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4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所述铝塑膜生产工艺包括: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使得铝箔在驱动辊的驱动下传送;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处理;通过预热装置对传送中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逐步升温,能够有效防止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止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止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塑膜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铝箔由于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材料成本较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基于包装要求,目前在软包装中常用的铝箔厚度为6.3μm。受限于铝箔生产中的轧制工艺、轧制油质量、轧制辊表面状况、工艺操作及生产现场环境等的影响,一般厚度在20μm以下的铝箔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缺陷,如针孔等现象。为了提高包装复合膜的防潮性、阻气性和遮光性,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电池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等)常常要求使用厚度大于20μm的铝箔。在这些包装复合膜的制造工艺中,为了提高包装复合膜的复合强度以及消除铝箔表面的一些杂质,通常需要在复合前将铝箔进行预热处理。但是现有的预热处理,容易使铝箔产生变形、造成铝箔局部松弛等现象,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效果较差,使得包装复合膜的成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铝箔预热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所述铝塑膜生产工艺包括:
[0005]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使得铝箔在驱动辊的驱动下传送;
[0006]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处理;
[0007]通过预热装置对传送中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
[0008]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0009]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
[0010]可选地,在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中,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辊、第二预热辊、第三预热辊,其中,加热步骤包括:
[0011]通过第一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70℃~80℃;
[0012]通过第二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90℃~100℃;
[0013]通过第三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110℃~120℃。
[0014]可选地,在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5]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
[0016]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
[0017]可选地,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
[0018]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一预热辊所受的第一实时张力。
[0019]可选地,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
[0020]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二预热辊所受的第二实时张力。
[0021]可选地,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三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
[0022]通过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三预热辊所受的第三实时张力。
[0023]可选地,在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0024]将实时张力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实时张力与预设值之间的偏差量;
[0025]根据偏差量确定转速调节量;
[0026]根据转速调节量调节预热辊的转速。
[0027]可选地,在根据偏差量确定转速调节量的步骤包括:
[0028]判断偏差量的值是否大于0,若偏差量大于0,则降低预热辊的转速;若厚度偏差量小于0,则提升预热辊的转速。
[0029]可选地,在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的步骤包括:
[0030]通过复合装置中的挤出机向传送中的铝箔的表面挤出熔融状态的复合薄膜,熔融状态的复合薄膜于铝箔的表面形成固态复合薄膜,并通过复合机构将固态复合薄膜均匀地附着于铝箔的表面;
[0031]通过复合装置中的加热组件将铝箔表面的固态复合薄膜的热熔层加热至融化,以使复合薄膜粘合于铝箔的表面;
[0032]通过复合装置中的冷却组件冷却铝箔,以使得复合薄膜再次凝固铝箔表面形成铝塑膜;
[0033]可选地,在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预处理装置包括清洁装置、第一烘干机构、涂布机构和第二烘干机构,处理的步骤包括:
[0034]通过清洁机构对所述放卷装置输出的铝箔进行清洁处理;
[0035]通过第一烘干机构对清洗后的铝箔进行烘干;
[0036]通过涂布机构对清洁后的铝箔表面涂布钝化剂;
[0037]通过第二烘干机构对涂布钝化剂后的铝箔进行烘干。
[003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铝箔进行传送,通过预处理装置先对铝箔进行预处理,待预处理完成后,通过预热装置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即对铝箔进行逐步升温加热,使得铝箔温度升至110℃~120℃,在通过复合装置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膜,最后再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逐步升温,能够有效防止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1]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5]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6]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0047]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9]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生产工艺包括: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使得铝箔在驱动辊的驱动下传送;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处理;通过预热装置对传送中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中,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辊、第二预热辊、第三预热辊,其中,加热步骤包括:通过第一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70℃~80℃;通过第二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90℃~100℃;通过第三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110℃~1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一预热辊所受的第一实时张力。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二预热辊所受的第二实时张力。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生产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龙刘铸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广麟材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