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37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贴片设备,用于将贴片元件撑开并贴到管状元件内壁,包括由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撑管元件构成的撑管组件、驱动若干个撑管元件沿径向移动的驱动组件和弹性回复驱动组件。该设备在工作状态下,驱动组件带动撑管组件撑开贴片元件,撑管完成后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撑管组件在驱动组件作用下能将设置在其外部的贴片元件自动撑开,贴片元件各处受到的作用力均匀,能有效提高贴片成功率;撑管组件撑开贴片后,在回复驱动组件作用下可恢复原状,便于下次继续重复操作。便于下次继续重复操作。便于下次继续重复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片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贴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被贴片元件贴到管状元件的内壁的贴片设备,例如将PVC元件贴到风管内壁的贴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某些工况条件下,需要对筒状或者管状产品的内壁进行贴片的操作,即将片状或者膜贴合到产品的内壁。现有用于筒状或者管状内壁贴片的自动化装置较少,人工贴片精度低、一致性差、劳动强度高,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0003]风管是一种在工程上使用非常多的构件,风管在与其他接口连接时,由于风管两端口易变形,且两端的内壁不够光滑,需要手工将风管端口撑开且整平才能套入接口,且每次套入都需要重新调整。现有技术是将风管的内壁贴一定厚度的PVC皮圈,使得风管端口的内壁固定,不易形变。经过PVC贴片后的风管可以反复轻松套入其他接口。目前风管贴片操作由人工完成,先将风管的端口撑开且整平,外加压力使得PVC皮圈贴到风管端口的内径上。但是同样地,该过程是人为控制外加压力,所以操作效率低,产品的合格率低;且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高,产品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被贴片元件自动撑开并贴至管状元件的内壁、同时还能恢复原状后再重复操作的贴片设备。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贴片设备,用于将被贴片元件贴到管状元件的内壁,包括:
[0007]撑管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分布且活动设置的撑管元件,撑管元件至少包括用于与被贴片元件接触的撑管部;撑管组件具有初始状态和撑开状态,撑管组件在初始状态下所有撑管元件的撑管部围成的周长小于撑开状态下所有撑管元件的撑管部围成的周长;
[0008]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个所述撑管元件沿径向向外移动,使撑管组件从初始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
[0009]回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个所述撑管元件沿径向向内移动,使撑管组件从撑开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
[0010]撑管部的外侧壁优选为圆弧形,根据贴片作用对象的形状,可以灵活改变撑管部的形状。
[0011]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撑管元件的中心形成有穿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12]驱动杆,穿设在若干撑管元件中心形成的穿孔内;
[0013]固定连接在驱动杆第一端的锥体元件,锥体元件的小径端朝撑管元件设置,大径端远离撑管元件设置;
[0014]与驱动杆的第二端连接的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在所
述穿孔内移动,从而带动锥体元件挤压所述若干撑管元件中心的穿孔,使得若干个所述撑管元件在锥体元件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移动。驱动组件上的锥体元件可以实现撑管元件稳定可控地移动,且使得每个撑管元件在径向上的移动距离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包括靠近撑管组件表面端的锥形孔,锥形孔的大径端位于撑管组件表面,小径端位于撑管组件内部。所述锥形孔可以为方孔或圆孔,相应地,锥体元件可以为方锥或圆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穿孔还包括与锥形孔连通的柱状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直接与驱动杆的第二端连接或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杆的第二端连接;动力源为气泵或液压泵或者电动推杆或步进电机。
[001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盘,所述动力源与驱动盘连接,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也与驱动盘连接。传动组件还可以是其它能连接动力源和驱动杆的装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回复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撑管组件外围的环形件,各撑管元件与所述的环形件之间均夹持有弹性件,在撑管组件从初始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时,各弹性件在撑管元件作用下被压缩,当驱动组件释放对撑管元件的驱动力时,各撑管元件在对应弹性件的恢复力作用下沿径向向内移动,使撑管组件从撑开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设置在环形件内壁四周的弹性件使得回复驱动组件的回复过程快速准确。
[002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海绵,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件,如热塑弹性体、弹性橡胶等可实现回复驱动的功能元件,弹性件的一端作用在环形件的内壁,另一端则作用在各撑管元件的外壁,
[0021]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撑管元件的外侧面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环形件内侧面设有数量与撑管元件数量相同的且与各定位孔一一对应的固定孔,这些固定孔内固定连接有穿梭杆,每根穿梭杆外均套设有所述弹性件;撑管组件在初始状态与撑开状态之间转换过程中,穿梭杆在定位孔内伸缩。定位孔和穿梭杆的存在可以提高弹性件的稳定性和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0022]进一步地,所述撑管元件还包括挤压部,所述环形件位于若干撑管元件的挤压部外围,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挤压部与环形件之间。
[0023]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部与所述撑管部之间形成有台阶,且所有撑管元件的撑管部围成的周长大于挤压部围成的周长。挤压部围成的周长比撑管部围成的周长小,有利于撑管组件的稳定,以及减少制造撑管设备的用料。
[0024]进一步地,所述撑管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有撑管元件的撑管部外侧中部的防尘部,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有撑管元件的撑管部撑管元件的防尘部围成的直径大于所述环形件的内径,且所有撑管元件的防尘部紧贴环形件的端面设置。所述防尘部能防止灰尘或杂物落入挤压部和环形件中间的区域。
[0025]进一步地,贴片设备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支撑板和定位底盘;定位底盘设置在支撑板的表面,所述环形件固定在定位底盘上。定位底盘保持了环形件的水平,并且方便后期维修。
[00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也固定在支撑板上。驱动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固定在地面上,或悬挂在撑管组件上方。
[0027]进一步地,所述被贴片元件的外层有粘性,被所述撑管部撑开后粘贴于所述管状
元件内壁。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撑管组件在驱动组件作用下能将设置在其外部的贴片元件自动撑开,贴片元件各处受到的作用力均匀,能有效提高贴片成功率;撑管组件撑开贴片后,在回复驱动组件作用下可恢复原状,便于下次继续重复操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贴片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贴片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除基座外的分解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撑管组件的俯视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撑管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驱动组件的正视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回复驱动组件的俯视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贴片设备的立体剖视图;
[0037]图9为图8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9]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片设备,用于将被贴片元件贴到管状元件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片设备,用于将被贴片元件贴到管状元件的内壁,其特征在于包括:撑管组件(11),包括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分布且活动设置的撑管元件(111),撑管元件(111)至少包括用于与被贴片元件接触的撑管部(111a);撑管组件(11)具有初始状态和撑开状态,撑管组件(11)在初始状态下所有撑管元件(111)的撑管部(111a)围成的周长小于撑开状态下所有撑管元件(111)的撑管部(111a)围成的周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个所述撑管元件(111)沿径向向外移动,使撑管组件(11)从初始状态转变为撑开状态;回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个所述撑管元件(111)沿径向向内移动,使撑管组件(11)从撑开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撑管元件(111)的中心形成有穿孔(112),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121),穿设在若干撑管元件(111)中心形成的穿孔(112)内;固定连接在驱动杆(121)第一端的锥体元件(122),锥体元件(122)的小径端朝撑管元件(111)设置,大径端远离撑管元件(111)设置;与驱动杆(121)的第二端连接的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121)在所述穿孔(112)内移动,从而带动锥体元件(122)挤压所述若干撑管元件(111)中心的穿孔(112),使得若干个所述撑管元件(111)在锥体元件(122)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直接与驱动杆(121)的第二端连接或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杆(121)的第二端连接;动力源为气泵(123)或液压泵或者电动推杆或步进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盘(124),所述动力源与驱动盘(124)连接,所述驱动杆(121)的第二端也与驱动盘(12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撑管组件(11)外围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泽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沃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