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的二芳基胺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33026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体、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物、同位素标记物、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arkinson's disease is a partial loss

of

function mutation.Biochemical Journal,2012,446,99

111.)。有趣的是,最新描述的显性致病突变发生在LRRK2的酶促核内,表明LRRK2活性的修饰极大地影响PD的发生和进展。
[0006]到目前为止,LRRK2突变中近40个单氨基酸替代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PD有关。欧洲最普遍的LRRK2突变形式约占家族性PD的6%和散发性PD病例的3%,包括Gly2019的氨基酸替换为Ser残基。Gly2019位于保守DYG

Mg 2+
结合基序内,在激酶结构域的亚结构域

VII中。最近的报道表明,这种突变增强了LRRK2的自磷酸化,并且将它磷酸化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的能力提高了2

3倍。在无论是否存在氧化应激的情况下,当细胞系和原代神经元培养中过度表达G2019S

LRRK2时,均观察到细胞毒性和包涵体的形成。这些结果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消旋体、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物、同位素标记物、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多晶型物、代谢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酯或其前药化合物:其中:R1、R2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R
b
取代的3

20元杂环基;R3、R4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CN、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R
c
取代的下列基团:C1‑
40
烷基、C3‑
40
环烷基、C6‑
20
芳基、5

20元杂芳基、3

20元杂环基、C1‑
40
烷基氧基、C3‑
40
环烷基氧基、C6‑
20
芳基氧基、5

20元杂芳基氧基、3

20元杂环基氧基;且R3、R4不同时为H;或者,R3、R4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R
d
取代的下列基团:C3‑
40
环烷基、3

20元杂环基;Ar1选自被1、2个或更多个R
e
取代的C6‑
20
芳基、5

20元杂芳基;Ar2选自被1、2个或更多个R
f
取代的C6‑
20
芳基、5

20元杂芳基;每一个R
b
、R
c
、R
d
、R
e
、R
f
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卤素、OH、CN、NO2、氧代(=O)、硫代(=S)、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R
g
取代的下列基团:C1‑
40
烷基、C2‑
40
烯基、C2‑
40
炔基、C3‑
40
环烷基、C3‑
40
环烯基、C3‑
40
环炔基、C6‑
20
芳基、5

20元杂芳基、3

20元杂环基、C1‑
40
烷基氧基、C2‑
40
烯基氧基、C2‑
40
炔基氧基、C3‑
40
环烷基氧基、C3‑
40
环烯基氧基、C3‑
40
环炔基氧基、C6‑
20
芳基氧基、5

20元杂芳基氧基、3

20元杂环基氧基、C1‑
40
烷基硫基、C2‑
40
烯基硫基、C2‑
40
炔基硫基、C3‑
40
环烷基硫基、C3‑
40
环烯基硫基、C3‑
40
环炔基硫基、C6‑
20
芳基硫基、5

20元杂芳基硫基、3

20元杂环基硫基、NH2、

C(O)R
11


C(O)OR
12


OC(O)R
13


S(O)2R
14


S(O)2OR
15


OS(O)2R
16
;每一个R
g
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卤素、OH、CN、NO2、氧代(=O)、硫代(=S)、C1‑
40
烷基、C2‑
40
烯基、C2‑
40
炔基、C3‑
40
环烷基、C3‑
40
环烯基、C3‑
40
环炔基、C6‑
20
芳基、5

20元杂芳基、3

20元杂环基、C1‑
40
烷基氧基、C2‑
40
烯基氧基、C2‑
40
炔基氧基、C3‑
40
环烷基氧基、C3‑
40
环烯基氧基、C3‑
40
环炔基氧基、C6‑
20
芳基氧基、5

20元杂芳基氧基、3

20元杂环基氧基、C1‑
40
烷基硫基、C2‑
40
烯基硫基、C2‑
40
炔基硫基、C3‑
40
环烷基硫基、C3‑
40
环烯基硫基、C3‑
40
环炔基硫基、C6‑
20
芳基硫基、5

20元杂芳基硫基、3

20元杂环基硫基、NH2、

C(O)C1‑
40
烷基、

C(O)NH2、

C(O)NHC1‑
40
烷基、

C(O)

NH

OH、

COOC1‑
40
烷基、

COOH、

OC(O)C1‑
40
烷基、

OC(O)H、

S(O)2C1‑
40
烷基、S(O)2H、

S(O)2OC1‑
40
烷基、

OS(O)2C1‑
40
烷基;R
11
、R
12
、R
13
、R
14
、R
15
、R
16
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C1‑
40
烷基、C2‑
40
烯基、C2‑
40
炔基、C3‑
40
环烷基、C3‑
40
环烯基、C3‑
40
环炔基、C6‑
20
芳基、5

20元杂芳基、3

20元杂环基、NH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消旋体、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物、同位素标记物、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多晶型物、代谢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酯或其前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2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
R
b
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优选地,R3、R4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CN、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R
c
取代的下列基团:C1‑6烷基、C3‑8环烷基、C1‑6烷基氧基、C3‑8环烷基氧基;且R3、R4不同时为H;或者,R3、R4与其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无取代或任选被1、2个或更多个R
d
取代的下列基团:C3‑8环烷基、3

8元杂环基;优选地,Ar1选自被1、2个或更多个R
e
取代的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优选地,Ar2选自被1、2个或更多个R
f
取代的C6‑
10
芳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岩郭增山江子卿王西志朱桃桃王川卓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宝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