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57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包括夹合组件、传动组件和弹性自锁件。夹合组件包括一对可开合的钳臂。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基座和活动穿设于固定基座内的驱动轴,每一钳臂均与固定基座及驱动轴活动相连,驱动轴的轴向移动带动钳臂相对固定基座张开或闭合。弹性自锁件套设于驱动轴的外周面,且弹性自锁件在自然状态下的两端位于固定基座的远端和驱动轴的近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瓣膜夹合装置,在瓣叶夹合过程中,弹性自锁件的形变随着瓣叶的受力变化进行自动实时调节,使钳臂保持对瓣叶施加柔性的夹合力,避免瓣叶过度牵拉导致的撕裂;并且还可以随着瓣叶间隙改变而自动调整夹合力度,适应新的瓣叶间隙。适应新的瓣叶间隙。适应新的瓣叶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二尖瓣是位于心脏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单向阀,正常健康的二尖瓣可以控制血液从左心房流到左心室,同时避免血液从左心室流到左心房。二尖瓣包括一对瓣叶,称为前叶及后叶,参阅图1所示,当前叶和后叶的边缘对合时,二尖瓣可完全闭合,避免血液从左心室流到左心房。当二尖瓣的瓣叶或其相关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或功能性改变时,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对合不良,由此,当心脏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左心室返流至左心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称为“二尖瓣返流”。
[0003]外科通常采用瓣膜缘对缘缝合术等手术方式治疗二尖瓣返流。但是这类外科手术存在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成本高、病人创伤程度高、并发症风险高、住院时间长以及患者恢复过程痛苦等缺陷。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治疗手术,其基于瓣膜的缘对缘手术原理,将瓣膜夹合装置通过介入导管输送至二尖瓣处,再通过夹钳的相对开合同时夹住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从而达到固定瓣叶、减少二尖瓣返流的目的。
[0004]然而这种瓣膜夹合装置在夹合瓣叶后处于固定的锁定状态,夹合部件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移。当瓣膜夹合装置闭合的过程中,过松的夹合力会导致瓣膜夹合装置自瓣叶上脱落,而过紧的夹合力会导致两个瓣叶被强行拉向彼此并固定在一起,不仅会使得瓣叶被过度限制运动进而导致二尖瓣功能异常,并且在心脏跳动和瓣叶运动的时候,过紧的夹合力还可能导致瓣叶撕裂等严重后果;此外,在瓣膜夹合装置被植入后,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反流得到缓解,瓣膜形态亦会相应改变,当瓣叶间隙改变后,此时可能会希望瓣膜夹合装置的夹合力度可调,使其逐渐适应新的瓣叶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瓣膜夹合装置存在夹合力无法随着瓣叶运动或者瓣叶间隙而实时调节的缺陷,提供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以及瓣膜夹合系统。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包括:
[0007]夹合组件,包括一对可开合的钳臂;
[0008]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基座和活动穿设于所述固定基座内的驱动轴,每一所述钳臂均与所述固定基座及所述驱动轴活动相连,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钳臂相对所述固定基座张开或闭合;以及,
[0009]弹性自锁件,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且所述弹性自锁件在自然状态下的两端位于所述固定基座的远端和所述驱动轴的近端之间。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瓣膜夹合系统,包括输送组件和上述结构的自适应的瓣膜
夹合装置,所述输送组件包括限位管及活动穿装在所述限位管中的推送轴,所述推送轴的远端与所述驱动轴的近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管的远端与所述固定基座的近端可拆卸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驱动轴滑动设于固定基座内,钳臂随着驱动轴的移动相对固定基座形成可开合结构,且驱动轴的滑动距离直接决定钳臂的开合度,同时通过弹性自锁件的形变程度实现钳臂相对于固定基座在某一开合角度的锁定。在夹合瓣叶过程中,弹性自锁件一方面受到驱动轴的驱动力,一方面受到钳臂传递到固定基座远端的牵拉力,而钳臂的牵拉力来自瓣叶,因此弹性自锁件的形变随着瓣叶的受力变化进行自动实时调节,从而使钳臂保持对瓣叶施加柔性的夹合力,防止过大的夹合力强行牵拉瓣叶,从而防止对瓣叶造成二次损伤。由此,本技术的弹性自锁件不仅可以实现钳臂相对于固定基座的锁定,还可以自适应调节钳臂对瓣叶的夹合力,从而对瓣叶提供柔性夹合力,避免瓣叶过度牵拉导致的撕裂,加速瓣叶恢复正常对合水平;并且在瓣膜夹合装置被植入后,还可以随着瓣叶间隙改变而自动调整夹合力度,适应新的瓣叶间隙。
附图说明
[001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立体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透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固定基座的立体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固定基座的纵向剖面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驱动销钉的分解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的固定基座的立体视图。
[0025]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的固定基座的纵向剖面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弹性自锁件的立体视图。
[0027]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的弹性自锁件的立体视图。
[0028]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驱动轴的立体视图。
[0029]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驱动轴的纵向剖面图。
[0030]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瓣膜夹合系统的局部立体视图。
[0031]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立体视图。
[0032]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正视图。
[0033]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0034]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视图。
[0035]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0036]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固定基座的立体视图。
[0037]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固定基座的纵向剖面图。
[0038]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驱动轴的立体视图。
[0039]图2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驱动轴的纵向剖面图。
[0040]图2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立体视图。
[0041]图2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张开状态的正视图。
[0042]图2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瓣膜夹合装置处于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合组件,包括一对可开合的钳臂;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基座和活动穿设于所述固定基座内的驱动轴,每一所述钳臂均与所述固定基座及所述驱动轴活动相连,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钳臂相对所述固定基座张开或闭合;以及,弹性自锁件,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且所述弹性自锁件在自然状态下的两端位于所述固定基座的远端和所述驱动轴的近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包括座体和设置于所述座体近端的管体,所述座体与所述钳臂活动相连,所述座体和所述管体内设有贯通的供所述驱动轴穿过的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向内凸设有台阶面,所述弹性自锁件的一端抵接或连接于所述台阶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包括相连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弹性自锁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依次沿所述固定基座的近端向远端开设,所述弹性自锁件置于所述驱动轴的远端和所述台阶面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依次沿所述固定基座的近端向远端开设,所述弹性自锁件置于所述驱动轴的近端和所述台阶面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自锁件为弹簧,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弹簧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自锁件包括若干层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安刘先宝郑贤章张伟伟张庭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