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28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涉及蓝莓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蓝莓预处理、二氧化碳浸渍、超声催促酶解、升温灭酶联合超高压处理、接种发酵、灭菌处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提升蓝莓中保健成分的浸出率,且极大的保留花青素的含量,同时降低酶解时间,提升最终酵素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其保健性。增强其保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蓝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蓝莓学名越桔,又称蓝浆果等,属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蓝莓属小浆果类果树,世界上越有45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中国约有91个种28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蓝莓是公认的健康水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营养成分高。其中,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活化视网膜功效,可以强化视力,防止眼球疲劳而备受注目。也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0003]当前,酵素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蓝莓酵素的使用范围较广,也有着一定的优势,蓝莓由于原果保存不便捷,大多加工成果酒或酵素进行储存或销售,而蓝莓酵素中有保健功能的成分主要是花青素、果胶、类黄酮、维生素等。蓝莓中花青素含量很高,既可促进视网膜细胞中视紫质的再生来抵抗视力减轻眼部疲劳,又可抑制血管紧张肽素转换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还可延缓衰老、抗癌,保护脑神经不被氧化提高记忆力,增强人体免疫力。
[0004]传统的蓝莓酵素生产大多是采用打浆后酶解,在高温灭酶后进行菌种接种再进行发酵处理,最后再灭菌,来得到酵素,但是在多次高温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原料成分中花青素的损耗,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使得最终所得酵素的功效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有效提升蓝莓中保健成分的浸出率,且极大的保留花青素的含量,同时降低酶解时间,提升最终酵素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其保健性。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所述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包括(1)蓝莓预处理、(2)二氧化碳浸渍、(3)超声催促酶解、(4)升温灭酶联合超高压处理、(5)接种发酵、(6)灭菌处理等步骤。
[0008]优选的,蓝莓预处理为:挑选完整健康的蓝莓,清洗后进行打浆处理,且蓝莓打浆过程中果肉破碎度为大于60%,得蓝莓果浆备用;
[0009]优选的,二氧化碳浸渍为将上述蓝莓果浆置于密闭容器中抽真空,后保压1

2h,再向容器中充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于20

25℃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充分浸渍10

15h,后取出得浸渍浆料备用;
[0010]优选的,超声催促酶解为将上述浸渍浆料取出后置于破壁机中进行超微破碎,后加入浸渍浆料总量0.1

1.5%的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超声装置中,以420W的超声功
率,28kHz的超声频率,在50℃的温度环境中,进行超声联合酶解30min,得酶解浆料;
[0011]优选的,升温灭酶联合超高压处理为将上述酶解浆料加热至90℃,以25

30r/min的转速连续搅拌灭酶5

8min后降温至常温,再置于350MPa的超高压环境中保压静置30min,得处理浆料备用;
[0012]优选的,接种发酵为将混合菌种接种到上述处理浆料中,在15℃的温度环境下进行低温发酵10

12h后,再变温发酵10

12h,其中变温发酵的变温方式为每隔2h升温2℃,直至升温至25

30℃的常温下后停止继续升温,后常温下密闭厌氧发酵,得蓝莓酵素,其中混合菌种为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按照3∶5∶2∶1∶1的接种比例混合制成,且初始接种量为5.5
×
106CFU/mL。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0014](1)本申请先对蓝莓进行初步破碎后采用真空处理后二氧化碳气氛浸渍,有效保证蓝莓中营养成分、总黄酮和柠檬酸的浸出,其中柠檬酸的存在对花青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采用二氧化碳浸渍处理能够有效保留蓝莓中花青素的含量,提升后续的保健作用;
[0015](2)本申请中采用超声催促酶解,能够有效的降低酶解时间,同时达到良好的酶解效果,并且进一步便于后续对酶的钝化处理,有效控制酶解时间,保证原料中有效成分的留存,提升蓝莓酵素的抗氧化性能;
[0016](3)本申请采用升温灭酶联合超高压处理,能够进一步促进蓝莓中有效成分的浸出,同时减少高温灭酶的时间,有效防止花青素等有效成分的流失,并且通过混合菌种经过低温、变温和常温发酵来有效保证所得酵素中各类酶的活力,以及有效成分的保留,同时减少发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0](1)蓝莓预处理为:挑选完整健康的蓝莓,清洗后进行打浆处理,且蓝莓打浆过程中果肉破碎度为大于60%,得蓝莓果浆备用;
[0021](2)二氧化碳浸渍为将上述蓝莓果浆置于密闭容器中抽真空,后保压1h,再向容器中充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于20℃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充分浸渍10h,后取出得浸渍浆料备用;
[0022](3)超声催促酶解为将上述浸渍浆料取出后置于破壁机中进行超微破碎,后加入浸渍浆料总量0.1%的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超声装置中,以420W的超声功率,28kHz的超声频率,在50℃的温度环境中,进行超声联合酶解30min,得酶解浆料;
[0023](4)升温灭酶联合超高压处理为将上述酶解浆料加热至90℃,以25r/min的转速连续搅拌灭酶5min后降温至常温,再置于350MPa的超高压环境中保压静置30min,得处理浆料备用;
[0024](5)接种发酵为将混合菌种接种到上述处理浆料中,在15℃的温度环境下进行低
温发酵10h后,再变温发酵10h,其中变温发酵的变温方式为每隔2h升温2℃,直至升温至25

30℃的常温下后停止继续升温,后常温下密闭厌氧发酵,得蓝莓酵素,其中混合菌种为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按照3∶5∶2∶1∶1的接种比例混合制成,且初始接种量为5.5
×
106CFU/mL。
[0025]实施例2:
[0026]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7](1)蓝莓预处理为:挑选完整健康的蓝莓,清洗后进行打浆处理,且蓝莓打浆过程中果肉破碎度为大于60%,得蓝莓果浆备用;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蓝莓预处理:挑选完整健康的蓝莓,清洗后进行打浆处理,得蓝莓果浆备用;(2)二氧化碳浸渍:将上述蓝莓果浆置于密闭容器中抽真空,再向容器中充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充分浸渍10

15h,后取出得浸渍浆料备用;(3)超声催促酶解:将上述浸渍浆料取出后置于破壁机中进行超微破碎,后加入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超声装置中进行超声联合酶解,得酶解浆料;(4)升温灭酶联合超高压处理:将上述酶解浆料加热至90℃,连续搅拌灭酶5

8min后降温至常温,再置于超高压环境中保压静置,得处理浆料备用;(5)接种发酵:将混合菌种接种到上述处理浆料中,进行低温发酵10

12h后,再变温发酵10

12h,后常温下密闭厌氧发酵,得蓝莓酵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蓝莓打浆过程中果肉破碎度为大于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蓝莓果浆抽真空后保压1

2h,再向内充入二氧化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酶法制备蓝莓酵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氧化碳浸渍蓝莓果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美林叶宗华宋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昌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