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仓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仓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仓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仓储系统一般包括立体货架和搬运系统,能够实现货物的入库或出库作业,在物流行业和智能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立体仓库一般设置为多层库位结构,多层库位结构的每层设置多个库位,搬运系统需要能够将各库位内的物料搬运至预设位置(例如库位),或者将位于预设位置的物料搬运至各库位。
[0003]虽然现有技术中,仓储系统的搬运系统能够实现这种搬运作业,但是,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立体货架或者搬运系统结构复杂,一般需要设置大量的输送轨道,从而满足其搬运需求,但是这种复杂的结构会造成成本的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仓储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特别是降低仓储系统的成本。
[0005]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改善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仓储系统,包括立体仓库和搬运系统;所述搬运系统包括第一承载装置和子穿梭车,所述第一承载装置包括第一承载架、与所述第一承载架连接的第一行走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仓库和搬运系统;所述搬运系统包括第一承载装置(2)和子穿梭车(5),所述第一承载装置(2)包括第一承载架(21)、与所述第一承载架(21)连接的第一行走组件(22),以及,与所述第一承载架(21)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架(21)升降的第一承载座(23),所述第一承载座(23)用于承载所述子穿梭车(5)和货物单元;所述立体仓库包括立体货架(3),所述立体货架(3)设置为多层库位结构,所述多层库位结构的每层形成有至少一个库位(301),每个所述库位(301)均包括上下连通的货物单元的容置空间和子穿梭车(5)的容置空间;通过所述第一行走组件(22)的行走以及所述第一承载座(23)的升降实现所述第一承载座(23)与所述库位(301)的对接,当所述第一承载座(23)与所述库位(301)对接时,通过所述子穿梭车(5)实现所述货物单元在所述第一承载座(23)和所述库位(301)之间的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单元包括料框(4),所述料框(4)包括框本体(41)和两个支撑部(42),所述支撑部(42)连接于所述框本体(41)的底部以实现对所述框本体(41)的支撑,所述支撑部(42)间隔设置并形成所述子穿梭车(5)的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2)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支腿(4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支腿(422)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支腿(421),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两个所述支撑部(42)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一支腿(42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腿(422)连接,所述第一支腿(421)的上端连接至所述框本体(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货架(3)包括多个支撑柱(31)和多个承载组件,多个所述承载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各个所述承载组件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柱(31)连接并共同形成所述多层库位结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库位(301)处的两个第一横梁(32)和两个第二横梁(33),两个所述第一横梁(3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柱(31)连接,所述第二横梁(33)与所述第一横梁(32)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梁(32)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横梁(33)共同实现对所述子穿梭车(5)的车轮(53)的支撑,并实现对所述车轮(53)进行运动导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框(4)的所述支撑部(42)支撑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32),或者,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承载板(35),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承载板(35)沿所述第一横梁(3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至少两个所述承载板(35)分别至少部分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横梁(33)之外,任一所述承载板(35)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梁(32)和/或所述第二横梁(33)连接,通过至少两个所述承载板(35)共同实现对所述料框(4)的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5)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有福,易小刚,师裕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