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73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小油泵中的驱动损失,提高内燃机的燃油效率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具备:泵部,向内燃机供给油;以及控制部,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荷状态且内燃机的转速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泵部供给油,控制部基于油的温度来决定内燃机的转速的阈值。基于油的温度来决定内燃机的转速的阈值。基于油的温度来决定内燃机的转速的阈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供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具备能够改变油的排放量的油泵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基于与内燃机连接的曲轴的旋转进行驱动,将从排放口排放的油压送至内燃机的构成部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

73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如上所述的供油装置中,当将超过内燃机所需的油的油量和油压(以下,简称为“内燃机的所需油压”)的油供给至内燃机时,油泵中的驱动损失变大,导致内燃机的燃油效率恶化。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油泵中的驱动损失,提高内燃机的燃油效率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
[0009]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具备:
[0011]泵部,向内燃机供给油;以及
[0012]控制部,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荷状态且内燃机的转速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泵部供给油,
[0013]控制部基于油的温度来决定内燃机的转速的阈值。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具备:
[0015]油泵装置,具有泵部和可变部,所述泵部基于内燃机的动力来排放油,所述可变部具有控制油压室,基于供给至控制油压室的油的油压进行工作,减少泵部的排放量;以及<br/>[0016]可变控制部,在内燃机处于低负荷状态且内燃机的转速为转速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控制油压室供给油,
[0017]可变控制部在油对应于低温状态的情况下,将转速阈值的值设为第一转速,在油对应于非低温状态的情况下,将转速阈值设为比第一转速高的第二转速。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以减小油泵中的驱动损失,提高内燃机的燃油效率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的图。
[0021]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2]图3A是表示与参考例的供油装置有关的内燃机的转速与油的油压的关系的线图。
[0023]图3B是表示与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有关的内燃机的转速与油的油压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0024]图3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有关的内燃机的转速与油的油压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0025]图3D是表示与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有关的内燃机的转速与油的油压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的一例,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后述的实施方式。
[0027][实施方式][0028]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1进行说明。
[0029]图1是用于说明供油装置1的结构的示意图。以下,关于供油装置1的结构,仅对供油装置1的特征部分的说明所需的结构进行说明。关于供油装置1中的其它结构,可以与以往已知的各种供油装置的结构相同。
[0030]&lt;供油装置&gt;
[0031]供油装置1应用于内燃机E,对内燃机E的构成部件(例如,活塞)供给用于润滑或冷却的油。
[0032]内燃机E例如是搭载于卡车等的柴油发动机或者搭载于乘用车等的汽油发动机。内燃机E的结构与以往已知的各种内燃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0033]供油装置1具有可变式的油泵装置2、可变控制部3以及油盘4。这样的供油装置1的各元件2~4通过油路L1连接。
[0034]应予说明,供油装置1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结构。虽然省略图示,但供油装置1例如可以具有作为从油泵装置2排放的油的通路的主油道、用于对油进行过滤的油过滤器、用于对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以及用于对内燃机的构成部件供给油的供给部(喷嘴等)。
[0035]首先,对供油装置1中的油的流动简单地进行说明。油盘4内的油通过油路L1的油路构件L11而流入至油泵装置2。流入至油泵装置2的油由油泵装置2升压,从油泵装置2排放至油路L1的油路构件L12。
[0036]从油泵装置2排放至油路构件L12的油被压送至内燃机E的构成部件(例如,活塞)。
[0037]另外,从油泵装置2排放至油路构件L12的油的一部分从油路构件L12分支而流入至油路构件L13。在可变控制部3的电磁阀31关闭的状态(以下,简称为“闭状态”。)下,流入至油路构件L13的油由可变控制部3(具体而言,电磁阀31)阻挡。
[0038]另一方面,在电磁阀31打开的状态(以下,简称为“开状态”。)下,流入至油路构件L13的油通过电磁阀31而流入至油路L1的油路构件L14。然后,流入至油路构件L14的油流入
至油泵装置2的可变部22(后述)的控制油压室221。油泵装置2基于控制油压室221内的油的油压进行工作,改变从油泵装置2排放的油的排放量。以下,对供油装置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39]&lt;油泵装置&gt;
[0040]油泵装置2例如是能够改变排放量的可变式的叶片泵。油泵装置2基于内燃机E的动力来驱动。具体而言,油泵装置2连接于与内燃机E连接的曲轴(未图示),通过曲轴的旋转来驱动。
[0041]油泵装置2的排放量是在油泵装置2的驱动轴212(后述)旋转一周的情况下从油泵装置2排放的油的容量。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2能够在第一排放量与比该第一排放量小的第二排放量之间切换排放量。
[0042]这样的油泵装置2具有泵部21和可变部22。
[0043]&lt;泵部&gt;
[0044]泵部21具有壳体211、驱动轴212、转子213、多个叶轮214以及凸轮环215。
[0045]壳体211具有筒状的容纳部211a。在容纳部211a中容纳有构成泵部21的各元件212~215等。
[0046]壳体211具有吸入口211b、排放口211c以及导入口211d。
[0047]吸入口211b是供给至泵室216(后述)的油的入口。油路构件L11连接于吸入口211b。油路构件L11的第一端部(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油盘4,第二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吸入口211b。
[0048]排放口211c是从泵室216排放的油的出口。油路构件L12的第一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排放口211c。
[0049]导入口211d是供给至控制油压室221(后述)的油的入口。油路构件L14连接于导入口211d。油路构件L14的第一端部(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电磁阀31(后述)的第二端口312。油路构件L14的第二端部(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导入口211d。
[0050]驱动轴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其具备:泵部,向内燃机供给油;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内燃机处于低负荷状态且所述内燃机的转速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所述泵部供给所述油,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油的温度来决定所述内燃机的转速的阈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油的温度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转速的阈值设为第一阈值,在所述油的温度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将所述转速的阈值设为比所述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供油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内燃机中的燃料的喷射量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处于所述低负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朝仓务鎌田刚史福冈理郎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