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94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挤出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进胶模板、软胶进胶组件和硬胶进胶组件;软胶进胶组件其内部设置有软胶主流道,软胶进胶组件内辅助胶道与软胶分流道对应设置,且辅助胶道一端与软胶分流道连通,另一端贯穿软胶进胶组件设置;预成型胶道与辅助胶道连通设置;硬胶进胶组件内设置有多个硬胶分流道,硬胶进胶组件一面上设置有硬胶成型腔,软胶成型腔,由进胶模板朝向软胶进胶组件延伸并贯穿软胶进胶组件。通过设计层叠设置的多层结构,并分别设计软胶和硬胶的流动通道,分成上下两部分进胶,冷胶、硬胶同时进胶,进胶压力更加均匀,实现了带骨架类产品的双腔同时挤出。同时挤出。同时挤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挤出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生产加工中,挤出加工是适用范围比较广的一种方法,其可以用于塑料件、橡胶件和金属件的加工,挤出加工是使用挤出机,配合各种挤出机头实现各种产品的挤出成型;在汽车市场日益庞大的今天,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加工需求量庞大,比如汽车密封条,虽然是一个很小的零件,但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车门的密封,并且其使用量都比较大。
[0003]对于带有金属骨架的汽车密封条在挤出成型时,其对挤出胶料的流动性的要求较高,在挤出的时候经常出现骨架无法全部包覆和产品表面出现气泡的情况,造成产品的报废。在带有金属骨架的汽车密封条挤出成型时需要严格控制挤出速度,导致其挤出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带有金属骨架的汽车密封条的挤出成型质量差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进胶模板、软胶进胶组件和硬胶进胶组件;
[0006]软胶进胶组件其内部设置有软胶主流道,软胶主流道入口端设于软胶进胶组件侧面,软胶主流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多个软胶分流道,软胶进胶组件内沿轴向设置有多个辅助胶道,辅助胶道与软胶分流道对应设置,且辅助胶道一端与软胶分流道连通,另一端朝向进胶模板设置并贯穿软胶进胶组件设置;
[0007]进胶模板朝向软胶进胶组件的一面设置有预成型胶道,预成型胶道与辅助胶道连通设置;
[0008]硬胶进胶组件内设置有多个硬胶分流道,多个硬胶分流道的入口端均设于硬胶进胶组件侧面,硬胶进胶组件一面上设置有硬胶成型腔,硬胶进胶组件内沿轴向贯穿设置有骨架腔,骨架腔与硬胶成型腔连通;
[0009]还包括:
[0010]软胶成型腔,由进胶模板朝向软胶进胶组件延伸并贯穿软胶进胶组件,软胶成型腔与硬胶成型腔对齐设置,预成型胶道与软胶成型腔之间连通。
[0011]可选地,进胶模板上沿轴向设置有进气道,进气道贯穿进胶模板且部分延伸至软胶进胶组件内,进气道设于预成型胶道与软胶成型腔之间,且进气道内安装有气道嵌块,气道嵌块与进气道侧壁之间预留有过胶空间,进气道与软胶成型腔之间设有连通槽。
[0012]可选地,进胶模板背离软胶进胶组件的一面上设有进胶槽,软胶成型腔和进气道
均与进胶槽连通。
[0013]可选地,气道嵌块包括定位部和定型部,定型部设于进气道内,定位部嵌入安装在进胶模板和/或软胶进胶组件内。
[0014]可选地,骨架腔内安装有空芯管,空芯管内腔用于容纳骨架本体。
[0015]可选地,空芯管延伸至软胶成型腔内设置。
[0016]可选地,软胶进胶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软胶模板和第二软胶模板,软胶主流道设于第一软胶模板与第二软胶模板之间。
[0017]可选地,硬胶进胶组件包括第一硬胶模板和第二硬胶模板,硬胶分流道设于第一硬胶模板与第二硬胶模板之间。
[0018]可选地,还包括定位孔,定位孔沿轴向依次贯穿进胶模板、软胶进胶组件和硬胶进胶组件。
[0019]可选地,软胶进胶组件和硬胶进胶组件的侧边均设有开模槽。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进胶模板、软胶进胶组件和硬胶进胶组件;软胶进胶组件其内部设置有软胶主流道,软胶主流道入口端设于软胶进胶组件侧面,软胶主流道的出口端设置有多个软胶分流道,软胶进胶组件内沿轴向设置有多个辅助胶道,辅助胶道与软胶分流道对应设置,且辅助胶道一端与软胶分流道连通,另一端朝向进胶模板设置并贯穿软胶进胶组件设置;进胶模板朝向软胶进胶组件的一面设置有预成型胶道,预成型胶道与辅助胶道连通设置;硬胶进胶组件内设置有多个硬胶分流道,多个硬胶分流道的入口端均设于硬胶进胶组件侧面,硬胶进胶组件一面上设置有硬胶成型腔,硬胶进胶组件内沿轴向贯穿设置有骨架腔,骨架腔与硬胶成型腔连通;还包括:软胶成型腔,由进胶模板朝向软胶进胶组件延伸并贯穿软胶进胶组件,软胶成型腔与硬胶成型腔对齐设置,预成型胶道与软胶成型腔之间连通。
[0022]在利用挤出模具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骨架本体置于骨架腔内,通过软胶主流道的入口处向模具内通入软胶,通过硬胶分流道的入口处向模具内通入硬胶。软胶进入到模具中后,依次经过软胶主流道、软胶分流道、辅助胶道、预成型胶道,首先流动到进胶模板后,进入到软胶成型腔中定型;硬胶通过硬胶分流道直接进入到硬胶成型腔内定型。由于软胶流动性大,冷却定型所需时间较长,硬胶流动性差,更易定型。通过使软胶流动过较长路径后再通入到软胶成型腔中,硬胶直接通过硬胶分流道通入到硬胶成型腔中,使得软胶和硬胶能够同时冷却定型形成一体结构。通过设计层叠设置的多层结构,并分别设计软胶的流动通道和硬胶的流动通道,分成上下两部分进胶,冷胶、硬胶同时进胶,进胶压力更加均匀,实现了带骨架类产品的双腔同时挤出,大大提升了产品挤出成型的生产效率。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进胶模板上沿轴向设置有进气道,进气道贯穿进胶模板且部分延伸至软胶进胶组件内,进气道设于预成型胶道与软胶成型腔之间,且进气道内安装有气道嵌块,气道嵌块与进气道侧壁之间预留有过胶空间,进气道与软胶成型腔之间设有连通槽。通过设置进气道,在向模具内进胶同时将模具内的空气排出,避免成型后的产品内出现较大气泡,提升产品的质量。
[002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进胶模板背离软胶进胶组件的一面上设有进胶槽,软胶成型腔和进气道均与进胶槽连通。软件经过预成型胶
道后流动进入到软胶成型腔中,通过设置进胶槽防止软胶在填充过程中从进胶模板内溢出流动到模具外。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的爆炸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的另一角度的爆炸视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进胶模板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进胶模板(1)、软胶进胶组件和硬胶进胶组件;所述软胶进胶组件其内部设置有软胶主流道(6),所述软胶主流道(6)入口端设于所述软胶进胶组件侧面,所述软胶主流道(6)的出口端设置有多个软胶分流道(7),所述软胶进胶组件内沿轴向设置有多个辅助胶道(8),所述辅助胶道(8)与所述软胶分流道(7)对应设置,且所述辅助胶道(8)一端与所述软胶分流道(7)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进胶模板(1)设置并贯穿所述软胶进胶组件设置;所述进胶模板(1)朝向所述软胶进胶组件的一面设置有预成型胶道(9),所述预成型胶道(9)与所述辅助胶道(8)连通设置;所述硬胶进胶组件内设置有多个硬胶分流道(16),多个所述硬胶分流道(16)的入口端均设于所述硬胶进胶组件侧面,所述硬胶进胶组件一面上设置有硬胶成型腔(17),所述硬胶进胶组件内沿轴向贯穿设置有骨架腔(18),所述骨架腔(18)与所述硬胶成型腔(17)连通;还包括:软胶成型腔(23),由所述进胶模板(1)朝向所述软胶进胶组件延伸并贯穿所述软胶进胶组件,所述软胶成型腔(23)与所述硬胶成型腔(17)对齐设置,所述预成型胶道(9)与所述软胶成型腔(23)之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产品一模双腔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模板(1)上沿轴向设置有进气道(10),所述进气道(10)贯穿所述进胶模板(1)且部分延伸至所述软胶进胶组件内,所述进气道(10)设于所述预成型胶道(9)与所述软胶成型腔(23)之间,且所述进气道(10)内安装有气道嵌块(11),所述气道嵌块(11)与所述进气道(10)侧壁之间预留有过胶空间,所述进气道(10)与所述软胶成型腔(23)之间设有连通槽(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骨架类汽车密封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旭周民春徐亚彬
申请(专利权)人:瀚德中国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瀚德太仓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