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32963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农作物抑菌的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抑菌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有杀菌活性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农药


技术介绍

[0002]含氮杂环化合物是药物和农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和咪唑(啉)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在肿瘤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植物生长拮抗剂、荧光探针、阴离子受体的合成等诸多领域也有相关应用;而且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已被用作除草剂、杀虫剂等。咪唑(啉)类化合物在抗炎、抗流感、降低血糖、抗高血压,作为酶抑制剂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咪唑(啉)类化合物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经常用来合成咪唑类离子液体。2010年,Ramalingam等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二酮结构的喹喔啉类化合物,在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活性实验中,具有二酮结构的喹喔啉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细菌活性和抗真菌活性。2011年,徐晖等报道使用FeCl3·
6H2O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5,6

二氢

吲哚并[1,2

a]喹喔啉衍生物,发现部分化合物在体外对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抗真菌活性。2012年,HisatoIshikawa等合成了6或7

取代

2,3

二(溴甲基)喹喔啉衍生物,发现它们对细菌和真菌具有抗菌活性。2019年,RongjiaoXia等合成了一系列含喹喔啉环的酮肟醚类衍生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它们表出显著的抗病毒活性。Townsend等合成了一系列2

取代

5,6

二氯苯并咪唑核糖核苷类化合物,其中2,5,6

三氯苯并咪唑核糖核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具有良好的抗性;将2

位的取代基从氯改为溴,发现抗HCMV活性增加了近4倍。热依拉
·
吾布力卡斯木将2

取代苯并咪唑分别与噁二唑、1,3,4

噻二唑、1,2,4

三氮唑等杂环组合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经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对柯萨奇病毒B3和柯萨奇病毒B6都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
[0003]但是,至今未见文献报道过咪唑啉环与喹喔啉酮环结合的化合物及其抑菌活性,因此,我们将咪唑啉环与喹喔啉酮环结合在一起,合成了一类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赤霉病菌、疫霉病菌、稻瘟病菌、菌核病菌、灰霉病菌或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农作物抑菌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同时对农作物病菌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特别是对赤霉病菌、疫霉病菌、稻瘟病菌、菌核病菌、灰霉病菌或纹枯病菌等病菌的活性抑制效果显著,很好地保证了农作物的产率。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
[0006]一种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具有结构通式(I)的化合物,
[0007][0008]式(I)中,n为0

8的整数。R1为H、C1‑
C8的烷基或卤素原子。R2为H或C1‑
C8的烷基。
[0009]作为优选,n为0

5的整数。R1为C1‑
C3的烷基或卤素原子。R2为H或C1‑
C3的烷基。
[0010]作为优选,当n为0、R2为H时,R1为甲基、乙基、氯原子或二甲基中的一种,优选R1为4

CH3、4

CH3CH2、4

Cl、3,4

(CH3)2中的一种。
[0011]作为优选,当n为0、R2为C1‑
C3的烷基时,R1为甲基、乙基或氯原子,优选R1为3

CH3、3

CH3CH2、3

Cl中的一种。
[0012]作为优选,当n不为0、R2为H时,R1为甲基或乙基,优选R1为3

CH3或3

CH3CH2。
[0013]作为优选,当n不为0,R2为C1‑
C3的烷基时,R1为甲基或氯原子,优选R1为3

CH3或3

Cl。
[0014]作为优选,所述具有结构通式(I)的化合物具体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1‑
乙基
‑4‑
(4

甲基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16][0017]1‑
乙基
‑4‑
(4

氯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18][0019]1‑
乙基
‑4‑
(4

乙基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20][0021]1‑
乙基
‑4‑
(3,4

二甲基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22][0023]1‑
乙基
‑4‑
(3

甲基苄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24][0025]1‑
乙基
‑3‑
甲基
‑4‑
(3

甲基苄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26][0027]1‑
乙基
‑3‑
甲基
‑4‑
(3

氯苄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0028][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制备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30]一种制备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或制备如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31][0032]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1)将具有结构通式(IV)的N

(取代芳基)
‑2‑
溴乙酰胺类化合物与邻氨基乙酰苯胺于溶剂I中在催化剂I的作用下进行反应获得2

((2

乙酰氨基苯基)氨基)

N

取代芳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然后再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为具有结构通式(I)的化合物,式(I)中,n为0

8的整数;R1为H、C1‑
C8的烷基或卤素原子;R2为H或C1‑
C8的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n为0

5的整数;R1为C1‑
C3的烷基或卤素原子;R2为H或C1‑
C3的烷基;作为优选,当n为0、R2为H时,R1为甲基、乙基、氯原子或二甲基中的一种,优选R1为4

CH3、4

CH3CH2、4

Cl、3,4

(CH3)2中的一种;当n为0、R2为C1‑
C3的烷基时,R1为甲基、乙基或氯原子,优选R1为3

CH3、3

CH3CH2、3

Cl中的一种;当n不为0、R2为H时,R1为甲基或乙基,优选R1为3

CH3或3

CH3CH2;当n不为0,R2为C1‑
C3的烷基时,R1为甲基或氯原子,优选R1为3

CH3或3

C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结构通式(I)的化合物具体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

乙基
‑4‑
(4

甲基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1

乙基
‑4‑
(4

氯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1

乙基
‑4‑
(4

乙基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
1

乙基
‑4‑
(3,4

二甲基苯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1

乙基
‑4‑
(3

甲基苄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1

乙基
‑3‑
甲基
‑4‑
(3

甲基苄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1

乙基
‑3‑
甲基
‑4‑
(3

氯苄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4.一种制备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或制备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具有结构通式(IV)的N

(取代芳基)
‑2‑
溴乙酰胺类化合物与邻氨基乙酰苯胺于溶剂I中在催化剂I的作用下进行反应获得2

((2

乙酰氨基苯基)氨基)

N

取代芳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然后再将2

((2

乙酰氨基苯基)氨基)

N

取代芳基)乙酰胺类化合物与LiAlH4进行反应,获得具有结构通式(II)的N

(2

乙氨基苯基)

N
’‑
(取代芳基)

1,2

乙二胺类化合物;2)将步骤1)获得的具有结构通式(II)的N

(2

乙氨基苯基)

N
’‑
(取代芳基)

1,2

乙二胺类化合物与具有结构通式(III)的酯类化合物于溶剂II中并在催化剂II的存在下进行反应,获得含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的混合产物:3)对步骤2)获得的含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的混合产物进行分离和提纯,获得具有结构通式(I)的4

芳(甲)基咪唑啉并喹喔啉酮类化合物;其中,在式(I)

(IV)中,n为0

8的整数;R1为H、C1‑
C8的烷基或卤素原子;R2为H或C1‑
C8的烷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为0

5的整数;R1为C1‑
C3的烷基或卤素原子;R2为H或C1‑
C3的烷基;作为优选,当n为0、R2为H时,R1为甲基、乙基、氯原子或二甲基中的一种,优选R1为4

CH3、4

CH3CH2、4

Cl、3,4

(CH3)2中的一种;当n为0、R2为C1‑
C3的烷基时,R1为甲基、乙基或氯原子,优选R1为3

CH3、3

CH3CH2、3

Cl中
的一种;当n不为0、R2为H时,R1为甲基或乙基,优选R1为3

CH3或3

CH3CH2;当n不为0,R2为C1‑
C3的烷基时,R1为甲基或氯原子,优选R1为3

CH3或3

Cl。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I为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或四氢呋喃(THF);优选为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与四氢呋喃(THF)按体积比为1:1.5

4所组成的混合溶剂;在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I为碳酸钾,优选为无水碳酸钾;和/或在步骤2)中,所述溶剂II为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N,N

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苯;和/或在步骤2)中,所述催化剂II为三乙烯二胺(DAB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子龙欧小玲黄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