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及三轮摩托车车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78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及三轮摩托车车架,所述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包括钢板吊耳、钢板弹簧、第一限位管、限位组件、中心弹簧和减震器,所述钢板吊耳包括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设置于所述边梁;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之间;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二限位管,所述限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和三轮摩托车的后轮转轴;所述中心弹簧的两侧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所述减震器用于连接所述后轮转轴,缓震性能更佳,有利于提高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及三轮摩托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
,特别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及三轮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货运三轮摩托车由于其具备载运货物的结构,适应性强,转向灵活,被广泛应用于城镇、狭窄道路、社区等,货运三轮摩托车设置有车厢,车厢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装载货物,当三轮摩托车行驶至颠簸崎岖路面,若载重较大,容易对三轮摩托车车架造成巨大的冲力,使得车架散架,发生倾倒事故,存在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对后轮转轴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车辆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及三轮摩托车车架,缓震性能更佳,有利于提高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设置于三轮摩托车车架,所述三轮摩托车车架设置有边梁,所述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包括钢板吊耳、钢板弹簧、第一限位管、限位组件、中心弹簧和减震器,所述钢板吊耳包括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设置于所述边梁;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之间;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二限位管,所述限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和三轮摩托车的后轮转轴;所述中心弹簧的两侧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所述减震器用于连接所述后轮转轴。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包括钢板吊耳、钢板弹簧、第一限位管、限位组件、中心弹簧和减震器,通过钢板吊耳连接钢板弹簧,由于钢板弹簧能够吸收颠簸震动,从而能够减少三轮摩托车的震动,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将钢板弹簧与三轮摩托车的后轮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中心弹簧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将能量吸收以实现缓冲减震,通过将中心弹簧的两侧分别套设于第一限位管和第二限位管,可以更好地吸收震动能量,减缓冲击,当三轮摩托车行驶中受到冲击或者颠簸时,可以保护车架,减少外力冲击导致受损的情况,降低侧翻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设置减震器,并将减震器与后轮转轴连接,减震器能够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缓车架的震动,有利于提高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钢板弹簧、中心弹簧、减震器,并与后轮转轴互相连接配合,从而达到更佳的缓震效果,增加车辆的减震舒适性,同时有效地提高车辆良好的行驶平稳性能。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卷耳,所述卷耳通过销轴与所述钢板吊耳的下端铰接。通过在钢板弹簧的两端设置卷耳,能够便于安装于钢
板吊耳上,通过销轴与钢板吊耳的下端铰接,当车辆行驶时,钢板弹簧受震动影响前后摆动产生位移量,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管与所述中心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钢板弹簧的上侧面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板,限位板的两侧分别与中心弹簧和钢板弹簧紧密连接在一起,当车辆行驶到颠簸路面时,中心弹簧与钢板弹簧互相配合,能够使得减震效果更佳,保证行车的平顺性。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为U型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弯曲部位于所述钢板弹簧的下侧面,所述弯曲部用于使所述后轮转轴穿过以连接于所述钢板弹簧。通过将限位板放置于钢板弹簧的上侧面,将限位螺栓穿过限位板后连接螺母,使得限位螺栓的弯曲部位于钢板弹簧的下侧面,通过将后轮转轴穿过弯曲部,通过螺母旋紧配合可以固定后轮转轴的位置,从而使得钢板弹簧和后轮转轴紧密连接在一起,由钢板弹簧缓和与衰减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颠簸产生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车辆良好的减震效果。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板弹簧包括多块层叠设置的钢板,多块所述钢板的长度逐渐变短。通过增加了多块层叠设置且长度逐渐变短的钢板,有利于提高钢板弹簧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钢板副吊耳和缓冲钢板,所述钢板副吊耳设置于所述钢板吊耳之间,所述钢板副吊耳包括第一副吊耳和第二副吊耳,所述缓冲钢板通过所述第一副吊耳和所述第二副吊耳连接。由于钢板弹簧形变过大回弹时会对后轮转轴产生过大的冲力,通过设置缓冲钢板,缓冲钢板通过第一副吊耳和第二副吊耳连接,同时选择的缓冲钢板的弹力与钢板弹簧的弹力相反,能够有效地缓冲巨大的冲力,有利于提高三轮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行驶至颠簸路面时产生的噪声。
[00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有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三轮摩托车车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三轮摩托车车架设置有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包括钢板吊耳、钢板弹簧、第一限位管、限位组件、中心弹簧和减震器,通过钢板吊耳连接钢板弹簧,由于钢板弹簧能够吸收颠簸震动,从而能够减少三轮摩托车的震动,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将钢板弹簧与三轮摩托车的后轮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中心弹簧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将能量吸收以实现缓冲减震,通过将中心弹簧的两侧分别套设于第一限位管和第二限位管,可以更好地吸收震动能量,减缓冲击,当三轮摩托车行驶中受到冲击或者颠簸时,可以保护车架,减少外力冲击导致受损的情况,降低侧翻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设置减震器,并将减震器与后轮转轴连接,减震器能够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缓车架的震动,有利于提高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钢板弹簧、中心弹簧、减震器,并与后轮转轴互相连接配合,从而达到更佳的缓震效果,增加车辆的减震舒适性,同时有效地提高车辆良好的行驶平稳性能。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边梁、第二边梁和连接管,所述第一边
梁和所述第二边梁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设置有减震器支架,所述减震器支架用于与所述减震器连接。通过在连接管上设置减震器支架,减震器支架可以用于安装减震器,并将减震器与后轮转轴连接,减震器能够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收缩衰减车架的震动,有利于提高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震器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减震器支架铰接。为了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将减震器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减震器支架铰接,另一端与后轮转轴铰接,三轮摩托车行驶时,因道路颠簸受到冲击和震动,减震器可以适应性地移动从而消除受力变形位移量。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设置有多个撑杆支架,多个所述撑杆支架沿所述连接管的中心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撑杆支架,可以用于安装手动撑杆,便于车厢的装卸使用,且撑杆支架相对于连接管的中心对称布置,使得车架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车架的支撑强度。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设置于三轮摩托车车架,所述三轮摩托车车架设置有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包括:钢板吊耳,所述钢板吊耳包括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设置于所述边梁;钢板弹簧,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连接;第一限位管,所述第一限位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吊耳和所述第二吊耳之间;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第二限位管,所述限位组件用于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和三轮摩托车的后轮转轴;中心弹簧,所述中心弹簧的两侧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用于连接所述后轮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卷耳,所述卷耳通过销轴与所述钢板吊耳的下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管与所述中心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钢板弹簧的上侧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为U型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健伟张中山陆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长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