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阳林专利>正文

汽油发动机用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21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汽油发动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制外壳(9)内压装耐高温、高压的陶瓷绝缘体(3),在所述绝缘体(3)内从上至下依次装有金属杆(1)、稳压二极管(2)、中心电极(5)。(*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制的汽油发动机用火花塞。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各类汽车安装的火花塞都是由壳体绝缘体、金属杆、中心电极侧电极等组成的。这种火花塞由于放电强度不够,致使部分混合气没有充分燃烧即被排出,特别是工作时间较长的旧发动机,由于长期磨损,汽缸壁与活塞环之间间隙增大,使发动机工作时,把一部分润滑油带进燃烧室,润滑油燃烧时,产生的碳沉积在火花塞上,降低了火花塞的放电强度,使混合气不能充分燃烧即被排放出去,不仅降低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浪费能源、污染环境,而且需要经常更换火花塞。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改进后放电强度高的火花塞。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汽油发动机火花塞,包括一钢制外壳内压装一个陶瓷绝缘体,在所述绝缘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金属杆、稳压二极管,中心电极。本技术的优点是点火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能促使混合气充分燃烧,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细节,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火花塞的结构纵剖示意图,图2是沿图1A-A所作的剖视图,参照图1和图2一个钢制外壳9内压装耐高温、高压的陶瓷绝缘体3,绝缘体3和外壳9之间加放两道铜制密封环4,以防漏气。外壳9下部具有螺纹10,以旋入发动机缸体的火花塞座孔,侧电极6则焊接在外壳9底部的端面上,并与中心电极5构成相应的放电间隙。外壳9上部呈六角型11,便于用搬手旋拧火花塞,绝缘体3上部为锥形,并制有齿形沟槽8以便与防尘罩相连接,其下部也为锥形,并与外壳9保留一定的空隙,以防止积碳将两极短路。绝缘体3中间制有一道贯穿上、下阶梯形通孔,其大径部分装有金属杆1、稳压二极管2。小径处安装中心电极5,并使其放电部分出外壳9的底部端面。金属杆1的上部具有螺纹7,以便与分电器引出的高压线相连接。制做本技术的火花塞时,只需用市售的耐高温、高压、耐老化的胶粘剂将中心电极5,稳压二极管2和金属杆1依次粘接在绝缘体内即可。使用时将本技术的火花塞安装在发动机上,上端与分电器引出的高压线相连接,通电后,高压电流经金属杆1进入稳压二极管2,当达到击穿电压时,稳压二极管突然导通,使位于其下面的中心电极5的放电电流、电压瞬间同时增大,火花塞两极间能产生出更强的电火花,用以迅速点燃混合气,使混合气充分燃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技术的火花塞,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特别是将其安装在旧发动机上,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不需要经常更换火花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汽油发动火花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制外壳(9)内压装耐高温、高压的陶瓷绝缘体(3),在所述绝缘体(3)内从上至下依次装有金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阳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