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366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废热水的第一箱体;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输入端连接;热泵,热泵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入端连接;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与热泵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三介质输送组件,第三介质输送组件的一端与热泵的第二输入端或者第二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废水中的一部分余热提取并加以利用,避免了热能的浪费。避免了热能的浪费。避免了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水来对某些设备或产品或介质进行降温处理,以达到相应的降温目的,或使产品快速成型的目的。例如:
[0003]在电缆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导体上挤出绝缘层,由于挤塑机模腔内的温度通常在180℃左右,因此,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的温度较高,为了使挤出的绝缘层能快速地定型,需要使挤包有绝缘层的线缆穿过冷却水槽来对绝缘层进行降温。如果采用常温的冷却水对上述绝缘层进行冷却,由于水温和绝缘层的温差过大,容易导致绝缘层开裂,因此,需要使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使用,例如,对上述绝缘层降温的冷却水温通常需要达到60

70℃。上述冷却水通常是采用加热装置加热后输入到冷却水槽中的,然而,这些冷却水通常在使用后就排放掉了。
[0004]又如,在对高温烟气进行脱硝处理前,烟气在进入脱硝装置之前,通常会采用喷淋冷却的装置对烟气进行降温处理,由于烟气的温度高,而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因此,喷淋冷却后的水不能使用而成为废水直接排放。
[0005]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诸如上述使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情况非常多,但由于最终的水均成为废水排放掉了,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在排放时也一起被排走,显然将上述含有热能的废水直接排放或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导致了热能浪费,因此,如何将废水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利用,是当前所面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本技术将工业废水中的一部分余热提取并加以利用,避免了热能的浪费。
[0007]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包括:
[0009]用于存储废热水的第一箱体;
[0010]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的输出端连接;
[0011]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介质输入端连接;
[0012]热泵,热泵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入端连接;
[0013]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二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与热泵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14]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三介质输送组件,第三介质输送组件的一端与热泵的第二输入端或者第二输出端连接。
[0015]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废热水通过第一介质输送组件输送到第一板式换热器之后,
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沿着热泵循环流动的第二介质与沿着第一板式换热器流动的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即第二介质的一部分热能被热泵吸收到再以热交换的形式提供给第三介质,从而使第三介质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介质的热能被热泵吸收后,从而降低了热泵提升第三介质温度的能耗。第三介质输送组件使第三介质在热泵与负载之间循环,使第三介质流过热泵时温度获得提升,第三介质在流过负载时将热量提供给用户。由此可见,本技术将废水中的一部分余热提取并加以利用,避免了热能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利用工厂废水余热的供暖系统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第一介质输送组件的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第二介质输送组件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中的第三介质输送组件的放大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
[0021]第一箱体1,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第一板式换热器3,热泵4,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第三介质输送组件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一阀门8,压差平衡阀9,膨胀水箱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一截止阀13,第一过滤器14,第一水泵15,第一止回阀16,第一压力表16a,第二过滤器17,第二水泵18,第二止回阀19,第二截止阀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4,本技术的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第一板式换热器3、热泵4、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第三介质输送组件6,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1至图4,第一箱体1用于存储第一介质,本技术中的第一介质为废热水,即工厂内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水经过收集后先输送到第一箱体1内,存储在第一箱体1内备用。
[0025]如图1至图4,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箱体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将第一箱体1存储的废热水抽出,使第一介质流向第一板式换热器3。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为两组,两组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以并联的方式布置,当其中一组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工作时,另一组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处于备用状态。
[0026]如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包括第一截止阀13、第一过滤器14、第一水泵15、第一止回阀16,第一截止阀13的一端与第一过滤器14的一端连接,第一截止阀1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箱体1,第一过滤器14的另一端与第一水泵15的一端连接,第一水泵15的另一端与第一止回阀16的一端连接,第一止回阀1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3。
[0027]如图1至图4,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压力表16a,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表16a的数量为3个,第一个第一压力表16a安装在第一截止阀13与第一过滤器14之间,第二个第一压力表16a安装在第一过滤器14与第一水泵15之间,第三个第一压力表16a安装在第第一水泵15与第一止回阀16之间。
[0028]如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板式换热器3为两组,当其中一组第一板式换热器3工作时,另一组第一板式换热器3处于备用状态。
[0029]如图1至图4,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一介质输入端连接,废热水通过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输送到第一板式换热器3之后,在第一板式换热器3内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之后的废热水温度降低后,例如,第一箱体1内的废热水的温度为35℃,经第一板式换热器3后,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输出的废热水的温度降低至25℃。
[0030]如图1至图4,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输出的废热水可以回到第一箱体1中,也可以输送到废水处理场所,经过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本实施例中,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一介质输出端与第一箱体1的输入端连接,这样使第一板式换热器3输出的废热水回到第一箱体1中,进行循环使用,直至温度与热泵4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二介质的温度在5至8℃时,无需回到第一箱体1,而直接送往废水处理场所。
[0031]如图1至图4,例如,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一介质输出端输出的废热水的温度为22℃,而热泵4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第二介质的温度为15℃,此时,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一介质输出端输出为22℃的废热水送往废水处理场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废热水的第一箱体(1);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箱体(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3),第一介质输送组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一介质输入端连接;热泵(4),热泵(4)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二介质输入端连接;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的第二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的另一端与热泵(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三介质输送组件(6),第三介质输送组件(6)的一端与热泵(4)的第二输入端或者第二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输入到热泵(4)内的第二介质温度的第一控制组件,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7)与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连接以检测第二介质的温度;第一阀门(8),第一阀门(8)的一端与热泵(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阀门(8)的另一端与第二介质输送组件(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8)为电动阀门,第一控制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阀门(8)开度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第一阀门(8)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余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热泵(4)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压力的压差平衡组件,压差平衡组件包括:压差平衡阀(9),压差平衡阀(9)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丹顾高川韩三飞徐萧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微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