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98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模拟大电流与微弱模拟信号分离的送电装置。控制IC配置在基板的中央区域比中心线CL向第一方向D1偏移的位置上,其中,向第一发送驱动器DR1输出的输出端子配置在第一边SD1上、向第二发送驱动器DR2输出的输出端子配置在第二边SD2上、通过波形检测配线图案(250、252)输入第二线圈连接端子(204)的波形的输入端子配置在第三边SD3上。线圈连接端子(202、204)以及谐振电容C1、C2配置在基板(200)的端部侧的第一、第二排位置P1、P2上,第一发送驱动器配置在比控制IC的第一边向第一方向D1偏移的位置上,第二发送驱动器配置在面向控制IC的第二边侧的位置上,波形检测配线图案经由位于在比中心线向第二方向D2偏移的区域由控制IC的第三边向排位置P2侧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无触点方式输送电力的送电装置及其电子 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电^兹感应即使金属部分无触点也可以电力传输的 无触点电力输送(非接触性电力传输)引人注目。作为此无触点电 力传输的应用例,人们提出了移动电话机、家用电器(例如电话机 的子才几)的充电等。有作为无触点电力l叙送的现有4支术的专利文献1。在此专利文 献l中,由连接于发送驱动器的输出的谐振电容与原线圈构成串联 谐振电^各,并且由送电装置(原线圈侧)向受电装置(次级线圏侧) 供给电力。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0909号公才艮此处,在送电装置中,原线圏、谐振电容以及发送驱动器等的 功率型电路中流有大约凄t百mA~ 1A的交流高频率冲莫拟大电流,另 一方面用于驱动控制这样的功率型电路的IC及其周围电路,流有 微弱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因此,在送电装置中,如果不减少模 拟大电流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能可靠地控制功率型电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将模拟大电流与微弱的模拟信号或者 -微弱的^字信号分离,可以减少才莫拟大电流造成的不良影响的送电 装置及电子设备。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送电装置,包含原线圏,并且l吏所述 原线圈与受电装置侧的次级线圈电石兹耦合、向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载供给电力,在印刷电路板的安装面上具有连接有所述原线圈两端 的第一线圏连接端子、第二线圈连接端子;与所述原线圏共同形成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通过所述第一线圏连接端子、所述第二 线圈连4妄端子从所述原线圈的两端侧马区动所述原线圏的第 一发送 驱动器、第二发送驱动器;以及向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 发送驱动器输出驱动器控制信号的控制IC,其中,所述控制IC形 成为具有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矩形,纟皮配置在与中 心线相比向第一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述中心线将所述印刷电路板 分成两部分、且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平行,其中,向所述第 一发送驱动器输出的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 一边上,向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输出的所述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出 端子被_没置在与所述第一边邻4妄的所述第二边上,通过波形4佥测配 线图案输入有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的信号波形的输入端子被配 置在与所述第一边对置的所述第三边上,所述第一线圏连接端子、 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被配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侧的第一 排位置上,当将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 二线圏端子#1配置在与所述中心线相比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f立 置上,所述谐振电容^皮配置在第二排位置上,所述第二排位置位于 配置有所述第一线图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 排位置与配置有所述控制IC的排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 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排位置与配置有所述控制IC的排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皮配置在与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一边相比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移的4立置上,所述波形检测配线图案由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三边开始,经过与所述印刷电路々反上的所述中心线相比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区域而#:延伸,并连接至 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原线圈、谐振电容以及第一、第二发 送驱动器构成功率型电路,流有交流的高频率的才莫拟大电流的功率 型电路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安装面上被汇集配置在第 一 、第二排位置 上。而且,由控制ic向第一、第二发送驱动器供给的驱动器控制 4言号的配线图案^皮汇集配置在印刷电路4反的第一方向侧。因此,可 以在印刷电路板的第二方向侧确保形成模拟微弱信号通过的波形 检测配线图案的余地(空隙)。这样,可以分离模拟大电流与模拟 微弱信号。另外,波形检测电路内置在控制ic内部,监视相当于 原线圈一端的感应电压的信号的波形,检测次级线圏侧(受电装置 侧)的负载变动。按此方法,可以检测数据(负载)检测、异物(金 属)检测及装卸(取下)等。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送电装置,所述谐振电容包含连l妄至 所述第 一线圈连接端子的第 一谐振电容、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 连才姿端子的第二谐4展电容,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纟皮配置在所述第二 排位置上所配置的所述第一谐振电容与所述第二谐纟展电容之间,所 述第 一发送驱动器^f皮配置在与所述第二排位置邻^^妄的第三排位置 上,所述控制ic^皮配置在与所述第三排位置邻4妄的第四排位置上。虽然与原线圈共同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可以为一个, 但是可以将第一、第二谐振电容配置在原线圏的两端。此时,虽然 可以在第二排位置的第 一 、第二谐纟展电容之间配置第二发送驱动 器,^旦由于基^反宽度的限制,不可以将第一发送驱动器配置在第二 排位置上。因此,第一发送驱动器配置在第三排位置上,由于是在比控制IC向第一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以对波形检测配线图案无不良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送电装置,所述波形检测配线图案包括宽幅图案和窄幅图案,所述宽幅图案^f皮形成在^v所述第二线圏连接 端子到在所述第二排位置上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述窄幅图案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宽幅图案,另一端连接至在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三边上所设置的所述输入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送电装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安装面的背面上设有电源图案,所述电源图案包含与所述第一发送 驱动器、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连接的功率接地电源图案;以及与所 述控制IC的电源端子连接的模拟接地电源图案及数字接地电源图 案,在与所述控制IC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波形4企测配线图案的所 述窄幅图案对置的中央区域上岛状地形成有所述才莫拟接地电源图 案,在与所述第一排位置、所述第二排位置对置的第一区域上形成 有所述功率接地电源图案,隔着所述才莫拟接地电源图案在与所述功 率接地电源图案相反侧的第二区域上形成有所述数字接地电源图 案,所述功率4妄地电源图案和所述it字4妄地电源图案在岛状的所述 才莫拟接地电源图案和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边之间的区域相互连接。如上所述,利用分离功率接地电源、模拟接地电源图案以及数 字接地电源图案,可以减少功率型电路、模拟电路及数字电路的互 相干涉并稳定化它们的基准电位。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送电装置,所述电源图案还包括与所述 第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连接的功率电源图案,所述 功率电源图案避开与形成于所述安装面上的所述波形;险测配线图 案的所述窄幅图案对置的区域,被从所述第 一 区域围至所述第二区i或。用》匕方法,可以减少功率电源图案刈-波形4企测配线图案的窄幅 图案的不良影响。才艮据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送电装置,-没置在所述印刷电鴻4反的安装面上、且与i殳置在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二边上的端子连4妄的振荡器被配置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背面侧的所述模拟接地电源图 案及所述功率接地电源图案的边界区域对置的位置上,为将所述数 字接地电源图案连接于所述振荡器,所述数字接地电源图案具有由 所述第 一 区域向所述第二区域内带状地突起的第 一突起图案。振荡器是振荡成为功率型电路的驱动频率的起源的基准频率 的部件,即使靠近功率型电路,问题也比较少。另外,因为有必要 向振荡器供给数字接地电源电位,所以通过第一突起图案向振荡器 供给tt字4妻地电源电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送电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电装置,包含原线圈,并且使所述原线圈与受电装置侧的次级线圈电磁耦合、向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载供给电力,其特征在于,在印刷电路板的安装面上具有:连接有所述原线圈两端的第一线圈连接端子、第二线圈连接端子;与所述原线圈共同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通过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从所述原线圈的两端侧驱动所述原线圈的第一发送驱动器、第二发送驱动器;以及向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输出驱动器控制信号的控制IC,其中,所述控制IC形成为具有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矩形,被配置在与中心线相比向第一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述中心线将所述印刷电路板分成两部分、且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平行,其中,向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输出的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边上,向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输出的所述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边邻接的所述第二边上,通过波形检测配线图案输入有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的信号波形的输入端子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边对置的所述第三边上,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被配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侧的第一排位置上,当将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二线圈端子被配置在与所述中心线相比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述谐振电容被配置在第二排位置上,所述第二排位置位于配置有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排位置与配置有所述控制IC的排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排位置与配置有所述控制IC的排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被配置在与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一边相比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述波形检测配线图案由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三边开始,经过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中心线相比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区域而被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5-25 2007-1392821. 一种送电装置,包含原线圏,并且^f吏所述原线圈与受电装置侧 的次级线圏电^兹耦合、向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载供给电力,其特 征在于,在印刷电赠^反的安装面上具有连4妻有所述原线圈两端的第一线圏连f妻端子、第二线圈连 接端子;与所述原线圏共同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通过所述第 一线圏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从所 述原线圏的两端侧驱动所述原线圈的第 一发送驱动器、第二发 送驱动器;以及向所述第 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输出驱动器 控制信号的控制IC,其中,所述控制IC形成为具有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 和第四边的矩形,#皮配置在与中心线相比向第 一方向偏移的位 置上,所述中心线将所述印刷电^各板分成两部分、且与所述第 一边和所述第三边平行,其中,向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输出的 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纟皮设置在所述第一边上,向所述第 二发送驱动器输出的所述驱动器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子被设置 在与所述第 一边邻4妄的所述第二边上,通过波形;险测配线图案 输入有所述第二线圈连4妻端子的信号波形的,命入端子#1配置 在与所述第一边对置的所述第三边上,所述第 一线圏连4妄端子、所述第二线圏连4妻端子^皮配置在 所述印刷电路板的端部侧的第一排位置上,当将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时,所述第二线圏端子^^皮配置在与所 述中心线相比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4立置上,所述谐振电容^皮配置在第二排位置上,所述第二排4立置位 于配置有所述第 一线圏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线圏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排4立置与配置有所述控制IC的氺M立置之间,所述第 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排位置与配置有所述控制IC的排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发 送驱动器^皮配置在与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一边相比向所述第一方向偏移的4立置上,所述波形;险测配线图案由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三边开始,经过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中心线相比向所述第二方向偏移的区i或而^皮延伸,并连4妾至所述第二线圏连接端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容包含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圏连接端子的第一 谐振电容、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圏连接端子的第二谐振电 容,所述第二发送驱动器^皮配置在所述第二排位置上所配置 的所述第一谐4展电容与所述第二谐振电容之间,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二排位置邻接的 第三排位置上,所述控制IC ^皮配置在与所述第三排位置邻4妄的第四排位 置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 检测配线图案包括宽幅图案和窄幅图案,所述宽幅图案被形成 在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端子到在所述第二排位置上向所述第 二方向偏移的位置上,所述窄幅图案的一端连4妄至所述宽幅图案,另一端连接至在所述控制IC的所述第三边上所设置的所述输入端子。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安装面的背面上设有电源图案,所述电源图案包含与所述第一发送驱动器、所述第二发 送驱动器连4妄的功率插:地电源图案;以及与所述控制IC的电 源端子连接的才莫拟4妾地电源图案及凄t字4妄地电源图案,在与所述控制IC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波形4全测配线图案 的所述窄幅图案对置的中央区域上岛状地形成有所述才莫拟接 地电源图案,在与所述第一排位置、所述第二排位置对置的第 一区域上形成有所述功率4妾地电源图案,隔着所述才莫拟*接地电 源图案在与所述功率4妄地电源图案相反侧的第二区域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幸太曾我部治彦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