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399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一内燃机连接,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连接,第一换热器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一内燃机连接;连接有机浆液循环管路的第二换热器;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二阀门位于第二循环泵与第二换热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的有机浆液循环管路堵塞管路。堵塞管路。堵塞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餐厨垃圾等生物质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进入试点阶段,餐厨垃圾中的大量油脂需要资源化提取。在餐厨垃圾有机浆液提油的过程中需要将有机浆液的温度进行提升。因此,需要有机浆液换热器对有机浆液进行加热。国内的加热方式很多,但效果差别很大,使用过程中问题多,生产事故多。
[0003]有机浆液在通过热交换的形式获得热量提升通常是通过管道输送的形式进行,然而,由于有机浆液中油分和有机质含量高,因此,目前的热交换系统在对浆液进行热交换时,有机浆液的流动路径过长,从而容易导致有机浆液对管道形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堵塞的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
[0005]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包括第一内燃机、第一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一内燃机连接,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连接,还包括阻止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的油气向有机浆液循环管路传导且用于水循环的隔离热交换组件,隔离热交换组件分别与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和有机浆液循环管路连接,隔离热交换组件包括:
[0006]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一内燃机连接;
[0007]连接有机浆液循环管路的第二换热器;
[0008]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
[0009]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
[0010]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管路上;
[0011]第二阀门,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二阀门位于第二循环泵与第二换热器之间。
[0012]当第二循环泵工作时,使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配置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沿着第一管路、第一换热器、第二管路以及第二换热器循环起来,循环的第二热交换介质在经过第一换热器时,由于第一热交换介质的热量高于第二热交换介质,从而通过热交换,使第二热交换介质的温度获得提升,吸热后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流动到第二换热器时,由于有机浆液的热量低于第二热交换介质的热量,通过热交换,使第二热交换介质将一部分热量释放给有机浆液,从而使有机浆液的热量获得提升。显然,本技术的隔离热交换组件既起到了热量交换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了隔离油气的作用,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0013]本技术另一方面通过隔离热交换组件连接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和有机浆液循环管路,避免将有机浆液循环管路的布置得太长,即基本不用改造有机浆液循环管路的管路,从而使有机浆液在原有的有机浆液循环管路内进行循环,要保证有机浆液流动路径短的情况下,避免了有机浆液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有机浆液循环管路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板式换热器的主视图;
[0017]图4为板式换热器的仰视图;
[0018]图5为换热板的立体图;
[0019]附图中的标记:
[0020]第一内燃机1,第一循环泵2,第一阀门3,第一换热器4,框架4a,换热板4b,第一输入管4c,第一输出管4d,第二输入管4e,第二输出管4f,凸筋4g,第二换热器5,第一管路6,第二管路7,第二循环泵8,第二阀门9,外接阀门10,压力检测器11,补水阀12,定压补水装置13,第三阀门14,第四阀门15,过滤器16,第五阀门17,第二内燃机18,第三循环泵19,第六阀门20,第三换热器21,第三管路22,第四管路23,第四循环泵24,第七阀门25,第八阀门26,第九阀门27,第十阀门28,第十一阀门29,第一压力检测器30,第一冷却风机31,第二冷却风机32,温度传感器33,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包括第一内燃机1、第一循环泵2、第一阀门3,第一循环泵2的输入端与第一内燃机1 连接,第一循环泵2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3连接,第一阀门3优先采用止回阀。
[0023]在第一热量产生组件中,第一内燃机1的功率为800KW,第一内燃机1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能对第一内燃机1进行散热,这些热量释放到液体状态的第一热交换介质中,第一热交换介质可以是水、油等,通过第一循环泵2使第一热交换介质在管道内循环起来,从而将第一内燃机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第一热交换介质优先采用水,因此,第一热交换介质常称之为缸套水,第一热交换介质在与第一内燃机1进行热交换后,第一热交换介质的温度通常可以达到90度左右,例如88℃。
[0024]由于第一内燃机1工作时需要燃料,通常第一内燃机1的工作燃料为柴油或汽油,因此热交换介质在循环过程中,在热交换介质中或多或少会吸入一些油气,而对于餐厨浆液的处理来说,这些油气是不会进入到餐厨的有机浆液中,因此,本技术中,不采用使第一热量产生组件与餐厨浆液直接进行热交换的形式,而是采用间接的热交换形式使有机浆液获得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的热量。
[0025]基于上述,本技术还包括阻止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的油气向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传导且用于水循环的隔离热交换组件,隔离热交换组件分别与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和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连接,隔离热交换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一管路6、第二管
路7、第二循环泵8、第二阀门9,下面对隔离热交换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6]第一换热器4分别与第一阀门3和第一内燃机1连接,第二换热器5用于连接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优先采用板式换热器。第一管路6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4连接,第一管路6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5连接;第二管路7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 4连接,第二管路7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5连接;第二循环泵8设置在第一管路6上;第二阀门9设置在第一管路6上,第二阀门9位于第二循环泵8与第二换热器5之间。第二阀门9优先采用止回阀。
[0027]在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7内配置有第二热交换介质,经二热交换介质优先采用水,水是无害的介质,因此,使与有机浆液的热交换获得保障。通常,第一内燃机1与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之间的间距近的情况为几十米,远的情况下距离为几百米,因此,在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与第一内燃机1之间通过隔离热交换组件进行热量的转换,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热损耗,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安全性。
[0028]当第二循环泵8工作时,使第一管路6和第二管路7内配置的第二热交换介质沿着第一管路6、第一换热器4、第二管路7以及第二换热器5循环起来,循环的第二热交换介质在经过第一换热器4时,由于第一热交换介质的热量高于第二热交换介质,从而通过热交换,使第二热交换介质的温度获得提升,吸热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包括第一内燃机(1)、第一循环泵(2)、第一阀门(3)、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第一循环泵(2)的输入端与第一内燃机(1)连接,第一循环泵(2)的输出端与第一阀门(3)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止第一热量产生组件的油气向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传导且用于水循环的隔离热交换组件,隔离热交换组件分别与第一热量产生组件和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连接,隔离热交换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4),第一换热器(4)分别与第一阀门(3)和第一内燃机(1)连接;连接有机浆液循环管路(A)的第二换热器(5);第一管路(6),第一管路(6)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4)连接,第一管路(6)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5)连接;第二管路(7),第二管路(7)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4)连接,第二管路(7)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5)连接;第二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8)设置在第一管路(6)上;第二阀门(9),第二阀门(9)设置在第一管路(6)上,第二阀门(9)位于第二循环泵(8)与第二换热器(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隔离热交换组件还包括补水组件,该补水组件包括:压力检测器(11),压力检测器(11)设置在第一管路(6)和/或第二管路(7)上;补水阀(12),补水阀(12)的输出端与第一管路(6)连接;用于降低水硬度的定压补水装置(13),定压补水装置(13)与补水阀(12)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固液两相浆料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补水组件还包括直接补水旁路,该直接补水旁路包括第三阀门(14),第三阀门(14)与定压补水装置(13)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三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微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