作为这种电动机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电动机 的转轴被两个径向轴承支承的电动机。两个径向轴承的同轴度是决定这种电动机的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该同 轴度低下,则会产生转轴的径向振摆,使驱动中的噪音、振动变大。因此,这 些径向轴承最好通过压入保持轴承用的侧板的轴承支撑孔内来进行安装。专利文献1: H本专利特开平6-178526号公报但是,当在轴承支撑孔与径向轴承之间设定了压入余量时,存在着供电动 机的转轴插通的轴承孔的内径尺寸会因对径向轴承的外周面施加的压力而变 化(轴承孔变形)的问题。对此,可通过估计该轴承孔的内径尺寸的变化来预先设定轴承孔与转轴之 间的空隙。但是,在并未产生估计的内径尺寸的变化时,会使因转轴与径向轴 承之间的空隙而产生的晃动增加,结果会产生转轴的径向振摆、电动机驱动中 的噪音、振动的加剧之类的同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来防止转轴的 径向振摆等、并可减小电动机驱动中的噪音和振动等的电动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包括具有转轴和位于该转轴外 周侧的永磁体的转子;配置在该转子的外周侧、具有形成了供所述转子插入的转子插入孔的定子铁芯的定子;将所述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一径向轴承和第 二径向轴承;与所述定子的任一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插入的 第一轴承插入口的第一板;以及与所述定子的另一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 二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二轴承插入口的第二板,其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在所述第 二轴承插入口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周面抵接来限制该轴承朝半 径方向移动的轴承接触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向半径方向外 侧凹陷来减小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缺 口部。这样,通过在第二轴承插入口的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设置缺口部来减小第 二轴承插入口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供转轴插通的第二径向轴 承的内径尺寸不会变化。因此,可在不考虑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径尺寸变化的情 况下进行设计,从而可在第二径向轴承与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设定合适的压入 余量,可确保第一径向轴承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的高同轴度。另外,由于第二 径向轴承的内径尺寸不会变化,因此还可将转轴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的空隙设 定得较小。由此,可抑制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径尺寸的偏差,防止转轴在电动机 驱动中的径向振摆,能实现低噪音、低振动且转矩损失少的电动机。另外,这种情况下,所述缺口部设好沿着所述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形成有多个。由此,第二径向轴承与供该第:」: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不仅可将径向轴承顺利地插入轴承插入口内,而且还可在 第二轴承插入口内以稳定的状态保持第二径向轴承。另外,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周围最好设置有环状伸出的檐部。由此,檐 部与第二板的第二轴承插入口周围的端部抵接,因此,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可被 第二板保持。另外,容易进行第二径向轴承在轴线方向上的定位。另外,所述轴承接触部最好形成为与所述转子插入孔的直径相同的大小。 若这样构成,则轴承接触部不会突出到转子插入孔的内侧(转轴侧),因此, 例如在转子插入孔内嵌入第二径向轴承时,可用定子来承受作用在第二板 上的作用力,从而可防止第二板的变形、即轴承接触部的变形。而且,通 过将轴承接触部的直径做成与定子的直径相同,可容易地确保第二径向轴承相对于定子的同轴度。另外,最好在所述第二板上安装具有保持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有底状 的底部的盖部件,并利用该盖部件的底部来支撑所述转轴的处于与输出侧 相反的一侧的端面。这样构成,则不仅可利用盖部件来防止第二径向轴承 的脱落,还可利用盖部件来支撑作用在转轴上的推力负载。另外,最好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为烧结含油轴承,从该烧结含油轴承渗 出的润滑油被所述盖部件上形成的凹部保持。这样构成,则可防止从第二 径向轴承渗出的润滑油流到外部,可长期维持转轴的良好的滑动性。另外,最好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端面与所述盖部件的底部之间形成 有间隙,该间隙比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的轴线方向长度短。若这样构成, 则即使在第二径向轴承沿轴线方向移动了时,第二径向轴承也不会影响作 为轴承的功能,且不会从第二轴承插入口脱落,可用盖部件进行保持。另外,在所述第-一轴承插入口的内周缘,最好在所述第一轴承插入口内 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的外周面抵接来限制该轴承朝半径方向移动 的轴承接触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向半径方向外侧凹陷 来减小所述第一径向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缺口 部。更佳的是,所述缺口部沿着所述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形成有多个,这 样便可在第--径向轴承与第一轴承插入口之间设定合适的压入余量,从而 可进 一 步提高第 一 径向轴承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的同轴度。另外,在第一径向轴承的周围最好设置有环状伸出的檐部。由此,与 第二径向轴承同样,第一径向轴承的檐部也与第一板的第一轴承插入口周 围的端部抵接,因此,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可被第一板保持。另外,容易进 行第一径向轴承在轴线方向上的定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第二径向轴承可利用缺口部来减小第二径向轴承与 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将插入第二径向轴承时产生的压力合适 地分给第二轴承插入口,因此,可抑制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径尺寸变形。因 此,可在第二径向轴承与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设定合适的压入余量,可确 保第一轴承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的高同轴度。另外,由于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径尺寸不会变化,因此也可将转轴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的空隙设定得较 小。由此,可防止转轴在电动机驱动中的径向振摆,可实现低噪音、低振 动且转矩损失少的电动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电动机的剖视图。图2是设在图1所示的电动机上的第二板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装配工序中使用的同心夹具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装配工序的第一工序进行说明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装配工序的第二工序进行说明的概略图。图6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装配工序的第三工序进行说明的概略图。图7是用于对图1所不的Ki动机的装配丄序的第四工序和第五工序进行说 明的概略图。(符号说明) 1电动机 10转子 12转轴 14永磁体 20定子24a、 24b外定子铁芯 25a、 25b内定子铁芯 29转子插入孔 32第一板321第一轴承插入口 34第一径向轴承341檐部342轴承孔42第二板421第二轴承插入口421a缺口部422轴承接触部44第二径向轴承441檐部442轴承孔46盖部件461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本实施形态的电动机1包括转 子10、定子20、第一轴承部30、以及第二轴承部40,其中,第一轴承部 30由将转子10在电动机1的输出侧可旋转地支撑的第-径向轴承34、以及与 定子20的输出侧端面固接来安装第一径向轴承34的第-板32构成,第二 轴承部40由将转子10在电动机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包括: 具有转轴和位于该转轴外周侧的永磁体的转子; 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侧、具有形成了供所述转子插入的转子插入孔的定子铁芯的定子; 将所述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 与所述定子的任一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一轴承插入口的第一板;以及 与所述定子的另一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二轴承插入口的第二板,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周面抵接来限制该轴承朝半径方向移动的轴承接触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向半径方向外侧凹陷来减小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缺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7-26 2007-1941081.一种电动机,包括具有转轴和位于该转轴外周侧的永磁体的转子;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侧、具有形成了供所述转子插入的转子插入孔的定子铁芯的定子;将所述转轴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与所述定子的任一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一轴承插入口的第一板;以及与所述定子的另一端面固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插入的第二轴承插入口的第二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周面抵接来限制该轴承朝半径方向移动的轴承接触部、以及相对于所述轴承接触部的内周缘向半径方向外侧凹陷来减小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缺口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沿着所述轴承接 触部的内周缘形成有多个。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周围 设置有环状伸出的檐部。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西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