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111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包括四根转向油缸,辅助泵、回油过滤器,转向多路阀,转向阀组,流量放大器、转向限位阀组、两个梭阀,转向器,应急转向阀组,蓄能器组,散热器,冷却辅助泵,压油过滤器,变量泵、吸油过滤器和相关管路以及转向蝴蝶板。本申请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通过电池组储能作为电机输入带动主泵和辅助泵工作,在整个系统电力故障情况下,可以实现故障车辆应急转向,系统可靠性高。系统可靠性高。系统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工程机械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大,节能减排成为各个重要的战略,新能源车辆技术不断进步,在工程机械领域同样如此,用于冶金行业物料运输的重型框架车开始使用混合动力新技术。
[0003]通过电池组向电机供电,完成行走、转向等动作,进而完成物料运输。电力系统在新型框架车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整车将停止工作,对于正在行驶中的车辆安全隐患极高,在进行拖车作业时候更需要具有应急转向功能的系统。
[0004]目前应急转向系统都需要应急辅助泵作为动力源输入,而应急辅助泵又需要电机或者从发动机驱动,限制了应用范围,无法应对电力根源上故障情况。例如,现有技术中,应急转向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对车辆状态进行判断,依赖驾驶员工作经验,并具有安全隐患;其二通过复杂的传感网络自动判断目前的转向状态,自动调整,但是存在价格高昂,可靠性不足等弊端。
[0005]有鉴于此,需要设计在无电力时,一种能有效进行应急转向的技术方案,保证工程机械车辆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可以保证工程机械车辆的安全。
[0007]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包括:吸油过滤器、变量泵、压油过滤器、冷却辅助泵、散热器、蓄能器组、应急转向阀组、第一梭阀、转向器、第二梭阀、转向限位阀组、流量放大阀、转向阀组、转向多路阀、回油过滤器、辅助泵、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第三转向油缸、第四转向油缸、第一转向蝴蝶板和第二转向蝴蝶板;
[0008]吸油过滤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变量泵的进口、冷却辅助泵的进口和辅助泵的进口;
[0009]冷却辅助泵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管道与散热器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管道与应急转向阀组的回油口连接;
[0010]辅助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应急转向阀组的第一压油口连接,蓄能器组与应急转向阀组的蓄能器连接口连接,变量泵主泵压油口的一路与应急转向阀组的先导信号油口连接,变量泵主泵压油口的另一路和应急转向阀组的压油口并联并通过三通管输出至流量放大阀;
[0011]变量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压油过滤器的进口,压油过滤器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管道连接三通管输出至流量放大阀,另一个出口连接第一梭阀的进口,通过第一梭阀输出至流量放大阀和转向器;
[0012]回油过滤器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流量放大阀,另一路通过管道连接转向多路阀;
[0013]转向多路阀除了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梭阀和流量放大阀之外,还通过四条管道连接转向阀组,其中两条管道通过转向阀组连接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另两路管道通过转向阀组连接第三转向油缸和第四转向油缸;
[0014]转向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流量放大阀,流量放大阀通过两条管道连接转向阀组,以通过转向阀组连接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
[0015]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铰接于第一转向蝴蝶板的两端,第三转向油缸和第四转向油缸铰接于第二转向蝴蝶板的两端。
[0016]可选地,辅助泵出口通过软管与应急转向阀组的第一压油口连接。
[0017]可选地,转向器和第二梭阀均为两个,两个转向器的两个转向右口和两个转向左口经过转向限位阀分别与两个第二梭阀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两个第二梭阀的输出端分别与流量放大阀的转向右口和转向左口连接;
[0018]两个转向器的压油口都与流量放大阀的压油口连接,两个转向器的负载反馈油口与流量放大阀的负载反馈油口连接。
[0019]可选地,应急转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减压阀、液控逻辑换向阀、第二减压阀、阻尼孔、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充液阀、安全阀和第二单向阀,并采用阀块集成;
[0020]第一单向阀的出口并联接入流量放大阀中,第一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入口连接,第一减压阀的入口与液控逻辑换向阀的出口连接,第二减压阀的入口与过滤器的出口连接,第二减压阀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阻尼孔的入口连接,另外一路与液控逻辑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接,液控逻辑换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串联,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入口与阻尼孔的出口连接,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出口为应急转向阀组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充液阀的控制油口与蓄能器组、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并联,安全阀入口与充液阀的入口、第二单向阀的入口并联。
[0021]可选地,流量放大阀的左转向口和右转向口分别与转向阀组的左转输入口和右转输入口连接,转向阀组的左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一左转接口和转向阀组的左转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转向阀组的右转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三右转接口之间的第四管道;
[0022]其中,转向阀组的第一左转接口和第二左转接口分别与第一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二右转接口分别与第二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三左转接口和第四左转接口分别与第三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转向阀组的第三右转接口和第四右转接口分别与第四转向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
[0023]可选地,流量放大阀的次级优先级油口与转向多路阀连接,流量放大阀的压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转向器的压油口和回油口连接。
[0024]可选地,转向阀组包括封装成块的第一测压器(131)、第二测压器(132)、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三电磁换向阀(135)、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第六电磁换向阀(138)、第七电磁换向阀(139)、第一截止阀(1310)、第二截止阀(1311)、第三截止阀(1312)和第四截止阀(1313);
[0025]第一左转接口和第三左转接口之间的第一管道穿过第一电磁换向阀(133),第一右转接口和第三右转接口之间的第四管道穿过第二电磁换向阀(134),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之间并联的管道穿过第三电磁换向阀(135);
[0026]第一测压器(131)位于第一管道;第二测压器(132)位于第四管道上;
[0027]第二左转接口与第四左转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转向阀组的左转调整接口与第二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第一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四电磁换向阀(136)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四电磁换向阀(136),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一截止阀(1310);
[0028]第二右转接口与第四右转接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转向阀组的右转调整接口与第三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第二接入管道连通,且在第五电磁换向阀(137)的出入口还并联两条并联接入管道,其中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五电磁换向阀(137),另一条并联接入管道穿过第二截止阀 (1311);
[0029]转向阀组的左转控制接口与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穿过第六电磁换向阀(138) 的第三接入管道连通,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油过滤器(1)、变量泵(2)、压油过滤器(3)、冷却辅助泵(4)、散热器(5)、蓄能器组(6)、应急转向阀组(7)、第一梭阀(8)、转向器(9)、第二梭阀(10)、转向限位阀组(11)、流量放大阀(12)、转向阀组(13)、转向多路阀(14)、回油过滤器(15)、辅助泵(16)、第一转向油缸(17)、第二转向油缸(18)、第三转向油缸(19)、第四转向油缸(20)、第一转向蝴蝶板(21)和第二转向蝴蝶板(22);所述吸油过滤器(1)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变量泵(2)的进口、所述冷却辅助泵(4)的进口和所述辅助泵(16)的进口;所述冷却辅助泵(4)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管道与散热器(5)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管道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回油口连接;所述辅助泵(1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连接,所述蓄能器组(6)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蓄能器连接口连接,所述变量泵(2)主泵压油口的一路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先导信号油口连接,所述变量泵(2)主泵压油口的另一路和应急转向阀组(7)的压油口并联并通过三通管输出至所述流量放大阀(12);所述变量泵(2)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压油过滤器(3)的进口,所述压油过滤器(3)的其中一个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三通管输出至所述流量放大阀(12),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梭阀(8)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梭阀(8)输出至所述流量放大阀(12)和所述转向器(9);所述回油过滤器(15)的出口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流量放大阀(12),另一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转向多路阀(14);所述转向多路阀(14)除了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梭阀(8)和所述流量放大阀(12)之外,还通过四条管道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其中两条管道通过所述转向阀组(13)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另两路管道通过所述转向阀组(13)连接所述第三转向油缸(19)和所述第四转向油缸(20);所述转向器(9)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流量放大阀(12),所述流量放大阀(12)通过两条管道连接所述转向阀组(13),以通过所述转向阀组(13)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7)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18)铰接于第一转向蝴蝶板(21)的两端,所述第三转向油缸(19)和所述第四转向油缸(20)铰接于第二转向蝴蝶板(22)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泵(16)出口通过软管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的第一压油口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9)和第二梭阀(10)均为两个,所述两个转向器(9)的两个转向右口和两个转向左口经过所述转向限位阀(11)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梭阀(10)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两个第二梭阀(1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转向右口和转向左口连接;所述两个转向器(9)的压油口都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压油口连接,所述两个转向器(9)的负载反馈油口与所述流量放大阀(12)的负载反馈油口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转向阀组(7)包括第一单向阀(71)、第一减压阀(72)、液控逻辑换向阀(73)、第二减压阀(74)、阻尼孔(7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76)、充液阀(77)、安全阀(78)和第二单向阀(79),并采用阀块集成;
所述第一单向阀(71)的出口并联接入所述流量放大阀(12)中,所述第一减压阀(7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7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减压阀(72)的入口与所述液控逻辑换向阀(73)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74)的入口与所述过滤器(3)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减压阀(74)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阻尼孔(75)的入口连接,另外一路与所述液控逻辑换向阀(73)的控制油口连接,所述液控逻辑换向阀(73)与所述第二单向阀(79)串联,所述二位二通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司博王大江冯扶民王金祥罗利军张宇刘立志刘进伟闫凯张志男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