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889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用于第一换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固定与光伏组件的背面以获取光伏组件收集的热量;热泵主机,第一管道的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储能箱体,储能箱体内装有第二换热介质;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储能箱体连接;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储能箱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光伏组件上的余热转换并储存,使光伏发电既实现了发电,又起到了热能转换的作用。又起到了热能转换的作用。又起到了热能转换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光伏发电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对于光伏发电板而言,其通常是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屋顶或地面上,支撑架设置在光伏发电板的底面上形成光伏发电组件。
[0003]通常情况下,光伏发电区域中往往由若干个光伏发电组件组成,每个光伏发电组件的面积为2.2平方米,因此,光伏发电区域所占用的面积是较大的。
[0004]现有的每个光伏发电区域均只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功能,据统计,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约20%,在太阳光照射在光伏发电板上,在光伏发电板上会聚集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却未加以利用,根据上述可知,光伏发电区域的占地面积是较大的,现有技术中聚集在光伏发电板上的热量通常是通过自然散发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形成了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如何对聚集在光伏发电板上的热量加以利用,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本技术将光伏组件上的余热转换并储存,使光伏发电既实现了发电,又起到了热能转换的作用。
[0006]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还包括:
[0008]用于第一换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固定与光伏组件的背面以获取光伏组件收集的热量;
[0009]热泵主机,第一管道的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
[0010]储能箱体,储能箱体内装有第二换热介质;
[0011]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储能箱体连接;
[0012]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储能箱体连接。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向热泵主机提供工作电源的光伏并网柜,光伏并网柜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电连接,光伏并网柜的输出端与热泵主机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第一管道包括:
[0015]盘管,盘管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背面;
[0016]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与盘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
[0017]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盘管的一端连接,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热泵
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为第一换热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的第一输送组件,第一输送组件包括:
[0019]第一蝶阀、第一过滤器、第一泵、第一止回阀、第二蝶阀,第一蝶阀的一端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蝶阀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的一端连接,第一过滤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泵的一端连接,第一泵的另一端与第一止回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止回阀的另一端与第二蝶阀的一端连接,第二蝶阀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
[0020]进一步地,第三管道上设有为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的第二输送组件,第二输送组件包括:
[0021]第三蝶阀、第二过滤器、第二泵、第二止回阀、第四蝶阀,第三蝶阀的一端与储能箱体连接,第三蝶阀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器的一端连接,第二过滤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泵的一端连接,第二泵的另一端与第二止回阀的一端连接,第二止回阀的另一端与第四蝶阀的一端连接,第四蝶阀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
[0022]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第一管道以及第一换热介质获得光伏组件上的热量,第一换热介质的热量通过热泵主机进一步提升后进行释放,与第二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一管道与热泵主机之间往复循环,第一换热介质在储能箱体与热泵主机之间往复循环,从而使第二换热介质的温度获得提升,由此使得光伏组件上的余热通过上述的转换,由储能箱体内的第二换热介质储存。因此,本技术实现了对光伏组件上的余热进行回收并储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光伏组件与第一管道连接后的主视图。
[0025]图3为光伏组件与第一管道连接后的后视图。
[0026]图4为图1中第一输送组件的放大图。
[0027]图5为图1中的第二输送组件的放大图。
[0028]附图中的标记:光伏组件1,第一管道2,盘管2a,第一输送管2b,第二输送管2c,热泵主机3,储能箱体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光伏并网柜7,第一蝶阀8,第一过滤器9,第一泵10,第一止回阀11,第二蝶阀12,第三蝶阀13,第二过滤器14,第二泵15,第二止回阀16,第四蝶阀17,空调18,第四管道19,第一输送组件A,第二输送组件B,第三输送组件C。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第一管道2、热泵主机3、储能箱体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31]如图1所示,第一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第一管道2为第一换热介质循环提供引导,第一换热介质可以采用水或氟里昂,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介质优先采用水。第一管道2固定与光伏组件1的背面以获取光伏组件1收集的热量,第一管道2主要通过热传递的
作用获取光伏组件1上的余热,同时,光伏组件1没有与第一管道2贴合的部位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将热量提供给第一管道2。
[0032]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第一管道2能更多地获得光伏组件1上的热量,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的至少一部分为扁平结构,这种扁平结构与光伏组件1具有结合面积大的特点,结合面积越大,第一管道2的受热面也就越大,从而获得的热量也就更多。另外,由于第一管道2以及第一换热介质对光伏组件1来说形成了散热的作用,这样还有助于提升光伏组件1的发电效率。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道2的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一管道2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为了使第一管道2能更多地获得光伏组件1上的热量,第一管道2除上述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扁平结构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还具有如下结构: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管道2包括盘管2a、第一输送管2b、第二输送管2c,盘管2a固定在光伏组件1的背面,本实施例中,优先将盘管2a设置成扁平的结构,第一输送管2b的一端与盘管2a的一端连接,第一输送管2b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输送管2c的一端与盘管2a的一端连接,第二输送管2c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由上述结构可以看出,第一换热介质可以在第一管道2与热泵主机3之间进行循环。
[0035]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第一换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管道(2),第一管道(2)固定与光伏组件(1)的背面以获取光伏组件(1)收集的热量;热泵主机(3),第一管道(2)的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一管道(2)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储能箱体(4),储能箱体(4)内装有第二换热介质;第二管道(5),第二管道(5)的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管道(5)的另一端与储能箱体(4)连接;第三管道(6),第三管道(6)的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二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第三管道(6)的另一端与储能箱体(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热泵主机(3)提供工作电源的光伏并网柜(7),光伏并网柜(7)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1)电连接,光伏并网柜(7)的输出端与热泵主机(3)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2)包括:盘管(2a),盘管(2a)固定在光伏组件(1)的背面;第一输送管(2b),第一输送管(2b)的一端与盘管(2a)的一端连接,第一输送管(2b)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出端连接;第二输送管(2c),第二输送管(2c)的一端与盘管(2a)的一端连接,第二输送管(2c)的另一端与热泵主机(3)的第一换热介质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高川陆文斌周丹徐萧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微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