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心室填充装置及心室填充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心室填充装置及心室填充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143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室填充装置及心室填充系统,其中,心室填充装置包括主体支架和外延支架,所述外延支架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的至少部分自所述主体支架的腰部向近端穿插,且共同收拢于所述近端。所述外延支架能够很好地延展贴附室壁瘤的心肌组织上,增加心室填充装置的远端与心肌组织的贴附效果,避免因室壁瘤形成的心肌间沟壑导致的封堵不良,能够更便于内皮细胞爬覆和针对由于室壁瘤形成的心室内壁的环形沟壑实现更好的周向填充效果,降低血液渗漏的风险。且血流冲击后,病变左心室的形态更贴近于正常心室的“V”形态,以进一步提高其泵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室填充装置及心室填充系统


技术介绍

1、结合图1所示,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简称va)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其产生是由于在心脏梗死区愈合过程中,心肌被结缔组织替代,导致室壁变薄、向外膨出,形成无收缩力、薄弱的纤维瘢痕区。室壁瘤常见于左心室(left ventr icle,简称lv),形成后增加左室容积,加重左心室的负荷,且导致左心室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最后可能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

2、目前,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左心室减容术是临床常用的室壁瘤治疗方式。但内科药物疗效欠佳。而外科左心室减容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对术者及其团队水平的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受限。

3、所以,综合考虑疗效与风险,经常使用介入式心室填充减容装置来进行室壁瘤的治疗,手术风险较小且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不过,由于室壁瘤患者的心室壁形态通常不规则,使得室壁往往存在沟壑或凸起区域,尤其是靠近乳头肌区域。当通过介入路径植入常用的心室填充减容装置后,室壁瘤组织周向的沟壑或凸起区域往往无法很好地完全封堵,无法完全隔离病变区域,而形成不完全封闭区域。而不完全封闭的区域,易形成血栓同时也不利于内皮细胞爬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室填充装置及心室填充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心室填充装置,包括主体支架和外延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沿轴向分布的远端、近端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腰部,所述外延支架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的至少部分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腰部向所述近端穿插,且共同收拢于所述近端。

3、其中,所述腰部包括竖直部和弧度部,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延伸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外部的弧形裙边,连接所述弧形裙边的两端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段和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竖直部向所述弧度部穿插,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向所述近端穿插并收拢于所述近端。

4、其中,所述弧形裙边包括弧形段和连接弧形段两端的第一直线支脚和第二直线支脚,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弧形裙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60°-80°。

5、其中,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多根细丝相互交叉螺旋编织而成的多圈网格,所述第一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竖直部的第一圈网格内。

6、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主体支架的中轴线,且由所述第一圈网格中的网格内侧开始,在所述主体支架中的所述网格内侧和网格外侧交替穿插,以使得当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被沿轴向拉伸时,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能将连接的所述第一直线支脚、所述第二直线支脚和至少部分所述弧形段收拢进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的内侧。

7、其中,顺应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中的相互交叉螺旋编织的所述细丝的下旋向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段沿左下旋方向交替跨越至少两根所述细丝并穿插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中直至收拢于所述近端,所述第二固定段沿右下旋方向交替跨越至少两根所述细丝并穿插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中直至收拢于所述近端。

8、其中,所述心室填充装置还包括覆膜,所述覆膜包括由所述主体支架远端内延伸至所述弧度部的第一覆膜、位于所述外延支架上且延伸至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的第二覆膜以及由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延伸至所述近端的第三覆膜。

9、其中,所述第一覆膜包括贴合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远端的内侧的顶部膜,和环绕所述顶部膜并从所述主体支架内侧延伸至所述竖直部及部分所述弧度部的顶部延伸膜。

10、其中,所述第二覆膜包括与所述外延支架的所述弧形段固定的花瓣展开状的裙边膜以及裙边延伸膜,所述裙边膜将所述顶部延伸膜固定在所述竖直部中对应所述外延支架的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连接位置,所述裙边延伸膜固定在至少所述竖直部的外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弧度部。

11、一种心室填充系统,包括前述结构的心室填充装置和可拆卸连接的输送装置,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心室填充装置输送到预定位置。

1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1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心室填充装置及心室填充系统,其中,心室填充装置包括主体支架和外延支架,所述外延支架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的至少部分自所述主体支架的腰部向近端穿插,且共同收拢于所述近端。从而使得所述外延支架能够很好地延展贴附室壁瘤的心肌组织上,增加心室填充装置的远端与心肌组织的贴附效果,避免因室壁瘤形成的心肌间沟壑导致的封堵不良,能够更便于内皮细胞爬覆和针对由于室壁瘤形成的心室内壁的环形沟壑实现更好的周向填充效果,降低血液渗漏的风险。且血流冲击后,病变左心室的形态更贴近于正常心室的“v”形态,以进一步提高其泵血能力。

14、附图与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室壁瘤的示意图;

18、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系统经心尖路径植入的示意图;

19、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植入后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20、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俯视图;

22、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外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填充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填充主体的俯视图;

26、图10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外层覆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第一覆膜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第一覆膜的俯视图;

29、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心室填充装置的第二覆膜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和外延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沿轴向分布的远端、近端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腰部,所述外延支架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的至少部分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腰部向所述近端穿插,且共同收拢于所述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包括竖直部和弧度部,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延伸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外部的弧形裙边,连接所述弧形裙边的两端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段和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竖直部向所述弧度部穿插,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所述二固定段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向所述近端穿插并收拢于所述近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裙边包括弧形段和连接弧形段两端的第一直线支脚和第二直线支脚,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弧形裙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60°-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多根细丝相互交叉螺旋编织而成的多圈网格,所述第一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竖直部的第一圈网格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主体支架的中轴线,且由所述第一圈网格中的网格内侧开始,在所述主体支架中的所述网格内侧和网格外侧交替穿插,以使得当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被沿轴向拉伸时,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能将连接的所述第一直线支脚、所述第二直线支脚和至少部分所述弧形段收拢进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顺应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中的相互交叉螺旋编织的所述细丝的下旋向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段沿左下旋方向交替跨越至少两根所述细丝并穿插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中直至收拢于所述近端,所述第二固定段沿右下旋方向交替跨越至少两根所述细丝并穿插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网格中直至收拢于所述近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室填充装置还包括覆膜,所述覆膜包括由所述主体支架远端内延伸至所述弧度部的第一覆膜、位于所述外延支架上且延伸至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的第二覆膜以及由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延伸至所述近端的第三覆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膜包括贴合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远端的内侧的顶部膜,和环绕所述顶部膜并从所述主体支架内侧延伸至所述竖直部及部分所述弧度部的顶部延伸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膜包括与所述外延支架的所述弧形段固定的花瓣展开状的裙边膜以及裙边延伸膜,所述裙边膜将所述顶部延伸膜固定在所述竖直部中对应所述外延支架的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连接位置,所述裙边延伸膜固定在所述竖直部的外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弧度部。

10.一种心室填充系统,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和可拆卸连接的输送装置,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心室填充装置输送到预定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和外延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沿轴向分布的远端、近端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腰部,所述外延支架包括周向分布的多个支撑单元,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的至少部分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腰部向所述近端穿插,且共同收拢于所述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包括竖直部和弧度部,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延伸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外部的弧形裙边,连接所述弧形裙边的两端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另一端的第一固定段和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竖直部向所述弧度部穿插,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所述二固定段自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弧度部向所述近端穿插并收拢于所述近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裙边包括弧形段和连接弧形段两端的第一直线支脚和第二直线支脚,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弧形裙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60°-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多根细丝相互交叉螺旋编织而成的多圈网格,所述第一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直线支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所述竖直部的第一圈网格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室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二过渡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主体支架的中轴线,且由所述第一圈网格中的网格内侧开始,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超李立光张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