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车以及运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49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2
一种运送车(2),其沿着容器架(1)行驶并运送容器(W),容器架(1)在上下方向(Z)上具备多层支撑容器(W)的架部(11)。运送车(2)具备支撑容器(W)的支撑区域、相对于容器架(1)取出和放入容器(W)的第一移载装置(23)、以及相对于支撑区域载置和取下容器(W)的第二移载装置(24)。第二移载装置(24)以能够使容器(W)移动至支撑区域,使得多个容器(W)在支撑区域中在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的方式构成。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的方式构成。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的方式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送车以及运送设备
[0001]本申请是如下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专利技术名称:运送车以及运送设备;申请日:2018年7月13日;申请号:201880048773.3。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对容器进行支撑的架部的容器架的正面行驶,并对容器进行运送的运送车、以及具备多个该运送车的运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3]如上所述的运送设备的一例记载于日本特开2004

27706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的运送设备所具备的运送车具备相对于容器架取出和放入容器的移载机器人6。该运送车在停止于容器架前方的状态下通过移载机器人6将容器从容器架取出,并在移载机器人6支撑容器的状态下行驶到其它容器架前方之后,将移载机器人6所支撑的容器收纳于其它容器架,从而运送容器。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2770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运送车由于是在移载机器人6支撑从容器架取出的容器的状态下行驶并运送容器,故只能一个一个地运送容器,无法高效地进行基于运送车的容器向容器架的运送或者基于运送车的容器从容器架的运送。
[0006]因此,期望实现能够高效地运送容器的运送车、以及具备多个该运送车的运送设备。
[000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所涉及的运送车沿着容器架的正面行驶并运送容器,前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前述容器的架部,前述容器以能够沿前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前述运送车具备支撑前述容器的支撑区域、相对于前述容器架取出和放入前述容器的第一移载装置、以及相对于前述支撑区域载置和取下容器的第二移载装置,前述第二移载装置以能够使前述容器移动至前述支撑区域,使得多个前述容器在前述支撑区域中在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的方式构成。
[0008]根据该构成,能够用第二移载装置来使通过第一移载装置从容器架取出的容器移动至支撑区域。另外,能够用第一移载装置将通过第二移载装置从支撑区域移动的容器收纳于容器架。而且,由于在第二移载装置载置和取下容器的支撑区域,容器在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故能够通过运送车统一运送多个容器。因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运送车的容器向
容器架的运送或者基于运送车的容器从容器架的运送。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设备的平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以及容器架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以及容器架的平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移载装置以及第二移载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的侧视图;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1. 第一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具备多个运送车的运送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1]如图1所示,运送设备具备容纳容器W的多个容器架1、运送容器W的多个运送车2、作业人员进行拣选作业的多个拣选部3、以及控制多个运送车2的控制装置H。
[0012]如图2以及图5所示,容器W是通过使侧壁部竖立设置于底部的周边而形成的,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形状。在容器W的上端(侧壁部的上端),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6。
[0013]而且,容器W的上端部和其它容器W的下端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Z嵌合的方式构成,容器W以能够层叠的方式构成。顺带一提,层叠的容器W以在容器W的底部和层叠在该容器W上方的其它容器W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能够在将物品容纳于容器W的状态下层叠容器W的方式构成。
[0014]如图2所示,容器架1在上下方向Z上具备多层支撑容器W的架部11。在架部11,多个未层叠的容器W在沿着容器架1的架宽方向A排列的状态下受到支撑。
[0015]如图1所示,多个容器架1以沿着架宽方向A(参照图2)的姿态设置。正面相互相向的两个容器架1在沿着架进深方向B(参照图2)空出间隔的状态下设置。在这两个容器架1之间,形成架间通道12,架间通道12用作供运送车2行驶的通道。沿架宽方向A的姿态下的多个容器架1沿着架进深方向B排列,多个容器架1以形成多个架间通道12的方式配置。在运送车2沿架间通道12行驶时,运送车2沿着容器架1的正面行驶。顺带一提,在背面相互相向的两个容器架1之间不形成架间通道12。
[0016]此外,将沿着容器架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称为架宽方向A,将在上下方向Z视角下相对于架宽方向A正交的方向称为架进深方向B。另外,将容器架1的朝向架间通道12的面称为正面,将容器架1的与朝向架间通道12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0017]架部11具备第一限制体13和第二限制体14。第一限制体13以相对于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位于架进深方向B两侧的方式设置,第二限制体14以相对于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位于架宽方向A两侧的方式设置。被架部11支撑的容器W的向架进深方向B的移动被第一限
制体13限制,向架宽方向A的移动被第二限制体14限制。
[0018]拣选部3具备接收部16、拣选作业部17和送出部18。在拣选部3中,如果接收部16接收了来自运送车2的容器W,那么将该容器W运送至拣选作业部17。在拣选作业部17中,进行从容器W取出所需物品的作业,拣选作业结束的容器W被从拣选作业部17运送至送出部18,容器W被从送出部18送出至运送车2。如此,拣选部3以能够将接收部16接收的容器W经由拣选操作部17运送至送出部18的方式构成。
[0019]如图2至图4所示,运送车2具备在地板面上行驶的行驶部21、在支撑区域22中支撑容器W的容器支撑部28、相对于容器架1取出和放入容器W的第一移载装置23、以及相对于支撑区域22载置和取下容器W的第二移载装置24。以下,说明运送车2,在运送车2位于架间通道12的状态下,将沿着架宽方向A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X,将沿着架进深方向B的方向且在上下方向Z视角下相对于前后方向X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Y来进行说明。
[0020]运送车2进行运出运送和运入运送。在运出运送中,运送车2将容器W(运出容器W2)从容器架1运送至拣选部3的接收部16。在运入运送中,运送车2将容器W(运入容器W1)从拣选部3的送出部18运送至容器架1。此外,将收纳于容器架1的容器W称为运入容器W1,将从容器架1取出的容器W称为运出容器W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撑区域22,仅支撑运入容器W1以及运出容器W2中的任一者。在支撑区域22中仅支撑运入容器W1的运送车2仅执行运入运送和运出运送之中的运入运送,在支撑区域22中仅支撑运出容器W2的运送车2仅执行运入运送和运出运送之中的运出运送。
[0021]如图3所示,支撑区域22设于相对于第二移载装置24的设置区域26在水平方向上邻接的位置。第一移载装置23的设置区域25设于相对于第二移载装置24的设置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送车,其沿着容器架的正面行驶并运送容器,所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所述容器的架部,所述容器以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所述运送车具备:支撑所述容器的支撑区域;相对于所述容器架取出和放入所述容器的第一移载装置;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撑区域载置和取下容器的第二移载装置,所述第二移载装置以能够使所述容器移动至所述支撑区域,使得多个所述容器在所述支撑区域中在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的方式构成,所述支撑区域具有多个能够对层叠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容器进行支撑的层叠区域,多个所述层叠区域包含能够用所述第二移载装置使所述容器直接移动的第一区域、以及无法用所述第二移载装置使所述容器直接移动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沿前后方向邻接的状态排列,在所述支撑区域,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沿所述前后方向运送层叠状态的多个所述容器的运送装置。2.一种运送车,其沿着容器架的正面行驶并运送容器,所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所述容器的架部,所述容器以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所述运送车具备:支撑所述容器的支撑区域;相对于所述容器架取出和放入所述容器的第一移载装置;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撑区域载置和取下容器的第二移载装置,所述第二移载装置以能够使所述容器移动至所述支撑区域,使得多个所述容器在所述支撑区域中在层叠状态下受到支撑的方式构成,所述支撑区域具有多个能够对层叠状态下的多个所述容器进行支撑的层叠区域,在多个所述层叠区域中,包含支撑从所述容器架取出的容器的运出用区域、以及支撑预定收纳于所述容器架的容器的运入用区域,所述运入用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载装置的设置区域配置在作为前后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前后第二方向,所述运出用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载装置的所述设置区域配置在作为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的前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移载装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运出用区域以及所述运入用区域双方直接移动所述容器的方式构成。3.一种运送车,其沿着容器架的正面行驶并运送容器,所述容器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层支撑所述容器的架部,所述容器以能够沿所述上下方向层叠的方式构成,所述运送车具备:支撑所述容器的支撑区域;相对于所述容器架取出和放入所述容器的第一移载装置;以及
相对于所述支撑区域载置和取下容器的第二移载装置,所述第二移载装置以能够使所述容器移动至所述支撑区域,使得多个所述容器在所述支撑区域中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雄一岩田昌重江本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